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
2020-04-17王娟
王娟
摘 要: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都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不过在实践中,受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性质、业务功能以及人员配置等因素的影响,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出发,结合绩效评价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绩效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一、财政支出绩效評价的特点
第一,项目支出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对象。按照相应的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将财政支出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存在于纳税人和政府之间,以及财政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在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部门占据信息优势,在财政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职能部门占据信息优势。为了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种问题,需要就政府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财政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属于对政府运作进行维持的刚性支出,如商品服务、工资福利等,项目支出则不同,其主要是以相应的项目为基础,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任务或者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角度支出的资金,存在于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第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必须在部门的年度预算中融入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目标能够为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持,其本身应该包含绩效内容、绩效标准和绩效指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想要保证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预算单位在对来年的预算计划进行编制时,需要结合总体要求以及财政部门的部署,做好行资金需求的合理测算,得到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确保其能够将预期产出、预期效果以及服务对象满意程度、达到预期所需的成本资源等绩效指标包含在内,确保其能够与部门目标高度相关,不仅具体可衡量,而且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实现。
二、绩效评价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
在我国,如果财政收入每年都能够保持稳定增长,预制对应的财政支出也需要保持相同的增长态势。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总量控制,若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单位各部门在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采用基数加上增长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存在比较浓厚的经验决策色彩,同时,部分单位的预算编制一般是依照相关政策法规或者党政领导的批示,而没有充分考虑单位本身的资金运行情况以及部门绩效目标,这也很容易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可预见性以及自主性,财政部门与单位间资金分配格局固化,引发财政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缺乏明确的预算绩效目标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的内容包括了项目设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部门战略发展计划、项目总预算、投资情况、实施计划以及年度绩效目标等,考虑到并非所有项目支出都属于绩效评价的范畴。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预算编制环节,应该优先进行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然后从所编制的项目预算中,选择合适的项目支出,确定需要申报的绩效目标。同时,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的主体,受其本身职能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细化绩效目标,也无法对其进行定量表述,影响了绩效目标的可计量性。
(三)缺乏有效的预算信息公开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预算资金源自税收,社会公众通过纳税的方式,将自身的资金交给政府部门,并且委托政府使用这部分资金来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从这个角度分析,在针对财政资金进行预算编制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良好的社会监督,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从目前来看,部门预算信息的公开仍然存在不到位、不合理的问题,在缺乏信息透明度的情况下,第二方和第三方绩效评价也就无法顺利实施。
三、绩效评价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完善措施
(一)规范预算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库制度进行完善,实现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就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还处于试点阶段,纳入到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内容单一,仅限于资金来源简单,目标清晰明确,同时能够在一个预算年度中完成的事项,只有这样,体现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职能的项目支出才能够得到体现。很多时候,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项目支出都来自于政府部门建立的项目库,作为特殊的数据库系统,项目库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做好项目的申报、论证、分析和审核工作,选择恰当的项目纳入部门预算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按照绩效评价的要求,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项目库提供的内容为支撑,编制完善、合理的预算计划,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二)明确绩效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为部门预算制定明确可量化的绩效目标,确保在绩效目标中包含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等相关内容,确保绩效目标的可量化性,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便利。
(三)推动信息公开
在推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一是应该完善相应的预算科目体系,对照财政支出的相关功能,合理设置预算科目和预算内容,对财政资金支出方向进行明确,做好经济分类,在部门预算中将人员工资、设备购置、事业发展以及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支出明确反映出来,提升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二是应该将绩效目标设定与人大预算审查结合在一起,将人大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审计、财政、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小组,帮助人大就政府收支预算进行审查,由财政经济委员会结合初审情况,向大会主席团报告审查情况,保证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应该从法律层面,就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明确,规范政府预算公开的时间和信息范围,明确公开信息的详细程度,从而提升信息公开的效果。
(四)健全激励制度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在开展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内部各部门预算绩效考核的实际执行情况,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推动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预算执行体系的有效性。实践环节,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对于表现优秀的部门和干部职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表现较差或者存在严重问题的部门和个人,则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适当予以惩处,形成良好的奖励奖惩机制,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优化,做好常见问题的防范和应对,确保预算执行的效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的发展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将自身职能切实发挥出来,必须立足绩效评价的相关要求,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就预算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实现对于资金的合理使用,以此来确保各项工作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谭群.浅议如何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J].财会学习,2019,(3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