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的精彩
2020-04-17周洁
周洁
摘要: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了解、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为了让学生不光能尽情地享受玩,而且能在玩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学,带领他们创造性地“玩”了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是什么样的》一课。教学环节包括:听听歌,猜猜谜;“小侦探”,来“破案”;多感官,动起来;学到了,要会用;转一转,画一画;小总结,留空白。
关键词:玩中学;小学科学;《水是什么样的》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了解、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年级的学生尤其爱玩、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了让他们不光能尽情地享受玩,而且能在玩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学,笔者带领他们创造性地“玩”了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是什么样的》一课。
一、教学过程
(一)听听歌,猜猜谜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欢快的歌曲——《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舞动起来吧。
(学生随音乐指出自己的感觉器官。)
师(出示谜语小诗:有它色彩多缤纷,有它音乐多美妙,有它气味香喷喷,有它美食滋味好,还有一位可别忘,知寒知暖全靠它)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分别说的是我们身上的哪些感官?
(学生欣赏小诗,并猜谜。)
师大家真厉害,不光准确找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而且对它们的作用也是一清二楚呢!这节课,大家可一定要充分地用好它们哟!
导入环节,通过学生喜欢的儿歌、谜语等,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感官知识,回顾不同感官的作用。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为后续研究方法的展开做铺垫。
(二)“小侦探”,来“破案”
师(出示盐水)老师手里有一杯液体,你们觉得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水。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它可能是水?在你们的印象中,水是什么样的?
生因为它是透明的,水就是透明的。
师它真的是水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小侦探”们一定都能“破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步板贴)水是什么样的。
通过猜一猜,了解学生对于水的已有认知,踏出认识水的第一步。这里,笔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留下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多感官,动起来
1.眼睛看。
师(出示4杯液体)老师这里有4杯液体,它们分别是水、白醋、牛奶和糖水,你能把水找出来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
师看来一下子找出来有些困难。我们换个思路,将其中不是水的找出来,那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要找的水了——这种方法叫作排除法。
师谁能快速地先找出一杯不是水的?
生4号杯里的不是水,是牛奶。
师你为什么能知道它是牛奶?
生因为它是白色的,而4种液体里只有牛奶是白色的。
师那水是什么颜色的?
生水没有颜色。
(教师同步板贴:看,没有颜色。)
师除了颜色的区别外,牛奶和其他3杯液体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一直不能准确说明。教师把4支铅笔分别放入4杯液体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师放入牛奶中的笔看不见了,说明牛奶是——
生不透明的。
师那水呢?
生水是透明的。
(教师同步板贴:透明的。)
师(将笔放入红色透明的液体中)老师这里还有一杯液体,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是透明的吗?
生它是红色的,它是透明的。
师确实,它是红色的,也是透明的,所以同学们要把“透明”和“没有颜色”区分开来。
要学生一下子从4杯液体中找到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笔者提出了排除法。这就将“找水”这个难题,转化分解为相对简单的“找不是水的液体”。这种逆向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对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也是很有裨益的。
这里,笔者还引导学生区分“透明”和“没有颜色”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有效突破了难点。
2.鼻子闻。
师剩下的3杯液体,你还能用眼睛看出不同吗?
生不能。
师还可以怎么办?
生可以用鼻子闻、用嘴巴尝。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先用哪种方法来辨别比较好呢?
生闻。因为不能随便尝东西。
师(凑近杯子,深吸气)老师这样闻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如果闻的东西很刺鼻,靠近深呼吸闻,会一下子吸入太多,对身体不好。
师正确的方法是:鼻子与杯子保持一定距离,右手在杯口上方轻轻地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我们的鼻腔。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依次闻一闻这3杯液体。
(指名学生闻。)
师你觉得几号杯里装的不是水?它有什么气味?它是什么?
生1号杯,有酸酸的味道,它是醋。
师真是个厉害的“小侦探”!要注意,味道是嘴巴尝出来的,气味才是鼻子闻出来的。我们又可以把1号杯排除,其余两杯有气味吗?那水有没有气味?
生其余两杯没有气味。水没有气味。
(教师同步板贴:闻,没有气味。)
有了课始的铺垫,学生自然会想到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等方法。笔者引导学生明确观察顺序:先闻再尝。同时,指导闻气味的科学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闻出醋来,明确水没有气味这一性质。
3.嘴巴尝。
师剩下这两杯液体都是没有气味的,那我们就要用嘴巴尝的方式来分辨它们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般不使用嘗的方法,确实要尝时一定要确保安全,(同步演示尝试棒的用法)而且尝也有科学的方法。今天的4杯液体都是老师准备的,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地尝。
(指名学生用尝试棒尝剩余的两杯液体。)
师同学们有发现吗?哪一杯不是水?
