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0-04-17宋翠梅
宋翠梅
【摘 要】 目的: 探究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 方法: 本院检验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经胃粘膜活检确诊的慢性胃炎153例常规调查。取患者检测当天唾液、粪便样本行微生物检验,对比检测效果差异。 结果: 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9.35%,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HP IgG测定阳性率分别为92.81%、89.54%,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生物唾液、粪便联合检测具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 慢性胃炎;微生物检验; 联合检测
【中图分类号】 R25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077-01
前言
慢性胃炎为各类胃病发病率之首 [1] 。该症多于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食物及药物刺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诱发。若早期控制不佳可并发胃神经功能症、胃癌、消化道溃疡等多种疾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明确慢性胃炎诊断,配合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临床多以胃粘膜活检结果为检测金标准。但该方式检查确诊具有创性,多数患者不耐受,更有甚者出现检测抵抗行为。微生物检验模式可经唾液及粪便检测确诊疾病,免受患者有创检查侵袭,消除患者检测抵抗。但目前临床就微生物检验效果尚不能统一口径。故本文就粪便、唾液及联合检测应用效果探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胃肠科2017.1~12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53例行常规调研。所有患者均经胃粘膜活检确诊。男75例,女78例,年龄29~75(52.7±23.9)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本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实验依201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慢性胃炎诊疗保准,结合病理报告确诊。
1.2 方法
嘱患者检测前停止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和枸橼酸铋钾等用药。所有患者先行唾液HP IgG测定。采集患者胃镜检查前半小时、清晨空腹唾液送检。时待采集片变蓝后可放入专用容器中检测唾液HP IgG。所有患者唾液取样后行胃镜检查。于胃窦距幽门不足3cm范围内取活检组织3块行常规检查。一块行I快速尿素酶试验,一块行HE染色切片寻找HP位置,另一块行病理学检查。依上述检测结果确诊。后取胃镜检查者当天新鲜粪便检测HP抗原。本次实验以ELISA试剂盒操作指导规范操作,观察监测结果并完善相应记录。
1.3 评价指标
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为阳性例数,两者均为阴性为阴性例数。阳性率=各组阳性例数/153*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软件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HP IgG测定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673,P=0.003;t=14.014,P=0.001)。具体数据如下表:
3 讨论
慢性胃炎为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该症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呕吐、反酸、腹泻等。慢性胃炎检测多选胃镜、胃粘膜活检、胃肠X线钡餐、微生物检测等方式确诊。但症状不明显者X线钡餐检查效力不佳,胃粘膜活检存在有创性,胃镜检查多有不适,故上述三项检测方式临床应用受限。微生物具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可经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确诊。部分学者发现 [2] ,健康人群胃壁自我保护机制完整,幽门螺旋杆菌无法入侵。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存在,阳性率在50%~80%间,明显区别于健康人群。故以幽门螺旋杆菌微生物检测技术确诊慢性胃炎具一定参考价值。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特点为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长宽分别在2.5~4μm、0.5~1.0μm间。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菌体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鞭毛,鞭毛粗约30nm,长度为菌体的1~1.5倍 [3] 。该菌种在粘稠环境下运动能力明显提升,可通过粘附素将上皮细胞牢固连接到一起,防止胃排空。且幽门螺旋杆菌可分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等物质,不受中性粒细胞破坏。若胃内出现炎性反应,可见胃内幽门螺旋杆菌大量繁殖,胃内环境失衡,胃粘膜损害,胃酸分泌增加 [4] 。故微生物检测可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判定慢性胃炎疾病表现,指导临床用药,弥补常规胃镜、X线钡餐检测不足。本次实验调研可知,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HP IgG测定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单一粪便HP抗原检测易受样本保存、上消化道出血、运送时间及温度等影响,疾病检出率多有波及。单一唾液HP IgG测定易受体内循环、饮食等因素影响,检测准确度不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提升幽门螺旋杆菌检出效果,提升检测阳性率。因本实验前仪器校准、质控措施到位,故本次检测效果良好。鉴于仪器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临床偶然事件多有存在,日后本科将做好显微镜维护及购置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检测误差。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予粪便HP抗原、唾液HP IgG联合检测可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本实验观察联合检测准确率高达99%,但仍有1例漏诊,思量与检验影响因素相关。故建议临床行联合检测,若有異常再行活检确诊。
参考文献
[1] 樊宇靖 , 蓝宇 , 贾纯增.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 22(4):596-598.
[2] 张文斌. 幽门螺杆菌检测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v.16;No.380(12):79-81.
[3] 陈文峰 , 范文伟 , 吴文华 ,等.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中老年人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 15(5):117-119.
[4] 樊宇靖 , 蓝宇 , 贾纯增.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 22(4):59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