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2020-04-17李凤云杨玉启
李凤云 杨玉启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9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肯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各项症状改善,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正骨;牵引复位;石膏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37-01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指人体的旋前方肌近侧缘远端处的骨折,骨折处约在桡骨远端1.5-3.5cm之间,骨折处较为常见的为横形和粉碎形。桡骨远端骨折在中年或老年的女性群体中占比较多,其他群体受到较重外伤或者暴力击打时,人体处于摔倒姿势,肘部向前支撑,手部按压地面,而按压地面的冲击力则会导致出现桡骨远端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西医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复位措施,并进行固定,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会发生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远期生活 [1] 。本文主要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正骨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9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且并未进行西医方面的治疗,患者和家属均详细知悉本组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具体步骤,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重大器官性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等。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5.5±3.6)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66.5±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比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未出现移位的骨折患者给予石膏固定治疗,而已经出现骨折移位的患者,则需要采用闭合复位治疗,在患者固定时需要佩戴夹板,因此需要给予其功能训练指导。
1.2.2 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治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患者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平卧位,将肘部屈曲成直角且将前臂保持成直立位。助理医师对患者骨折处的前臂把持固定,主治医生将拇指并列放在患者的骨折处的背侧面,将其余四指放在患者的患侧臂的腕部,使双手紧握患者的患侧臂,然后将大小鱼际肌收紧,与另一名助理医师一起进行对抗性的牵引,直至患者骨折处完全复位。主治医师将自己双手的拇指用力下压,使患者掌部的移位处复位。最后用夹板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固定。并通过拍摄标准的正侧位x线片密切关注患者复位后的情况,且要保持每周随访一次,共随访3-4次。待复诊骨折端稳定之后,可对患者进行功能性的康复锻炼,同时可采取骨外熏洗腕关节的方法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
1.3 疗效判定标准 [2] 优:完成治疗后3个月,患处完全愈合,并且未出现畸形,患肢腕关节和肘关节功能无异常;良:完成治疗后3个月,患处基本愈合,未发生畸形,患肢腕关节和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差:完成治疗后3个月,患处未能愈合,且出现明显畸形,患肢腕关节和肘关节功能异常,日常活动无法实现。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 2检验;用(x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5.37±2.82)d、(27.44±5.14)d、(52.38±7.69)d、(4.74±0.82)d;对照组分别为(25.02±4.37)d、(38.17±7.96)d、(69.91±10.25)d、(6.53±1.62)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7.23%(41/47),并发症发生率8.51%(4/47);对照组优良率63.83%(30/47),并发症发生率21.28%(10/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是威胁人类健康较为多见的骨科疾病之一,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占全部骨折的6.6-10.0% [3] ,患者主要以腕部胀痛、腕部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临床表现。西医常采用常规手法复位骨折处,复位效果常一般,由于骨折位于腕关节附近,复位后固定难度也相应的增加,若处理不当则可引起畸形、残疾等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中医采用正骨手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可通过拔伸、牵引、提按、端挤等手法纠正患者骨折端的移位和畸形,使其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并能减轻对其骨折端周围软组织造成的损伤,进而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待患者的骨折端复位后,用小夹板对其骨折端进行固定,并使其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可防止其骨折端发生旋转、移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自觉疼痛完全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間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肯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各项症状改善,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任艳晶. 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J]. 光明中医,2018,33(11):1531-1533.
[2] 陈仲骅. 中医正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回顾性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4):66-67.
[3] 梁志中.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