生2号杯里的液体是甜甜的,它是糖水。
师所以,水有味道吗?
生没有。
(教师同步板贴:尝,没有味道。)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名侦探”啊!大家通过侦查找到水了,掌声祝贺一下自己。
在闻的基础上,同样复习科学地尝,通过尝,将糖水排除,完成最终“侦探”目的——找到水。尝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故笔者将尝放在最后一步进行,并补充了必要的安全教育。
多感官调动,让学生不仅有效建构了科学知识,也对感官观察的科学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
(四)学到了,要会用
师刚才我们利用不同的感官对4种液体进行了研究。(指板贴)一是看,我们看出来水的什么特点?二是闻,闻到水是怎样的?三是尝,又尝出了什么?原来我们可以用这么多种感官去研究。需要再次提醒大家,看、闻、尝是有先后顺序的,闻和尝一定要慎重。对了,我们还有一个谜题没解开,(端起装有盐水的杯子)这杯液体到底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用刚才学到的办法来分辨。
(指名学生上台。)
师首先你用什么方法来分辨?然后该怎么做?别着急,最后我们还得尝一尝。能确定它是水吗?
生看,它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闻,它没有气味;尝出来它是咸咸的。应该是盐水。
师是的。所以我们千万别着急下定论,一定要运用我们的各种感官,一步步、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能更加具体、更加全面。
在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后,让他们运用所学方法,解决课始的疑问,学以致用,将科学的观察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本领。
(五)转一转,画一画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水是什么样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玩水,看看水还有什么其他特点。(出示如图1所示的装置)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很好玩的学具,如何来玩呢?顺时针缓缓转动它,当其中一个瓶子转到下方的时候,仔细观察这个瓶子里的水,并把此时水的大致形状画下来;画完后,再把另一个瓶子转到下方,如此,画出4个瓶子中水的形状。
(学生转动学具,观察水呈现的不同形状,并画下来。)
师你们观察到的水都有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圆柱、爱心形、五角星形……
师水一会儿是长方形(体),一会儿是爱心形,有时又成了星形,老师也糊涂了:水到底有没有固定的形状?
生没有。
师是吗?我们换成弹珠试试。
(学生用弹珠进行对比实验。)
师弹珠在不同的瓶子里,样子有变化吗?
生没有。
师所以弹珠有固定形状,而水没有固定形状。(板贴:没有固定形状)同学们刚才玩水的时候是否注意到,水是如何从一个瓶子里跑到另一个瓶子里的?老师再玩一下给大家看看。
(教师演示。)
生流过去的。
师是的,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同步板贴)会流动。那水是如何流动的呢?
生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师就像人们常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
生低处流。
师让我们来看看大自然中水的流动。
(播放视频。)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以及课堂时间安排,笔者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一个连通器将四个塑料异形瓶连接在一起。这免去了学生倒水的麻烦,同时相对安全、易于观察,且不失乐趣。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不同形状瓶子中水的样子,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这一认知,笔者还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将弹珠放入连通器,其形状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没有变化。然后通过视频,将学生从课堂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水从高向低流的特点,将课堂所学在大自然中加以印证。
(六)小总结,留空白
师(指最终板贴,如图2)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很多水的性质: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看起来普通的水原来如此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它呢?
生喝水、洗澡……
师可见水是多么重要!再让我们看看大自然中美丽的水。(出示图片:水珠、雨水、海浪、河水)有了水,地球变得多么美丽!(出示图片:冰山、云、雾、雪)那这些是水吗?同学们课后可以问一问、查一查,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课尾总结回顾,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水的重要性。同时,留白设疑,保持学生的探究欲,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教学反思
《水是什么样的》是学生学习接触水这种重要物质的第一课。对这节课,笔者经过了多次反思和改进,最终得到了上述教学过程。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合理、自然。笔者没有简单地照搬教材,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组。首先,展示一杯盐水让学生判断,以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接着,利用“侦探游戏”,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辨别水的各种性质,并运用所学的方法,“诊断”盐水;然后,通过自制学具,帮助学生认识水的另外两个性质;在学生对水的性质有所认识之后,引导他们将所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感受水的重要性,寻找生活中的水,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课堂充满乐趣。“玩”是本节课的主题。结合一年级学生爱观察、爱动手、爱玩的特点,笔者尽量降低了操作活动的难度,以使学生能尽情地“玩”起来。但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每个活动中笔者都会提醒学生:我们要干什么?需要如何做?以让学生带着目的动手操作。将课堂主阵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学生往往会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课堂讲究科学性和严谨性。虽然“玩”是本节课的主旋律,但本節课仍然是建立在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的。不论闻和尝的科学方法,还是透明与没有颜色的区分,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含义理解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