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认证视角的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构*

2020-04-17贾艳丽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

贾艳丽

(1.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361006;2.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47300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认证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含通用标准和行业类专业标准),方才被认证通过。而被认证通过的专业,既是学校专业办学实力的象征,也是学校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因此,新一轮应用型高校转型将拉开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必将导致高校内部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简称 TQMS)体系不适应专业认证要求。

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一流本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不断完善内部TQMS,是应用型高校规避与老本科院校正面竞争,实现错位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体系结构健全、功能完善、执行有度、评价有据、改进有方的TQMS,既是应用型高校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专业认证的必然要求。以下试图运用专业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化解TQMS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重构TQMS,以指导应用型高校TQMS建设应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专业认证对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一)让学生中心理念成为TQMS设计的灵魂

专业认证中的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简称SC)理念主要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以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遵循工程类人才成长成才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教师围着学生转,也不是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的转变[1][2]。美国高等教育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所有教育教学都应当关心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和学习成果,因此在设计教育教学计划时,应当明确标示出预期的学习成果,以及将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并用什么方法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需把教育目标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效联系起来,避免目标与效果的脱节现象。需要在总体设计中充分贯彻和体现以学生中心理念,引领和带动决策层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扭转“以管代治”思想,引导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制度规划、设计、实施与运行始终不偏离学生中心方向。

(二)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成为TQMS建设的核心

美国学者Spady指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对资源和系统的调整,使之清晰聚焦于促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实质性经验”[3]。OBE理念在高等教育实施中采用反向设计原则,与传统的正向设计相反,它将学生的需求既当做起点也作为终点,实现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毕业要求的达成和实现为依据,以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课程设置合理性评价为检验标准,更加注重结果的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将体系建设的核心落在各类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使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流程始终围绕成果导向理念,同时在学校内部相关质控体系制度建设和实施方面下足功夫,让成果导向理念真正成为TQMS建设的核心思想和指导方针,这样才能发挥TQMS应有的作用。

(三)让持续改进理念成为TQMS保障的源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简称 CQI)标准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三种机制(即过程监控机制、跟踪反馈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二是定期实施达成度评价活动(含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三是评价结果利用。也就是说,专业认证要求高校建立并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提升专业竞争力目标。持续改进既是目标也是方法和手段,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内涵。CQI也是一种循环管理理念,与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纠正Act)存在诸多“契合共振点”(如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契合、监控活动与评价契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契合)[5][6]。从理论层面看,PDCA循环更注重于过程,CQI更注重结果改进,二者结合则更能保障和体现TQMS的完整性和持续提升功效。因此,要让CQI理念成为TQMS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这种理念不仅是在部分监控过程和环节上的重复,更重要的是体系中各层次、全过程、全环节重复后的质量改进与提升。

二、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

纵观近年来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其指导思想大多沿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PDCA闭环设计思想,采取严谨的过程监控措施监控教师、学生和学院,却无视教学过程中受益者的感受和成效,对监控结果怎么运用、怎么反馈提升更无从涉及。

(一)质量观落后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在校生类别、层次、国别等呈现多样化趋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量问责与多元化的价值需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是强调学生学习成效,原来重“教”轻“学”,重“过程”轻“成效”的TQMS暴露出与专业认证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如重教师评价少学生成效评价、重软硬件评价少学生发展性评价、重学生参与少采纳意见等。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学生中心理念未深入人心,未贯彻落实在执行和实施层面。因此学校各层面要转变陈旧的质量观,树立学生中心观念指导各类教学质量监控实践。领导决策层是学校总体目标制定的总设计师,但随着高校间竞争的白热化,决策层纷纷将目光和重点定位为外部资源和机会的博弈,忽视内部质量文化建设,以学生中心的发展观念淡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要自身硬”,应用型高校要想在竞争中分得一席之地,必须有充足的特长和理由。论办学实力,应用型高校比不过老牌高校,惟有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依托现有师资、软硬件设施,大力推进和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打造一流本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学校各方面建设质量提升,才能避开与传统高校的正面竞争,实现错位发展。管理层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迫于惯性指令的上传下达,以经验自傲,疏于在管理制度、方案设计中从学生发展角度充分思考。因此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从方案规划设计、制定、实施中做好管理育人服务,从制度设计上保障学生学习成效的达成。教师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多年惯例造成教师教学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主动探索和高阶能力培养服务观念薄弱,“不敢改”“不愿改”“不知怎么改”导致大多数教师对教学改革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不动教师这个奶酪,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发展都是空谈”[7]。只有真正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主动适应新时代专业认证思想,改变惯性思维认知模式,从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多维度综合变革,才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却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缺乏主动探索,高阶思维能力欠缺,对未来自我发展的认知不明,学习动力不足。

