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五度”建设,扎实推进教改示范项目落地生根
2020-04-17林祥炳陈新福
林祥炳 陈新福
[摘 要] 学校文化建设的课程实践要依托校园文化内涵,在文化整体规划、班级建设、课程落实、主题策划、评价展示等环节突出“厚度”“宽度”“深度”“亮度”“效度”的建设,使课程建设策划好、落实好、效果好,在人的培育上取得成效,形成特色。
[关键词] “五度”建设;教改示范;课程
清流县实验小学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历经百年。近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构建“问源”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砥砺出“思源敦行,知源获智”的校训,秉承“承源力行,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踏实践行“共建孩子成长乐园,共创教师发展空间”的办学宗旨,经过实小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敬业,拼搏,探索,奉献”的实小精神,形成了“培源润新,尚思进取”的校风,培养了“探源启明,勤思善教”的教风,造就了“承源求实,多思乐学”的学风。为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2017年12月,申报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教改项目《“问源”文化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并于2018年5月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近年来,我校注重“五度”建设,着力培育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一、规划校园文化厚度,让“问源”落地
“问源”文化的构建源于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关键词。学校是一片如方塘般纯净的圣地,行教书育人之本色,走立德树人之正道,其教育的成效直接映照了孩子“品行之澄净,素养之广阔”。如何让“半亩方塘”永葆清纯,就需寻找“方塘”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这“半亩方塘”输送“源头活水”,使之至清至纯至深,映照出“天光云影”交相辉映的灵动景致。
我们在“六源文化”(文化之源、校史之源、成长之源、闽人之源、客家之源、红色之源)的基础上,秉承办学思想、文化传承、个性特征等理念内容和现代校园环境系统关系,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拟定以三廊(养成教育长廊、国学经典教育长廊、体艺教育长廊)、三园(即探源之科技园、承源之生态园、培源之桃李园)、两墙(即大型源头文化墙和大型传统文化墙)、一整体(和谐高雅的整体校园环境)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注重校园环境的合理布局、建筑物的地方特色装饰、校园绿化、美化等自然景观的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厚重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宽度,让“问源”生根
“问源”文化课程建设的阵地主要在课堂。班级文化建设是课程建設实践的主要土壤,唯有加强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让“问源”课程落地生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集思广益,建设独特的文化氛围。在班级门口粘贴“班级名片”,展示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团队风采、身边的榜样等;室内开辟“问源”学生成果展示、评比专栏等版面。
班级文化的建设着力引领塑造“问源”最美学生,各学段根据学情,分别在低、中、高学段建立“强基、壮腰、筑梦”文化目标,如,低年级“做有好习惯的最美学生”;中年级“做有风采的好学生”;高年级“做有梦想的学生”,每学期通过推荐、评选,展示等环节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三、精心设计课程整合深度,让“问源”开枝散叶
按照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拓展性整合三条路径,着眼于“问源”文化育人目标,构建“思源求真德育课程、溯源获智文化课程和创源润新活动课程”等三大课程体系,以“识源——探源——践源——创源”为课堂教学基本路径,激活学生智慧,培育探源创新品质,着力突出“三个人生”(品德人生,才艺人生,创意人生)的培养,使学生如“源泉”一样纯净灵动,让每一滴“源泉”绽放耀人的光彩;使教师像“源泉”一样上善若水,让学校形成源远流长的教育文化。全面开发以“文化之源,闽人之源,红色之源,客家之源,校史之源,成长之源”的“六源”文化载体,编制《问源童行——“源文化”走进清流》校本课程教材,挖掘活动内容深度,体验活动情趣,增强文化价值引领的最大化,推进课程教改实施的全面开花结果。
四、精心策划主题活动亮度,让“问源”飘香
活动内容主题化、系列化、课题化,是推进课程建设持续发展、有效提升的关键所在,在德育课程主题上,坚持开展关爱、感恩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科技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月活动。突出一月一系列,一周一主题的德育“问源”课程体系推进,不断地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在“书香”阅读主题课程建设中,重点推出“三课”(“三课”:课堂引领,课程推进,课后助力)融合的措施,即推进学生阅读的自觉。
1.课堂引领。利用每天的“晨读课”诵读《每日一诵》读本,由值班干部或上课教师引领诵读,读出声,读出味;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各种课型,让学读中悟法,读中有乐,读中成趣;利用“课前两分钟”分享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智慧。
2.课程推进。创新阅读活动课程,从阅读一本书到分享阅读收获、评选阅读之星,展示阅读成果,形成阅读课程的主题化,系列化。如五年级阅读《狼王梦》一书,教师在课中先做推荐阅读批导课,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读后开展阅读分享,最后开展阅读手抄报、读后感写作等级评选,通过这样的课程建设,让学生阅读有成就感,幸福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动力就能持久延续。
3.课后助力。利用家长微信群展示“亲子阅读”,利用美篇、微信公众号发布学生阅读情景图片,阅读作品展示,评选“书香家庭”。利用学校“阅读舞台”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展示阅读魅力。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宣传“阅读之星”的阅读故事。
如此精心策划主题活动,让活动有亮度,真正让“问源”文化课程建设结出硕果,飘溢芳香。
五、搭建“问源”展示平台效度,筑牢“问源”实践保障
“问源”课程改革实践出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养提升了,教学质量才有根本保障,教师的幸福感、荣誉感、幸福感才能如源泉一样蜂拥而至。
我们构建以“发展性、反思性、共赢性”为特色的教师发展文化导向,以“在反思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的专业发展格局,以“探源求真”的教师品质追寻路径,建立以年段教研、学科教研、课题组、名师工作室等多元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带着自信走进校园,带着微笑走进班级,带着责任走进课堂。”让全体教师在团队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思考这一文化课程特质。
我们开辟“问源讲坛”交流平台,进行了“问源论道,分享智慧”为主题的学科、班主任等课程实践者的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引领教师进行“梯度反思”“案例分析与透视”“教学观点剪辑”等活动,推动那些有匠心、有追求的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反思总结,让“思考成就教师幸福”成为一种常态,使每一位实小教师都烙上“问源”的“文化印记”,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寻找一眼汩汩而流的清泉。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永远在路上,用“大格局、大智慧、大视野”的眼光,以“思考成就幸福,实践创造幸福”的新思想投入到教改实践中去转变了教师教学行为,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更深入地着眼于课程系统化、专题化的研究,切实从课堂教学中摸索出一条科学的路子。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