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2020-04-17孙汝峰
孙汝峰
摘 要: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关键一环,是当前政府规范财经秩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地方财政管理的特殊性,具体推进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时存在诸多困难。
关键词:财政预算 绩效管理 难点 对策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
当前许多预算单位尚未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长期“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较为严重,缺乏“政府花钱必见效”的行动自觉。加上相关工作经验匮乏,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在设计预算绩效目标时与实际脱节,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在编制财政预算时方法单一,过于刚性,导致预算执行出现较大偏差;预算绩效流程管理不够全面,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使预算绩效工作开展缺乏章法;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监管力度不强,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对考评结果运用不充分,导致许多管理措施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在管理预算项目时机制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化系统功能滞后,导致整体管理效率低下。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要求各事业单位主管人员要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树立“凡事必问效、问效必监督”的管理理念,加快推进预算绩效体系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实现相关管理活动的统筹规划。要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做好预算事前评估,对新出台重大政策、设立的专项资金、部门预算项目进行事前评估,评估主要针对绩效目标的合理性、政策的实效性等内容。对于未经评估或者评估结果不达标的项目不予纳入财政项目库、不得安排预算。如果涉及重大政策或者项目预算,可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绩效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
要充分发挥各预算单位编制绩效目标的主体地位,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进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目标的设置。在编制预算目标时,主要内容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预期社会满意度以及其他绩效指标,绩效目标编报应符合指向明确、具体细化的要求。在建立共性绩效指标体系时,要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以及预算支出标准,相应的指标与标准体系要与部门预算支出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等相契合,做好衔接与匹配工作,测算量化指标,按项目支出内容测算支出范围、标准、数量、金额。
(二)扩大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要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除公共预算外,还要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都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内,促进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形成。要拓展预算绩效评价对象,从政策、项目预算为主要对象向单位部门、政府等层面对象进行延伸,从财政转移支付向综合运营管理等方向延伸,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类别,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层级,从更高层面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和统筹管理。通过实施全面预算,进一步推进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的一体化管理。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同步开展预算管理与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实现布置、申报、审核、批复等流程的融合。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由绩效目标管理、过程监控管理、结果评价管理、考评结果运用等多个环节构成的闭环管理系统。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以项目流和资金流为主线,借助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以及专项资金管理系统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控,实时跟进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动态反应项目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制度要全面涵盖绩效目标、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绩效公开、结果应用、绩效问责等所有环节。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条例,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更好地指导相关单位及部门人员开展預算绩效管理活动。
(四)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自评,加强预算绩效跟踪监控
财政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绩效自评工作,评价重点要从政策和项目支出进一步延伸到单位部门整体支出、制度体系、流程管理等方面,以实际的评价效果为导向构建体系框架,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压缩不合理专项内容,减少低绩效项目预算安排。要求各单位撰写绩效目标自评报告,在确保自评指标与绩效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促进绩效目标申报和自评工作有序衔接。
按照《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形成预算执行进度与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双监管”机制,加强对“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全体系下的监督管控,全面保障预算绩效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针对预算执行过程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预算指标与绩效目标的对标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预算支出异常,有效控制预算支出进度以及支出额度。同时各单位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如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对于不在预算编制范围内的资产购置项目不予审批,并同国库支付等部门进行信息反馈,有效防范不合规的预算支出行为。同时积极推行财务公开,推进绩效信息随决算公开,搭建群众参与绩效管理的平台推进,强化社会监督力度。
(五)构建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
要以结果应用为导向,结合预算的形式及框架构建多层次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通常包括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个方面的内容,共性指标是由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统一化、标准化的预算指标项目,是各个预算业单位间进行纵横比较的主要依据,一般为单位的基本性支出项目。个性指标则更多是结合单位的业务特点设计,为满足单位实际的预算管理需求而设计的指标项目。在设计指标时不仅要注重一般性的财务指标内容,同时也需设计部分非财务性指标项目,如单位各部门员工对预算绩效指标的理解程度、预算项目支出的程序达标率等。另外,指标设计要多从单位长远的发展角度进行思考,不能过于偏重短期性的效益指标或完全注重财务性指标内容而忽视长期预算绩效目标的综合实现效果。
要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可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以及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压实各预算单位部门主体管理责任。在各预算单位内部为了保证预算绩效结果得到充分应用单位可针对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组织绩效面谈,鼓励表现良好的单位或个人,予以精神支持或物质奖励,对于考评结果不佳的要帮助其深入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给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对于多次表现不佳的部门或个人削减或取消预算。另外,针对预算绩效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预算绩效教育培训活动,帮助部门及个人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预算绩效目标、程序等,提高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推动预算计划有力执行,促进单位形成长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改进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及相关预算单位人员一定要加深政策理解,加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公共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公共部门责权利体系重构,实现权责相符、钱事对等、供需平衡的财政管控机制。
参考文献:
[1]林小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