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解题初探
2020-04-17郭霞
摘 要:近年来,围绕“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很多省份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材料型论述题,这一类命题主要是对学生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考查。深圳市近几年的中考题一般以能力立意为主,对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考查,并让学生在论述的过程中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笔者把材料型论述题分为提取型材料论述题和提炼型材料论述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借助“思维可视化”学习工具,轻松解答初中历史中的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通过这种新型的学习工具的运用,更好地让学生轻松面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轻松驾驭,做到喜欢历史,喜欢学历史,更喜欢做历史题,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思维可视化;初中历史教学
什么是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的题型特点:一般命题者提供一则或者几则材料,要求考生提炼观点或者对材料中的观点支持或者反对意见,并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这则试题考查考生的时空观,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设问方式通常如下:(1)根据以上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论证;(2)阅读材料,你侧重于哪一个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等。
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时,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观点提取的不正确或者不符合题意,所以提取观点型材料论述题的难度在于提炼观点,只要观点符合题意,提取正确,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 难点
观点的提取。观点的提取是非常关键性的一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突破难点
第一步,弄清楚什么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的表述方面有哪些要求和原则。
什么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就是指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那对于历史观点有哪些要求呢?历史观点一定要符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并且要求观点一定要明确。
第二步,历史观点的提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历史观点必须是个陈述句,即肯定句和否定句,不能是疑问句。比如改革开放有什么历史作用?创新能促进社会发展吗?这都不是明确的历史观点。
第二,历史观点体现了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如我觉得战争是个好事,如果抗日战争不胜利,中国更发达,这种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第三,历史观点一定体现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科学发展观。如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第三步,以下题为例分析提取观点的思路。
材料一:罗斯福称,这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复兴署”……该法的中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缓和阶段矛盾。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他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就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取一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通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哪些是关键词?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原因、影响和时代特征等。还有从材料的引言和导语、材料的出处以及问题中隐含的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如材料中的关键词有历史人物:罗斯福,邓小平;历史事件:国家干预,改革开放,1992年南方谈话;历史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1992年南方谈话等。
第二步,对应与关键词相关的中考考点。根据关键词,我们对应考点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步,对比材料中隐含的内容的异同点,根据异同点来提炼观点。
通过上面异同点的分析,我们发现两则材料提炼出的关键信息的不同点有:国情不同,时代特征不一样,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提炼出的相同点是:都有伟大的历史人物领导;都成功的改革;都维护了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四步,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尺规学习法,整理思路,提炼有效信息,整理出观点,写出你认为最有把握的观点。既然是最有把握的,在想到观点时,要提前想到用来论证的史实。
“线性文本让人按照文本描述的先后顺序,按部就班,容易让思考变得僵化,缺乏立体思考,创造性思考和整体视角,同时线性的中考总复习书籍主要以文本为主,缺乏图示化表达,容易让大脑感到‘疲劳。科学研究早已证明,结构化的思考和阅读方式,更符合大脑的认知模式,人的图形记忆能力是文字记忆能力的百倍以上。而历史中最能拉分的材料题通常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整体,系统的思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改变线性的中考复习设计,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进行中考总复习知识的重构,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轻松复习拿高分。”所以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使得解题更加直观明了。
运用尺规学习法,我们可以找到五个甚至更多的观点,但是总有一个观点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有把握的,在这些所有的观点中,我觉得“成功的改革可以促进社会进步”這个观点是我最有把握的,在后面的论证中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我们把这个观点作为我提取的观点,这样我根据材料找到了我需要的观点“历史是多元的,历史认识更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赞同要多提取观点,站到最合适的观点,在如何提取到多元化观点中,就要说一下我们的第五步。
第五步,在梳理了提炼观点的思路以后,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观点也可以在答题时拿来为我所用。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观点。
(1)事件的起因(真相)。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遭到阻碍。
(2)事件的影响(意义)。如单个事件的影响,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历史事件的性质。如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其次,我们在专题复习中梳理出来的一些历史教学中常见的观点。
(1)中外政治:专制走向民主,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度的创新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2)中外经济: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社会进步,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3)中外思想文化:思想解放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4)中外军事(战争史):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5)侵略、抗争和探索: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的历程和西方是不一样的,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是伴随着西方的侵略展开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是先学习西方技术,再学习西方制度,最后是思想方面的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6)中共党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的执政理念:以民为本。
(7)中外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8)全球化和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9)中外关系: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不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以上就是专题中常见的一些观点,可以理解并拿来为我所用。
本文笔者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在解答材料论述题过程中,试着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对这种题型进行解读,最后又由深入浅探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先了解学会答题方法,从而有所准备,在中考考场上中做到临场不乱,超常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双燕,蔡永红.思维天地:历史中考复习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
[2]李树全.找准着力点:以教学设计促有效生成——以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參考,2017(21):31-34.
作者简介:郭霞,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