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育实践的有效探索

2020-04-17曾璟钰

考试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幼儿园

摘 要:艺术是美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途径,而艺术本身的情感熏陶作用更是其重要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借助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的艺术文化元素进行美育引导,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更是与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闽南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幼儿园美育实践,需要抓住闽南文化的艺术特质,并且深入挖掘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美学要素,创设欣赏、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够感受美、发现美。

关键词:闽南文化;幼儿园;幼儿培养;美育活动;教学实践

闽南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其本身也具备非常特殊的艺术性,诸如闽南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剪纸文化、木雕石刻艺术以及刺绣等,都是闽南先民创作出的具有丰富艺术价值的作品,孕育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區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效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在地方文化资源中有效落实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在闽南文化传承背景之下,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将闽南文化中的丰富艺术内核融入幼儿美育教学中,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把艺术美学融入幼儿教学里,把“美”进一步具象化,真正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闽南文化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一方面,需要幼儿园教师基于美术教学实践,加强对闽南传统美术元素的融合,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幼儿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基于笔者单位课题研究经验,就美育探索研究中渗透闽南文化进行有效探讨。

一、 借助闽南艺术,强化审美体验

闽南文化在美学艺术层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呈现,无论是闽南“古厝”的建筑艺术,还是闽南地区传统的“泉州梨园戏”以及木偶戏、皮影戏等,这些或许在其他区域也有另外的艺术形态,但是受到闽南文化的长期浸润之后,这些艺术形态都深刻地打上了闽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烙印,在艺术造型、动作形态以及音乐伴奏特点等方面都是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要让幼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直接接触闽南文化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当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以沉浸式教学的策略为特点,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闽南文化独特的审美,这样比教师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介绍要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够吸引幼儿关注闽南文化,为幼儿播下美育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创设多种闽南文化的审美场景,让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欣赏、感受闽南文化独特的魅力,这样既能够让最原始、最具备生命力的闽南文化呈现在幼儿面前,又能够让幼儿走出课堂,真正感受到闽南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美学观赏学习,到最具备特色的闽南民居之一泉州南安官桥的蔡氏古民居参观。这片形成于清代咸丰年间的闽南“古厝”群带有极为典型的代表性,因为除了其典型的闽南厅堂对称、横向拓展的空间格局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建筑构件。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蔡氏古民居中的木雕、砖雕、泥塑、石雕等不同的雕刻艺术作品,让幼儿带着问题思考,这些雕刻的材质分别是什么,雕刻的山水、人物、故事、亭台楼榭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审美体验的对象,感受这些闽南古民居独特的魅力,甚至屋脊的燕尾形制都可以成为幼儿关注和思考的审美对象。在这个引导式审美教学开展之前,幼儿园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和认知程度出发,提前做好扎实的了解,把控幼儿的审美点,从而在进入到古民居片区就能够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接触这些艺术作品,真正让幼儿沉浸在闽南文化的艺术中,让幼儿能够看得到的同时,更应该启发幼儿思考,让幼儿对闽南文化中包含的艺术有更加深刻、直接的了解。

在参观完古民居之后,可以让幼儿将自己所见所闻以画笔描绘出来,这一个过程正是审美体验的再次深化,是将幼儿的审美输入转变为审美输出,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即便幼儿对于闽南古建筑的具体知识似懂非懂,但是闽南文化最独特的“美”已经成为其笔下的作品,更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审美能力锻炼。当然,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园本课程开发能使教师们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闽南文化的内涵,提高教师对闽南文化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二、 运用生活材料,鼓励审美创作

闽南文化中有很多艺术形象都是来源生活,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闽南地方戏曲,可以分为偶戏与人戏两种大类型,其中偶戏可以分为布袋戏、皮影戏等不同的种类。在幼儿园的美育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借助闽南文化中的皮影戏,让幼儿接触这种古老的闽南皮影戏独特的美学特点,虽然皮影在古时候大多数是采取猪皮进行鞣制之后剪裁制作成为各种人物、动物以及景物形象,但是如今也有一些闽南皮影戏采用厚纸进行剪裁。这其实是非常好的美育素材,因为皮影戏有一定的趣味性,幼儿容易被其吸引,愿意静下心去观看,而此外又可以让幼儿动手进行剪裁制作,让幼儿不会觉得闽南艺术文化与自己的距离遥远,通过看、听、做等方式,让幼儿调动多种感官感受闽南艺术文化。

