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0-04-17俞丹红
俞丹红
【摘 要】 目的: 探析血液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的纳选时间限定在2017年8月-2019年5月期间,共计纳选40例健康体检人群,采取其血液样本8ml,对血液进行制备,即实验组(n=40,制备为溶血标本),对比组(n=40,制备为非溶血标本),行生化检验后对比分析其生化指标。 结果: 两组标本的TG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中的K+、TP、TG、LDH、ALT及TBIL水平与对比组相较明显较高,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 结论: 在生化检验中,溶血标本的影响凸显,因此在检验中需特别关注对溶血现象的预防工作,以确保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血液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52-01
血液检验是临床辅助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可提升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因此要求血液检测具有极高的准确性。特别关注血液标本的质量,对其提出高要求是确保血液标准检测准确性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可从血液标本的采集及保管的过程中下手,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控制,如抽血过快、水浴温度过高及离心血清的速度太快均可造成红细胞破坏,至溶血现象的發生,直接影响至检测结果。本次研究以血液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的影响作为论述中心,将非溶血标本及溶血标本的各个生化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纳选时间限定在2017年8月-2019年5月期间,共计纳选40例健康体检人群,采取其血液样本8ml,对血液进行制备,即实验组(n=40,制备为溶血标本),对比组(n=40,制备为非溶血标本),入选实验对象均为体检健康人群,男女占比具为20例(50.0%),年龄区间在18~60岁之间。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临床基础资料齐全;抽血配合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靶器官病症者;合并慢性病症、呼吸系统病症及心血管疾病者;无直观可见的脂浊、黄疸及溶血现象。
1.2 方法
入选者在行抽血前的12小时严格禁食,血液标本总量为8ml,将血液标本分成均等的两份,将其分别注入两支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内,将一支放置在实验室正常温度中进行自然分离,静置5分钟后,行离心处理(离心10分钟,速度控制为每分钟1600转),分离出血清标本,将其中2ml抽取出来,当做对比组的非溶血标本;另一支血液标本则应用人工方法,即金属棒搅拌的方式促使其溶血,应用离心方式将血清分离出来,作为实验组标本待用。在进行血清标本的分离处理后,按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仪器配套试剂的检验步骤与要求,将各个检测项目的标准要求为基础,设置出对应的评定程序,对最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检验,为确保检验的准确性,检测工作需在完成血液样本采集的3小时内完成。
1.3 评价标准 统计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各项生化指标差异,含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G(三酰甘油)、K+(血钾)、LDH(乳酸脱氢酶)、TP(总蛋白)及TBIL(总胆红素)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A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x ±s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入选者溶血标本的各项检测结果如下: K+(27.16±1.64)mmol/L、TP(146.81±6.72)g/L、TG(0.76±0.12)mmol/L、LDH(543.81±95.07)U/L、ALT(59.08±6.16)U/L、TBIL(36.09±5.07)μmol/L;
对比组入选者的非溶血标本的各项检测结果如下: K+(4.68±1.01)mmol/L、TP(82.27±5.22)g/L、TG(0.75±0.14)mmol/L、LDH(221.84±55.07)U/L、ALT(22.18±5.24)U/L、TBIL(21.04±5.15)μmol/L;
两组标本的TG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t=0.614,P>0.05),而实验组中的K+、TP、TG、LDH、ALT及TBIL水平与对比组相较明显较高,数据经统计学检验(t=4.261,t=4.297,t=5.016,t=6.012,t=4.097,t=5.978)P<0.05。
3 讨论
样品溶血是指血细胞和血清的融合,是临床实验室医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经分析,样品的溶血较多,样品的溶血会影响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误诊,进而对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最终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血液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样品溶血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大幅度降低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保证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次研究取得的结果显示:两组标本的TG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t=0.614,P>0.05),而实验组中的K+、TP、TG、LDH、ALT及TBIL水平与对比组相较明显较高,数据经统计学检验(t=4.261,t=4.297,t=5.016,t=6.012,t=4.097,t=5.978)P<0.05,可见在溶血标本中,K+、TP、TG、LDH、ALT及TBIL水平的变动可直接影响至血液标本检测的准确性,但血液标本中的溶血性对TG水平无明显影响。
导致标本发生溶血的影响原因是多个方面,总结有以下几个:①进行标本采集时,操作者没有注重控制扎止血带的时间及松紧度,扎的时间过长或扎得过紧或因为医护人员在拍打穿刺部位时过于用力而致溶血;②操作者没有控制晃动标本的力度,致试管摇晃力度过大,致溶血现象发生;③标本采集后没有及时送检至其冻结,导致溶血的发生;④操作者没有严格按照血液采集的要求执行,在短时间内将血液注入,致血液和泡沫一起被注入试管中,致溶血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在生化检验中,溶血标本的影响凸显,因此在检验中需特别关注对溶血现象的预防工作,以确保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朱娟.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和解决措施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