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秀教授治疗抑郁症经验解析
2020-04-17赵鑫刘如秀汪艳丽李洁
赵鑫 刘如秀 汪艳丽 李洁
【摘 要】 导师刘如秀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继承父辈国医大师刘志明中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吾师认为,抑郁症属中医“郁证”“百合病”等范畴,虽表现多样,但病位在心、肝、脾三脏。且抑郁症的发病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循,只要抓住规律,辨清脏腑,分清阶段,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抑郁症;中医辩治;名医经验;刘如秀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37-01
抑郁症(depressin)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综合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常导致患者活动效能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甚至自杀倾向。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壓力不断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3.5亿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首位高负担疾病。 [1-2]
抑郁症与中医的“郁病”、“百合病”、“脏躁”、“癫狂”、“不寐”等病有密切联系。中医药在对抑郁症的防治,特别是对抑郁症的症状改善方面具有疗效稳定、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导师刘如秀教授系国医大师刘志明学术继承人,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北京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专家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学验具丰,尤擅长内科身心疾病及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现将刘师相关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刘如秀教授对于抑郁症病因病机,认识观点
抑郁症经过祖国医学整体观以及辨证论治加以分析,具体的病变位置包含了肾脏、脾脏、心脏、肝脏、胆囊以及脑部。该疾病具体病基因为受试者自身体质、年龄、性别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进而体现出些许差异,所以说不可一概而论。
刘如秀教授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多因情志过极、引起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改变等有关,特此本文将疾病的病理病机,总结分析如下:
1.1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以及情志,倘若人体肝脏功能可以正常维持疏泄功能时,除却气血调和气机调畅之外,也能够有效控制七情六欲的变化。倘若气机变化过急,超出肝脏调节范围,则会引起气机逆乱、肝失疏泄等等不良现象。进而令肝失条达,引发诸多身心反应性疾病。比如说《素问.举痛论》中有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及飧泄。
1.2 肝郁气滞,痰浊内蕴
肝主疏泄,则气机调帐,津液运行无异常。倘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会炼津为痰。痰浊属于粘稠滑腻之品善于流动,能够随气机升降。其能达四肢百骸,内停五脏六腑,继而引发百病倘若痰浊,上扰清窍,则会引起精神抑郁,精神活动异常,记忆力下降等等不良现象,而如果痰火扰心则会引发入睡困难,心烦心悸情况。倘若痰火扰心,患者会体现出动作迟缓,精神运动性迟滞,判决能力下降等情况。
1.3 肾阴亏损,心肾不交
肾阴属于一身阴气之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其有着凉润、宁静以及意志等等功效。倘若人类进入老年阶段,肾阴不足,肝肾渐衰,元神失养,进而会体现出猜忌、紧张、忧郁、焦虑等等神经性症状。阴不制阳,肝肾、虚亏、阳偏亢。则生内热即心神,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盗汗潮热、心烦失眠、舌质红脉细数等不良表现,倘若阴亏气耗,则会引发疲乏以及精力不足等现象出现。
1.4 肾精不足,元神失养
大脑是元神之府。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滋充脑髓以养元神,可养元神,脑主神明。这里所说的神明,主要包含了精神、活动、思维以及意识。其中也涵盖了情志活动。倘若人体老人生理功能无异常,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精神振奋;而倘若年老体衰,则肝肾亏虚、精髓化生不够,元神就此失去濡养,神机转运不利,患者会体现出思维异常,反应迟钝,意志力下降。精神不振等等病理性表现。
1.5 脾失健运,气血不旺
众所周知,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气血化生有缘,形体精神能够濡养。倘若脾气亏虚,人体运化功能随之异常。气血化生无源,使得精神失去濡养。最终体现出精神萎靡不振现象。对于平日,相关活动失去兴趣,缺少愉悦感等等。倘若脾失健运,则气血生成不旺,无法充养脏腑和脑髓。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表现出精力下降,无原因持续化疲劳,而忧思则伤脾,脾伤会引起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无法滋养心神,继而引致心神不安,引发失眠症出现,脾不运化,水湿会引起水湿内停,造成睡眠过多,脾藏意,其和现代意义上的注意力、记忆力、分析思考等认识活动有一定关联性。如果失衡,会引发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降低。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忧,气得会气结,细节会引起气机运行不畅,引发郁闷现象出现。遇事很容易自卑自责,内生愧疚。此类情绪,倘若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改善,任由其恶化,则会引起患者出现轻生念头。
2 从脏腑辩治抑郁症
2.1 从心辨治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精神之舍也” 。心是人体情志所发之处和主宰,同时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藏神,主神明,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宰精神活动及思想意识,而正常的情志表达也有赖于心之气血阴阳的充沛。抑郁症属于神志病变,常伴有精神思维方面的紊乱,与心的功能直接相关。《景岳全书·郁证》说:“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若心气充沛,心阳以明,机体能够应对各种外界刺激,而不至于产生病态表现;若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会导致各种病症。特别是心阳与心神密切相关,如若心阳郁滞,不能布达全身,心神失养,神机不振,则可能出现一些如少动懒言,倦怠乏力,缺乏兴趣、绝望甚至自杀倾向等抑郁症表现。刘师在治疗抑郁症时,若出现心阳被遏,心失所养,心神不安,症见对事缺乏兴趣,悲观厌世,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等,治疗给予补心气,温心阳,养心血之法。常以天王补心丹、人参归脾丸等为基础方加减治之。常用药物有人参、鹿角胶、酸枣仁、丹参、远志、夜交藤等。但人参、鹿角胶等滋补心阳之品用量不宜过大,一般6-10克,以防燥热扰心。
