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车祸外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17王红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

王红红

【摘 要】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车祸外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车祸外伤院前急救患者12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集束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 车祸外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管理;车祸外伤;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33-02

前言

道路伤害为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汽车等交通工具不断提高,而车祸外伤发生概率随之增加 [1] 。对于车祸外伤患者,需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本文将以近一年(2017年1月-2018年1月)12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车祸外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车祸外伤院前急救患者12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8例与32例;年龄在28~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5±5.67)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9例与31例;年龄在29~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08±6.53)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确诊疾病;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器质性病变;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可见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

在到达现场以后,观察患者外伤情况,给予必要的包扎处理,并迅速转入医院治疗。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集束化护理管理:

(a)研究组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组织护理人员抵达现场,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询问病史,迅速对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初步判断。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并对多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加强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障碍程度的观察;观察患者外伤情况,评估出血量,及时进行包扎与伤口禁忌处理等。(b)给予患者基础生命支持:做好呼吸道护理,将口鼻中痰液、血液、呕吐物等迅速清理,保持头向一侧偏置,避免窒息,气道需保持通畅,必要时可使用口咽通气管打开气道,必要时需气管插管;心跳呼吸骤停者,需心肺复苏;建立有效循环,纠正休克,并建立静脉通道,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包括给氧、吸痰、心电监护、血生化仪等,并配合使用多种药物。(c)合理调整患者体位。若患者神志清醒,需静卧,稍抬头部,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及时控制出血,若腹腔、胸腔处存在开放性大出血时,需使用无菌纱布填塞,加压止血,预防出血,进而稳定病情。若患者四肢大血管存在出血时,需使用无菌棉垫进行加压包扎,若出血未停止,需使用气压止血泵进行止血,并固定处理骨折伤員。(d)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抚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e)做好患者的转运准备,在此评估病情,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检查通路通畅情况,并对转运中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进行预测,准备急救药物与器械。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采用正确搬运方式,动作幅度不可过大,保持稳当,预防二次受伤,确保安全。担架固定牢固,避免转运过程中,救护车出现颠簸、急刹车时,出现再次损伤。在最后,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便于观察与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随后,使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以干预前、干预后为两个不同时间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 2检验,n/n%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x ±s表示,若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而车祸外伤的有效处理则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在车祸外伤中,包含头部外伤、腹部外伤、胸外伤等,病情复杂,且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其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 [2] 。近年来,医疗技术发展迅猛,临床对于护理模式的研究方面也不断深入更多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临床。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几何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处理难治疾病,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可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确保各项工作均能够有效落实。另外,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有助于无缝化进行转运与交接,使得各环节的抢救时间最大程度缩短,从而促进抢救成功率提高 [3] 。有研究指出,车祸外伤患者因病情复杂且危急,在术前实施科学院前急救,有助于快速转运,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提供所需条件。本次研究中,对60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结果可见,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综上,车祸外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湘江.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4):114-117.

[2] 张静,肖伟,李慧等.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12):167-168.

[3] 潘晓兰,丁以群,李秀红, 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低体重先心病手术新生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4):58-60.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院前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