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效果观察

2020-04-17叶君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疗效

叶君

【摘 要】  目的: 探究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80例慢性胃炎患者,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行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39,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1143, P<0.05)。 结论: 在慢性胃炎治疗的过程中施行自拟养胃汤,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加量加成分治疗, 其疗效显著, 值得推廣。

【关键词】  自拟养胃汤加减;慢性胃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45-01

慢性胃炎是一种在消化内科中最常见的胃病, 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胃粘膜炎性病变。多发群体为中年以上的群体。慢性胃炎患者的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黑便、食欲不振、上腹隐痛、舌炎、反酸、呕血、消瘦等 [1, 2] 。本次研究针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分析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 本次研究已经过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 并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40.23±6.4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5±1.25)年。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41.56±7.19)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78±0.9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奥美拉唑肠胶囊(20 mg/次, 1次/d)、替硝唑(0.5 g/次, 1次/d)、氨苄西林胶囊(0.25 g/次, 3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次, 4次/d)。观察组:实行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方法。自拟养胃汤成分包括茯苓、佛手、山药、白芍、甘草、沙参、蒲公英、白术, 剂量分别为20、15、20、5、30、20、12、12 g。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加减治疗, 胆汁反流者添加10 g郁金香、10 g柴胡;胃反酸者添加20 g煅瓦愣子、15 g乌贼骨。指导患者用水煎服, 早晚服用1次, 4周为1个疗程, 持续3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3] ,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食欲不振、腹泻、头晕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計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28例(70.0%)、有效11例(27.5%)、无效1例(2.5%), 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17例(42.5%)、有效17例(42.5%)、无效6例(15.0%), 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39, P<0.05)。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无食欲不振者、腹泻1例(2.5%)、头晕1例(2.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中有食欲不振4例(10.0%)、腹泻2例(5.0%)、头晕2例(5.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1143, P<0.05)。

3 讨论

慢性胃病的病因多种多样, 包括常期食刺激性物质、胆汁反流、口腔慢性感染、咽部慢性感染、环境因素、精神状态不佳、生活不规律、病菌感染等。因此, 慢性胃病患者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注意环境变化、天气变化, 戒烟戒酒, 注意饮食搭配, 有效防止慢性胃炎病发 [2-3] 。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 西药的治疗方法包括抑制患者胃酸反应、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以及消除胃部幽门螺杆菌。养胃汤主要是针对胸腹痞满症状, 通过煎服中药, 来改善患者的睡眠、精神状况, 缓解患者的胃炎症状, 增加患者的食欲, 调节患者饮食不节的症状等。其中药成分包括人参、茯苓、半夏、甘草、青皮、白术、乌梅、当归、草果、黄连、藿香、蒲公英、山药等。如果患者心下痞闷, 可添加黄连, 减去半夏;如果患者食积中满, 可添加山楂、神曲、麦芽, 减去半夏和白术;如果患者胆汁反流, 可添加郁金香、柴胡。养胃汤的组成方法, 灵活多变, 对症下药, 通过调节患者内部机制, 改善患者的内部各项功能, 帮助患者缓解胃炎症状, 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减少复发率。本次研究资料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39,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1143, P<0.05)。针对慢性胃炎患者, 施行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方法, 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灵活配制药方, 对症下药, 通过内服中药, 调节患者身体内部机制, 效果显著。而运用西药治疗的方法, 虽然疗效也十分显著, 但是由于其药效过猛容易增加不良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方法, 能够灵活多变地配制药方, 真正落实对症下药,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慢性胃炎症状, 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 其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洁琼, 赖展少.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88例慢性胃炎效果观察. 光明中医, 2016, 31(1):61-62.

[2] 冀聪韬. 慢性胃炎应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8):171-172.

[3] 曾勇, 叶柏深, 颜蔓仪, 等.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6):136-137.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