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17谢秀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谢秀英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支架教学模式的提出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支架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建构起一个立体化的学习模型,驱动学生有效探寻知识,发展学习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分析学习任务、建构学习支架、创设学习情境、活动点评这些方面入手,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支架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支架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支架式教学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所谓的支架教学是指以意义建构为过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对支架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维果茨基指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以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结合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在自主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点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不断地提升学习水平。众所周知,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的,需要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数学现象把握数学本质,灵活运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解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实现对数学的进一步理解,获得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的继续发展。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及其目的可以看出,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用支架教学模式是必要的,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般按分析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支架——进入问题情境—一点评学习活动这样的步骤应用支架教学模式。

一、分析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是有效应用支架教学模式的基础。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所要探究的内容,做好上课准备。根据维果茨基对支架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需要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陛,对学习任务展开探究,掌握学习要点。所谓的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已经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边界的那部分知识和技能。立足最近发展区展现学习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内容,通过迁移知识,探寻新知内容,进而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中,建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推动最近发展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笔者在应用支架教学模式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在教学之初,联系新旧知识为学生展现学习任务。

比如,在組织“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之初,首先鼓励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并思考,我们是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是否可以将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应用到二元一次方程中,二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特点,如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等。如此,因为有了一元一次方程做支撑,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到二元一次学习活动之中,且在已有知识储备的辅助下,有效地探寻新知,打好课堂学习的基础。

二、搭建学习支架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学习的是数学概念、数学定理这些抽象的基础知识。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定理,都是前人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建立对这些结论性知识的认知,但是却因为不知道这些结论性的知识是如何得到的,难以建立深刻的认识。而且,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学生也难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影响后续学习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发挥支架教学的作用,结合教学所需,为学生直接展现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代人感,进而有效地探寻数学。

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首先利用实物展示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东摇西晃的椅子,驱动学生对这把椅子的四条腿进行观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选择适宜的方式固定椅子腿。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他们会提出不同的方法,如更换椅子腿,如在相对的椅子腿中间订上一根木条,据此,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在相对的椅子腿中间钉上一根木条。在该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对修钉后的椅子腿进行观察、分析,建立对三角性感性的认知,为接下来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运用支架教学模式,重在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的实现是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保障的。而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数学探究氛围中。与此同时,支架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因此,笔者在应用支架模式的时候,会在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情境驱动学生投身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同时锻炼数学思维。需要注意要一点,支架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情境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便于学生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知识,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是垂直的,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想一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改变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改变边之外,还可以改变哪些条件呢?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自然会产生探究兴趣,且在体验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联系旧知,解决问题,探寻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自然而然地实现新知学习。

四、多样点评活动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支架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活动点评,不仅可以使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帮助学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笔者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在学生体验问题情境之后,采取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方式点评活动。

总之,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按分析学习任务——搭建学习支架——进入问题情境——点评学习活动这样的步骤应用支架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莉,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88+90.

[2]范更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D].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27.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