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04-17夏粤卫
夏粤卫
【摘 要】 目的: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解决传统技术当中的一些缺点,尤其在对于骨科治疗的过程当中采用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45例患者都进行清创和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分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21例,常规换药组24例,这样形成对照组,待患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2期进行创面修复,最后比较清洁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长短、最终疗效。 结果: 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与常规组上述指标均有实际意义,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的相比在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创面的恢复。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49-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葬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分屏,使之成为一个密闭空间。这种负压分比引流技术对于一些具有大面积皮肤损伤膝伤的患者来说,可以进行很好的治疗。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可能会遇到引流阻塞、抗菌作用弱的现象,而改良后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对比有着明显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改良后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有21例,男15,女6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创面面积为30~306平方厘米,其中有采用骨牵引、外固定架、石膏托固定三种类型;传统换药组有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为22岁~67岁,平均创面面积为22.5厘米~300厘米,其中有合并骨折、骨牵引、外固定架、石膏托固定四种类型。所有的患者均无其他神经损伤或其他疾病。
1.2 材料 ①1次性VSD负压引流敷料:为聚Z烯醇制成的医用泡沫敷料,规格:15cmx 10cm x lem及5cm x 10cm x lcm2种多孔硬质硅胶引流管内置于泡沫,可根据需要修剪;②半透性分子生物粘贴阀膜:武汉德骼拜耳外科植人物有公司生产,尺寸:30cmx20rm;③对流冲洗管:普通输血器;④冲洗液: 0.9%生理盐水,双氧水30ml冲洗或经细菌培养后敏感抗生素;⑤负压源:提供引流动力,促使被引流物的引出。
1.3 方法
1.3.1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
①常规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异物,选择适当固定方式;②依据创面大小和形态裁剪或拼接VSD材料;③VSD引流敷料下放置修剪了多个侧孔的输血器皮条,并用丝线适当固定,生理盐水加双氧水或经细菌培养后敏感抗生素24小时持续冲洗;④覆盖填充创面:清创后使用VSD敷料覆盖创面,敷料与敷料间及敷料与创缘皮肤连接处用丝线间断缝合,确保VSD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引流管可从距创缘2em正常组织处截孔引出,也可直接从创面引出。⑤封闭:创面周围皮肤无菌盐水去除血污,擦F创面皮肤后,在VSD敷料外粘贴生物半透薄膜。⑥连接负压吸引:将流管用Y形三通管連接然后接中心负压吸引, 24小时持续吸引。
1.3.2 常规换药组
①常规清创,选择适当固定万式;②按常规换药处理。创面清洁的标准创面干燥清洁.无坏死组织及渗液;无水肿;肉芽组织新鲜触之易用血;达到植皮或皮瓣修复的条件。
1.4 结果 通过两组清洁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长短、最终疗效等指标的对比,可以进行统计处理。
2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改善方式可以通过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置输血器皮条,增加对流冲洗功能,得以改善。24小时持续冲洗可并带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材料及引流管中的凝血块、组织坏死崩解产物及可能形成的细菌团块,降低了堵塞发生,提高了其使用效率。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复合对流冲洗作用使创面有害物质堆积较少,减少了部分炎症因子的作用,减轻了组织水肿,有利于肉芽组织表皮生长因子进人组织局部:另一方面,对流冲洗降低了毛细血管静水压,稳定了血管内外渗透压环境,减少了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减轻了创面微血管的后负荷,有利于肉芽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在局部有序分布。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的相比有许多的优点。第一能够显著的加快感染腔隙间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大幅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对于骨科患者来说,他们的发病部位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不同的部位可能会给整个治疗带来不同的困难,而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方式,固定好相关的设备之后,就能够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起到整体的治疗,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副作用的产生。第二通过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可以以免引起副作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物理原理,因此他不会有各种化学药物的治疗而引起患者发生副作用的现象。第三,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更加方便。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措施也是比较方便的,患者可以不用频繁换药饱受疼痛。总之,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既能够解决传统方式当中的一些缺点,同时也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骨科的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许多骨科患者他们的伤势是不同的,而且很多部位是很难进行治疗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恢复排出体内的积液,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病情,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治疗过程当中副作用的影响。尤其是改良后的负压分别引流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疼痛,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可以让患者更加安心的治疗。相信在未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过程当中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减轻疼痛。
参考文献
[1] 张永乐,王义生,张世清,等.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伤残医学,2012,(7):36-37.
[2] 徐祖旺,宋开芳,李青松,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应用[C]. 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2010.[3]李东,姜立义,高宗伯.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46例骨科创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15.
[3] 阿玛德,余国荣,陶圣祥,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 医学新知杂志,2005,(2):45-46.
[4] 刘合振,余国荣,周梅君,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下肢巨大新鲜创面的应用[J]. 临床外科杂志,2001,(4):246-247.
[5] 吕小星,陈绍宗,李学拥,等.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3,(8):1244-1245.
[6] 刘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14,(16).
[7] 胡志林.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1).
[8] 李江平,王金财,梁锦辉,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健康之路,2013,(5).
[9] 王欢, 冯伟, 夏芳,等.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骨及软组织感染[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10):908-910.
[10] 刘军, 孙振中, 芮永军,等.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顽固性窦道[J]. 中国骨伤, 2012, 25(10):86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