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患者临床外科护理干预

2020-04-17芦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外科手术护理干预

芦敏

【摘 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是否对减轻其疼痛有积极效果。 方法: 选取某院万科手术患者84例,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比组,另一组为干预组。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并行。最后结合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严重疼痛时长持续时间为(3.7±1.1)分钟,疼痛持续时长为(10.5±4.4)分钟,患者疼痛均值为(5.8±1.1);对比组为严重疼痛时长持续时间为(6.3±2.4)分钟,疼痛持续时间为(13.3±6.1)分钟,患者疼痛均值为(7.1±1.8)。以上数据表明,干预组的患者平均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比组。此外,干预组患者平均入睡时间为(9.4±2.1),睡眠期间的觉醒次数为(1.2±0.3)次;对比组平均入睡时间为(16.8±4.1)分钟,睡眠期间觉醒次数为(3.3±1.1)次。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比组。 结论: 在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干对减轻患者疼痛感,具有明显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可以将外科手术临床护理干预广泛进行推广。

【关键词】  外科手术;临床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56-01

外科手术是医疗中常见的治疗病痛的方法,患者通过外科手术,也会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及恢复健康。但外科手术也不得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并导致患者感到损伤处的疼痛,而这种疼痛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疼痛消失的时间,也会随着患者自身身体的因素不同而不同。疼痛感觉是一种人类够用的感觉,疼痛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预警,造成疼痛的成因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一种为受到外部影响,而造成的疼痛;另一方面为,人体内部状态失常,并造成疼痛的现象。外科手术造成的疼痛属于外部影响,一般也会伴随损伤的愈合,而使疼痛感消失。但术后一段时间内,损伤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外科手术后,通常会带给患者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双重疼痛感,这两种疼痛也会促使患者疼痛感加剧,而患者心理上的疼痛感也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的快速恢复。因此,如何将外科手术患者的身心疼痛感降到最低,及使患者快速康复是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选取某院外科手术患者82例,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中添加综合干预,以对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疼痛进行全面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收治的84例外科手术患者,男57例,女27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6.8±8.1)岁,护理实验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类别:胃肠道手术22例,胆囊及胆道手术27例,乳腺手术17例,其他类型手术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

2 方法

2.1 对比组的护理方法

给予对比组常规护理,其具体表现为: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远离噪声污染地带、室内的光亮程度适中、及适当的音乐与电视娱乐等。护士与患者进行谈话交流,至少每天交流10min以上;医生与患者进行谈话交流,交流时间为每天10min以上。通过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以使患者对病情进行及时了解,并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全面掌握。组织患者进行小规模的病情探讨,并各自分享看病就医的有效经验,及邀请相关有手术成功的经验的患者,进行与病人交流治疗经验,每周一次。

2.2 干预组的护理干预方法

干预组的护理维护是指,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护理的干预,其基本措施如下:

2.2.1 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在患者手术前,就将手术后将要发生的事告诉患者,以使患者心理做好準备。首先,医护人员进行与患者交流,并将手术中的流程、术后疼痛程度、及处理办法告诉与患者。其次,医护人员同时将患者所患的疾病,及疾病的病情知识告诉与患者,使患者充分对自身所患疾病进行深入理解。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全面交流,以使患者减轻自身的思想负担,降低自身术后的疼痛感。

2.2.2 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具体手术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般会根据患者手术的体位不同,而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如患者的外科手术体位为头部,一般应使患者保持高度的坐卧位,及患者头部应高于腿部,以使患者头部血压保持稳定。如患者的外科手术部位为胸部,应采用与头部手术护理相类似的护理方式,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2.2.3 药物护理

药物护理是指对患者使用止痛药的护理方式,一般刚刚经历过外科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会感觉到剧烈疼痛,而患者若无法承担这种疼痛时,可以选择对患者施以止痛药。但止痛药的应用应遵循患者的疼痛程度,如患者术后没有达到某种疼痛的程度,一般不建议使用止痛药物。

2.3.4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基本资料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术前和术后恢复期医护人员都应耐心积极向患者普及疾病和治疗常识,争取患者的配合。术后医护人员更应充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项疑虑,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以早日康复。

3 结果

干预组的严重疼痛时长(3.7±1.1)min与疼痛持续总时长(10.5±4.4)min均显著低于对比组(6.3±2.4)、(13.3±6.1)min(P<0.05);干预组严重疼痛均值(5.8±1.1)显著低于对比组(7.1±1.8)(P<0.05);干预组入睡时间(9.4±2.1)min显著短于对比组(16.8±4.1)min(P<0.05);干预组觉醒次数(1.2±0.3)次著少于对比组(3.3±1.1)次(P<0.05)。

4 讨论

外科手术后,医疗护理机构主要面临的问题,即患者的情绪问题。通常患者的经过外科手后,会对自身的病情较为关注,而一但疼痛加剧也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变化,同时造成自身的体温不稳、疼痛加深、也有可能引起自身伤口的感染,这种现象也往往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及快速恢复。因此,在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后,最有必要的需求,即有制度护理服务干预,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患者会有较良好的情绪变化,并使自身伤口加快愈合,从而利于自身的病情向恢复方向转变。本次调查分析中,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辅导、病理辅导、药物辅导等综合干预,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长,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从而促进了患者的恢复进度。优质的护理服务干预也值得临床护理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外科手术护理干预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