2.2 从脾辩治 《类证治裁·不寐论治》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不寐也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症状。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而统血,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志在思,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推求师意·郁病》中记载:“郁病多在中焦。”脾病致郁,可由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致脾之升降失常,气化失司,则郁内生;或可由思虑太过,忧思伤脾,脾失升清,脑髓失养而出现神志的异常;或可由脾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不足,精神失养所致;或可因脾不健运,水湿内停,蕴而成痰,痰蒙清窍,致脑神被遏,或痰郁而化火,上扰脑神。刘师在治疗脾虚化源不足,精神失养,患者以乏力、失眠、头晕、纳差、面少华、脉沉细为症的抑郁症时,常选方归脾汤、四物汤、参苓白术汤等健脾补气养血治之。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精神得养。当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甚至郁而化火致郁时,患者多表现出心烦不寐,头重胸闷、呕恶嗳气,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刘师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之,并常加用瓜蒌、黄芩、砂仁、槟榔、焦三仙等,取清热涤痰,理气化痰之功。
2.3 从肝论治 《医碥》云:“郁则不舒,皆肝木之病矣。”肝为将军之官,主条达、疏泄、调畅气机。肝气舒则通而不滞,肝气泄则散而不郁。情志的变化也是肝的疏泄功能之一: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精神抑郁出现胸闷不舒,喜叹息;而肝阳过亢,则会导致心烦易怒,躁动不安,甚至癫狂。同时肝气又能直接影响到脾气的运化,肝失疏泄,郁而克土,则脾气亏虚,出现肝郁脾虚之郁证。肝主疏泄还可调节气血津液的流通,气机郁滞,日久可变生痰、湿、瘀、火等。在治疗上刘师善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之郁证。刘师喜用柴胡配白芍以疏肝柔肝,肝亢者加龙、牡以平肝潜阳,肝血虚者加当归生地赤芍以养血柔肝。肝火旺者加黄芩栀子以清泻肝火。
3 刘如秀教授对于中医治疗抗抑郁症单味中药看法与理解
3.1 柴胡 柴胡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能够取得一定效果。其也为当前广泛且疗效较好的中草药之一。此类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柴胡皂苷。
3.2 白芍 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由于抑郁症病患血浆皮质酮水平上升,而持续化高水平皮质酮会引起皮质以及海马神经细胞受损。这种症状和预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关联性。芍药苷针对皮质酮受损所引致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受损,具有着预防保护效果。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芍药苷抗抑郁效应的发挥很可能和加大脑内单胺但递质含量水平有关。
3.3 石菖蒲 石菖蒲类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等等。上述成分具有益智、醒神、祛痰开窍等等成效。石菖蒲内的α-细辛醚可以有效提升人体全脑单胺类物质5-HT含量水平,其很可能和石菖蒲抗抑郁作用机制存在关联性。
3.4 合欢花 合欢花有着安神解郁的效果。临床中,一般将其应用于治疗忧郁失眠等等症状。该药物的水提取物能够全面减少皮质5-ht、多巴胺以及海马代谢。相对上升的海马5ht,皮质5ht以及多巴胺水平要体现出抗抑郁的效用。
3.5 刺五加 刺五加能够起到益气健胃、补肾安神的效果,其在治疗失眠症、体虚乏力以及腰膝酸痛等症状中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刺五加能够发挥出一定抗抑郁效应。
4 小结
在抑郁症的中医辩治上,虽有五脏六腑皆可致郁之说,但吾师在继承国医大师刘志明的学术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抑郁症病位主要在心、脾、肝。心藏神,主神明,精神之舍。心气亏虚,心血不足,心阳被遏,则精神失守。脾主运化,其志在思,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精神失养。肝主调畅气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精神抑郁。肝失条达,肝阳上亢,则精神亢奋甚而癫狂。只有调节好心、脾、肝三脏的气血阴阳,才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同时刘师提出,抑郁症是种慢性病,病程长,其发病、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循,初期多以实证为主,多属肝胆气郁,痰湿中阻,或痰火扰心等;病久则心脾气血两虚或阴血亏损,虚火上炎。治疗时辨病位、辨病证、辩阶段,常可取得显著疗效。在用药方面,应以调理为主,用药不宜峻猛,使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特别要顾护脾胃之气。抑郁症病程长,影响因素多,易反复,治疗上要有耐心,见效后要坚持用药,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4 update[eb/o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http://www.who.int/heal thinfo/global_burdendisease_/2004_report.update/en/.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mental disorders [EB /OL]. World Health Orgganization, 2017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management/depression/prevalence global health estimates/en/
[3]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 [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5
[4] 陈潮光,佟海英,赵慧辉,张少乾,包伍叶,呼日乐巴根,乌兰其其格.从中蒙医药理论对比分析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的功效及治疗抑郁症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9,14(06):1615-1619.
[5] 谈荣珍,章新友,张玉娇,牛晓录,刘莉萍,郭永坤.抑郁症的证型与体质及其关系的文献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04):32-36.
[6] 张德龙,饶燕,廖院平.宁心安神法联合盐酸舍曲林分散片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04):53-54+68.
[7] 王愛华,王娟,甘博文.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06):112-116.
[8] 边小平,魏清琳,孙雪妹,罗彩凤,王正婷,银东山,王淼.中国男性抑郁症中医诊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06):1183-1187.
[9] 王乾,黄娟.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132+134.
[10] 王军元,李刚.中医疗法预防脑卒中后抑郁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1):66-67.
[11] 赵剑华,张静霞,彭晓明,王晋阳,黄生辉,张洁.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11):1314-1319.
[12] 杨玉兴,权元文,郭建魁,杨艳斐,张蕊.中医五行音乐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6):2787-2790.
[13] 王江红.中医情志护理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9,34(10):1594-1596.
[14] 梁英香.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情志干预效果分析[J/OL].中国民间疗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