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幼儿观看闽南皮影戏之后,让幼儿回家搜集各种不同的生活材料,比如月饼盒、茶叶包装铁盒、塑料纽扣或者饮料罐、蛋糕纸盒子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观看过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按照动画片里的“喜羊羊”“小灰灰”等不同的形象轮廓,剪出这些角色的剪影,并且在布幕之后玩起皮影戏。这种皮影戏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幼儿再次体验审美的过程,更是鼓励幼儿动脑筋、动手创作一些美术作品的过程。有些幼儿会给这些皮影上颜色,虽然这些皮影在布幕后活动是看不到颜色的,但是这种美术创作也值得教师的鼓励。皮影创作本身虽然植根于闽南传统戏剧文化,但是教师也不需要拘泥于传统戏剧中的人物或者角色形象,而是让幼儿根据这种闽南传统的戏剧文化,动手做出自己喜欢的形象,这样更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更可以激发起幼儿不断从闽南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该成为“实践的反思者”,继而成长为“实践的研究者”。兴趣永远是幼儿美育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把握幼儿与闽南文化之间的接触与美育引导模式时,更应该多了解幼儿平时的兴趣点,避免将闽南戏剧文化等艺术文化直接引入课堂,让幼儿失去了兴趣度。这也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恒心,用“静待花开、用心灌溉”的心态引导幼儿尝试接触不同的闽南文化艺术形态,并且鼓励幼儿多动手创作,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真正有所体悟,把闽南文化中独特的艺术特征融入自己的审美世界中。

三、 利用相似交集,丰富审美感受

闽南文化中的木偶戏其实与幼儿的兴趣点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交集,因为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接触过布玩偶、机器人玩具等,这些玩具其实也是和闽南的木偶戏有着形象上的相似性,通过日常的观察也可以发现,有一些幼儿在玩布玩偶、机器人等都会自己代入“剧情”,这些剧情和内容其实也和闽南木偶戏根据系统剧本扮演角色等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接触闽南文化时,可以借助闽南木偶戏进行相似性美育引导,让幼儿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邀请木偶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园内开展木偶戏的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木偶戏中人物的服饰特色、人物造型以及了解木偶戏的故事情节,可以进一步地接触到这种闽南木偶戏本身的魅力。在木偶戏结束后,让幼儿到木偶戏的戏棚子内观看艺人如何运用线条、铁棒等让玩偶“动”起来,这一神奇的过程也可以让幼儿加深对闽南木偶戏的审美体验。幼儿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把喜欢的玩偶加入木偶戏的过程里,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新的玩偶,乃至于给一些新的木偶添加“胡子”“眼镜”等,把这些通过美术创作后形成的幼儿玩偶与木偶一起“演戏”,幼儿在看到自己日常接触甚至是创作出来的玩偶也融入木偶戏中,会进一步增强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自信心,从而让幼儿有着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由此可见,闽南文化特别是戏剧文化其实是幼儿审美感受丰富的宝库,幼儿园教师在利用这些素材开展审美感受引导的过程中,要抓住幼儿平时审美对象与闽南文化艺术形象中的相似点,通过鼓励幼儿动手画、动手做以及积极参与其中等方式,在闽南戏剧文化与幼儿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联系,让幼儿学会欣赏闽南文化中独特的美,把这种审美感受以渗透的方式加入幼儿园美育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闽南文化的美育熏陶作用。

综上所述,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有着非常丰富文化积淀和美学传承,在继承并且传播优秀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积极为闽南文化中的美学元素与幼儿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深度挖掘闽南文化中的美学元素,并且创新幼儿园的美育方式,让幼儿真正能够体验闽南文化的审美价值。在未来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学不仅仅要面向幼儿的科学素质的提升,更应该着眼于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闽南文化审美场景,让幼儿能够了解到闽南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抓住幼儿审美培养的黄金时期,为幼儿的审美能力的成长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这需要幼儿园教师透过美育教学实践,不断地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总结基于闽南文化的美育教学方式,从而透过美育让幼儿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金明.本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活动课程的遴选框架及实践理念探究:以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大班为例[J].教育观察,2017(9).

[2]杨州美.吮吸“本土美术”的清香:“利用本土资源优化美术拓展教学”研修活动[J].小学教学参考,2017(9).

[3]胡委.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探索[J].速读,2017(12).

作者简介:曾璟钰,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