APP下载

芬吗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2 cm宫腔残留效果分析

2020-04-18孙卓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宫腔内清宫雌二醇

孙卓

作者单位:110000 沈阳,沈阳市铁西区凌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科

宫腔残留是人工流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宫内残留物主要是胚胎绒毛和蜕膜组织[1-2]。宫腔残留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宫术,但在伴阴道淋漓流血情况下行清宫术,可增加患者发生宫内感染、内膜损伤粘连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造成诸多影响,及时发现和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3-4]。临床发现口服米非司酮可促进宫内残留妊娠组织排出,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至近正常时,口服芬吗通可促进内膜修复、生长并促进残留组织与宫壁分离,使宫内小残留病灶(<2 cm)完整排出,避免清宫术等宫腔操作。本研究试比较清宫术与芬吗通联合米非司酮治 疗<2 cm宫腔残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流产后出现宫腔残留的适龄女性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流产史和病灶直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40岁,超声示宫内妊娠,流产时见到绒毛组织,引产患者胚胎及胎盘已流出;超声示宫内残留病灶<2 cm,病灶与肌层界限清晰。排除标准:超声示宫内残留病灶直径>2.0 cm,病灶与肌层界限不清晰;阴道流血多需紧急处理及口服米非司酮3周血HCG仍未降至10 IU/mL;有宫腔粘连手术史;有宫内感染等手术禁忌证,既往有激素依赖性肿瘤等用药禁忌者。

1.3 治疗方案 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国药准字:H10950347)25 mg, 2次/d,用药前后禁食2 h,每周监测血HCG变化,血HCG值<10 IU/mL;芬吗通(生产企业:荷兰雅培,注册证号:H20050167)1片/次,1次/d,共服 28 d,停药后待月经来潮。第1次月经干净3~7 d后复查超声了解子宫内膜情况。对照组行清宫术。静脉麻醉满意后,窥器暴露宫颈及阴道,消毒,探针探宫腔,6-7号吸管低负压吸宫腔数周,无组织刮出手术结束,第1次月经复潮干净3~7 d后复查超声了解子宫内膜情况。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 d。

1.4 评估方法 月经量评估采用卫生巾面积估算法[5]。子宫内膜厚度评估采用超声检查。月经干净3~7 d测量子宫肌层与内膜交界面处之间的距离,并测量最厚处的内膜前后径距离。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首次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首次月经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宫腔残留和子宫内膜情况见图1~4(见封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发生率的不断增加,宫腔残留作为最常见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宫腔残留传统治疗方法是宫腔镜或再次行清宫术,对于宫腔病灶较小(<2 cm)且与肌壁界限清晰者一般选择二次清宫。但反复宫腔操作增加了宫内感染、子宫内膜炎等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有文献报道,与妊娠相关的清宫术是发生宫腔粘连的首位原因[6-8]。因此,尽早发现宫腔残留并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宫腔操作诸多影响,临床医生一直寻找合适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来治疗宫腔内小的残留病灶。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口服米非司酮、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等,芬吗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腔残留少见报道[9-13]。米非司酮是妇产科常用的终止妊娠药物之一,其药理机制是通过与人体孕激素受体结合,降低体内孕酮活性,使宫腔内残留妊娠组织物排出[14];芬吗通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雌二醇和雌二醇地屈孕酮两种。雌二醇片直接作用于雌激素受体,从而使子宫内膜血管及内膜腺体增生并修复子宫内膜,同时还可促进宫腔内妊娠残留组织与子宫壁之间剥离。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促进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子宫内膜剥脱进而月经来潮,可促进宫腔内残留妊娠组织排出。本研究旨在对芬吗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2 cm宫腔残留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两组首次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首次月经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口服药物治疗,能达到清宫术治疗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子宫内膜。对于未生育女性,如口服药物能够代替宫腔操作,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宫腔操作可能带来的近远期影响[15-16]。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宫腔内小残留病灶(<2 cm)具有明显的优势,避免因宫腔操作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降低可能给患者带来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猜你喜欢

宫腔内清宫雌二醇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沼灌土壤17β-雌二醇专性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研究进展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清宫饽饽桌
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清宫传奇大戏《锋剑春秋》考论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基于AuNP—AuNP—UCNP三联体结构的传感体系高效检测环境雌激素双酚A和雌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