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发展现状及分析

2020-04-17王亚春封亚辉张惟佳计冬明吕慧王萍萍

电子商务 2020年1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

王亚春 封亚辉 张惟佳 计冬明 吕慧 王萍萍

摘要: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持续升温加码,检验检测行业也加入了“互联网+”大军,诞生了一批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该类平台探索整合及共享检验检测认证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专业的一站式服务。本文对该类平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共享经济

引言

检验检测认证发挥着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对检验检测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政府部门到企业都在尝试探索“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模式,希望通过这个模式整合资源,扩大市场,服务社会。

1、“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供给侧改革”和“质量提升”政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近5万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但总体却呈现小、散、弱的特点,重复建设、条块分割情况严重,与国际巨头竞争时难以有效发挥优势,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互联网+”模式渗透到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建设“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整合优化资源成为行业发展的潮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先后上线众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

2、“互联网+检驗检测认证”平台类型

根据平台建设单位的性质主要可分为三类,不同性质的单位建设平台时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2.1 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类大多为公益性质,建设的目的是为实现区域内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一般将辖区内机构搬上互联网,这类平台以信息展示服务为主,提供包括专家库、标准库、研究报告、新闻资讯、仪器设备耗材等信息服务,部分平台提供了在线预约和在线订购功能。

2.2 检测机构自建平台

目前主要是行业内较为大型或服务能力较为综合的机构搭建,该类机构在原有网站的基础上加入了在线检测服务或建立独立新的服务平台,提供自身能力认可范围内的服务的在线订购、在线支付、在线填写委托单、在线下载报告、在线查询报告状态等功能。该类平台是对机构原有线下服务的线上延伸,是典型的O2O模式。

2.3 创业类商业服务平台

受互联网行业发展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影响,一部分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建设“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希望掘金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开辟新的战略市场。也有部分行业内业务人员以创业为目的,以原有自身客户和业务为基础,尝试通过建设网站平台的方式尝试将业务做大做强。由于该类平台自身没有检验检测认证资源,通常为现有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服务为主,以获取广告和检测业务收入的分成获取商业收益。

3、“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检测行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拓宽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渠道,推动了检验检测认证报告由纸质版向电子版转变,推动了整个检验检测行业开始探索检测结果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用户少跑腿”。但由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专业性强、服务个性化差异大,机构流程不尽相同,以致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3.1 服务方式尚不成熟

检测认证行业属于高技术服务业,虽然建设该类平台的初衷更多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整合资源,改造传统业务模式,但在实操过程中由于服务本身的多样性,导致检测认证服务很难像销售商品那样实现服务自身的“标准化”,这使得服务订购过程中沟通工作量大、定价困难,服务周期也很难严格按照平台描述的那样执行。因此在服务的展示、定价、订购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3.2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现阶段,该类平台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商对机构和客户的粘性有限。送检客户往往并不清楚如何在线上选择检测认证机构,是否适用于自己公司的产品检测或认证。为了获取用户和流量,部分平台利用融资、促销甚至免费检测等方式吸引客户增加流量,或利用政府“科技优惠券”政策等方式提升流量,但这种资本和政策红利持续性不强,一旦波动平台的生存就受到影响。也有部分平台针对实验室提供信息化技术服务,但付费客户数量有限,难以维持平台长期稳定运营支出需要。财务收支平衡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创造更多有吸引力和有市场价值的服务,提高自身造血盈利能力,是“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3.3 运营能力有待提升

用户量和用户活跃度是互联网平台生存的根本。“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发展初始阶段难以聚集众多检测机构,往往采用网络爬虫抓取数据,提供各检测机构的相关信息,提供信息检索服务。检测、认证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给信息的甄别和筛选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建立具备行业专业咨询能力的客户服务和运营团队,就难以解答客户咨询并引导客户订购真正需要的服务,促成订购成交。此外,客户对平台上机构信息的真实性不够确信,机构对数据保存在平台上的安全性也心存疑虑,部分素材的引用存在知识产权和合法性等法律风险。因此平台还需要在自身的运营能力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

4、“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发展建议

4.1 针对行业特点,开发特色服务

检测认证类平台与商品销售类平台本质的区别在于检测认证类平台销售的是“个性化非标服务”。平台可以借鉴订餐、打车、团购等类型网站,探索抢单、拼单、竞标等市场推广方式,立足检验检测行业自身业务特点,站在客户角度,以用户找检测、找认证过程中的难点为出发点,打造系列工具和应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服务。对用户有价值了,用户才会订购;用户订购服务了,平台内的机构才会有业务;机构有业务了,平台也才能良性循环发展。

4.2 整合行业数据,掘金数据应用

21世纪,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一个质量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影响社会公众对一家企业的信任,从而影响一家企业的销售,直至影响企业的资金链并拖垮一家企业。探索对质量数据进行挖掘研究,通过收集、统计和分析,获得具有洞察力和价值的数据,服务企业风险分析、风险防控,服务政府行业监管,服务百姓消费安全大有市场发展空间。单纯的质量数据作用有限,研究探索将质量数据与企业主体数据、纳税数据、行政诉讼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融合,并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分享给社会,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掘金之路。

4.3 创新运营理念,建设运营分离

当前无论是政府建设的公益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还是机构自建或商业性服务平台,目前普遍存在建设容易运营难的问题。对于政府搭建的公益性平台,良好的政府信用背书、尖端的装备、充足的资金是其天然的优势,但这类平台的运营机制相对较为保守。相对于公益性平台,商业性服务平台投入有限,但在市场运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运营方面也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市场动力。因此,探索使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鼓勵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才能解决既能建成,也能生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浙江开通全国首个“互联网+检测”实验室开放平台[J].党政视野,2015(10):20.

[2] 郭先超,林宗缪,姚文勇.互联网+质检客户服务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6,15(06):70-72.

[3] 陈林,李彬,杨艳红.科技创新平台“互联网+”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1):4-5+13.

[4] 张吉春,齐林,李桂先.“互联网+”下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模式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7,17(03):107-114.

[5] 王广成,柳杨.“互联网+”对技术机构形成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计量,2017(12):70-71.

作者简介:

王亚春,软件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任职于江苏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相关产品质量检测及认证;

封亚辉,工程硕士,研究员,任职于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产品检测;

张惟佳,法学硕士,任职于江苏省商务厅电商处,主要研究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计冬明,经济学学士,任职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

吕慧,法学博士,律师,任职于北京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

王萍萍,工学硕士,工程师,任职于江苏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产品检测相关标准。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互联网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