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2020-04-18孙晓羽曲慧玲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脂蛋白胆固醇脑梗死

孙晓羽 曲慧玲

作者单位:110016 沈阳,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致死率、致残率逐年升高。尽管我国医学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1]。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2]。笔者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磁共振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状态,同时检测血浆Hcy水平,旨在进一步探究血浆Hcy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3例,年龄54~73岁,平均(63.5±9.3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磁共振检查证实,入院前2个月未服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6和叶酸。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及严重脑梗死致意识不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时间距就诊日期14 d内。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时应用本院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清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血浆总Hcy水平、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部核磁共振血管检查,未发现有颅内动脉狭窄者48例设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狭窄者65例设为观察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均经患者家属及本人知情同意。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构成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性别构成和年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于入院第2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的抽取,抽取血量为3 mL,0.5 h内进行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Hcy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本次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观察并记录各指标水平差异。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检人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采用t 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2 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上述两组血清学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cy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因颅内血流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神经细胞坏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脑梗死的高患病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3]。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高Hcy致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高Hcy是否是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尚无定论[4]。因此,我们选取了无创、安全的颅脑磁共振血管检查作为诊断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方法,并以脑梗死的常见血清危险因素作为观察指标,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颅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表3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主要病因是颅内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如果斑块较大,造成血管狭窄,可以引起血液供应受阻,致使受损区域的神经细胞坏死[5]。Mullen[6]指出血浆Hcy水平越高,越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也较大,容易脱落阻塞血管。目前认为高Hcy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多[7],高同型半胱氨酸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也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诱导氧化应激,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还可以增加血小板黏附性,促进血栓形成[8]。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血清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高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积极降低Hcy及胆固醇水平是预防脑血管狭窄的必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者对Hcy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一系列的研究还表明Hcy在评估脑梗死面积大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9]。

综上,本研究结果支持血浆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进行高Hcy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以预防其发生颅内动脉狭窄。

猜你喜欢

脂蛋白胆固醇脑梗死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