(二)质量目标与标准不匹配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这种规划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质量标准是依据质量目标构建、保障质量目标达成的最低要求(或评价标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该有什么样的质量标准,而不是采用“拿来主义”照抄照搬就能使用的。纵观各应用型高校TQMS,质量目标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型”,即TQMS建设中仅包含各种监控和评价活动,但缺少质量目标的导向作用和质量标准的规范要求,质量保障收效甚微;第二种“两张皮型”,即质量目标与标准互不相容,质量目标很明确(如地方性、开放型等),而质量标准却全盘照搬老牌高校,未能展示其地方特色和鲜明特点,质量保障效度与信度降低;第三种“本末倒置型”,即TQMS建设理念是遵循成果导向,具体监控和评价环节仍以教师、教材、课程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和制度评价少,评价内容鲜少体现产出导向理念,质量保障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之所以存在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没有深刻认识到质量目标和标准在TQMS中的导向和杠杆作用,致使监控措施和评价活动简单重复或不断规范,对促进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作用却难以发挥极致作用。

(三)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滞后

从各高校调研结果来看,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水平。缺乏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平台是最明显的特征,继而使监控活动结果无法呈现,从而影响结果利用及持续改进效果。二是持续改进制度与流程不科学。各高校虽实施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如督导听课、师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并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反馈,但因为制度设计与流程规划缺少对反馈结果的持续跟进机制,即使能够及时跟进反馈结果,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却忽视改进过程或结果的留痕记载、无可考证,对后期监控活动指导意义极其有限。三是管办评分离不彻底。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职责边界不清、职能权限交叉、多元主体参与质量治理意识弱等,使质量监控效果大打折扣。

三、借鉴专业认证思想重构应用型高校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议

(一)科学谋划、统筹兼顾,重构TQMS总体框架

1.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将学校相关职能与教学质量监控有机衔接起来,形成职责明确、相互协调、持续改进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五大原则

要贯彻执行以生为本、过程方法、系统规划、重点控制和持续改进等五大原则。即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以生为本原则;确保管理目标的分级逐步实现,对每一教学活动过程按照 PDCA循环实施闭环管理的过程方法原则;科学健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约束与激励机制的系统规划原则;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细化、强化监控措施的重点控制原则;确保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要素始终处于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状态,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反馈与改进机制的持续改进原则。

3.体系架构

按照工程专业认证要求,TQMS建设包含了自人才培养的输入(考生生源质量)到输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全过程。经充分论证和研讨,在对比省内外20所高校TQMS的基础上,搭建如图1所示的相对比较完备的“七维一体”TQMS架构,由质量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监控组织系统、制度保障系统、质量信息系统、评价评估系统和调控改进系统7个系统(含7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组成。

图1 “七维一体”TQMS架构

质量目标系统是体系的“指南针”,是质量标准的依据和导向,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标志。质量标准系统是质量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遵循。组织机构系统是TQMS的“交通枢纽”,体系功能发挥如何,关键作用在沟通与协调。既有宏观层面的大协调,又有中观层面的管理协调,还有微观层面的个人协调,同时还包含各层面的统筹协调。制度保障系统是TQMS实施的可操作化文件,包含相关质量管理的文本制度和执行规范。质量信息系统是体系建设的数据仓库,来自学生教学信息员、督导、听课等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同时还包含监控评价项目产生的数据收集与汇总。评价评估系统是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专业评估、专业认证、满意度调查等各类评价项目。反馈改进系统是TQMS中的“加油站”,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指导和提升下一步质量监控的重点,关键要看此系统功能的发挥。TQMS在组织机构系统的协调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系统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保障教学质量目标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二)以认证要求为蓝本,重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

1.准确定义内外需求,反向设计质量目标

2017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应用型高校质量建设顺应时代发展,以适应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学生家长及校友的期望、学生发展及家长期望等,[8]形成由“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大纲目标”的质量目标链。由专业定位及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目标组成的专业质量目标是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分解、细化和阐释,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和可操作化。

2.分层分类设计质量标准,服务质量目标实现

TQMS中质量标准包含管理质量标准、教师教育教学标准、学生质量标准三类标准,简称为三维一体标准系统。管理质量标准要依照三全育人服务理念,围绕教育教学管理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制度文本、规划化程序等标准;教师教育教学标准要围绕服务学生培养助推毕业要求达成,制定师德师风准则、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大纲标准、教学建设标准、教学评价标准等;学生质量标准要围绕学生毕业要求所制定的学业标准和能力标准等。依据专业认证中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参照国家本科专业类国家标准和行业产业标准,明确设立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链:学校质量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标准,依次制定各质量标准,确保质量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

(三)突出学生中心,重构质量监控过程和质量评价

前文所述体系框架设计、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设计仍属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层面,而质量监控和评价则是体系实施层面。围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和个人成长需求,注重监控活动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按照学生成长周期“考生→在校生→毕业生→校友(毕业5年内)”,可重点做好学生自入学到毕业期的过程监控和评价。

1.质量监控

根据质量控制学说理论,教学质量监控是指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保持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对教学过程实施监视或控制,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并排除质量环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因素。目前很多高校都实施了不同类型的监控活动,却往往是“单兵作战”,缺乏对过程监控的综合部署,致使质量监控活动不能形成集群效应,监控效果仅停留在反馈层次,效果甚微。为此,应厘清各部门职责,对监控制度和程序进行规范,重点落实监控过程中质量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是TQMS体系建设的关键。

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可采用“信息来源工作由谁组织,即由谁负责收集与分析”的原则,信息反馈可采用“谁分析、谁反馈”和“分析后,即反馈”以及“分类反馈”的原则。可根据所反映内容不同,将其分为教师教学类信息、学生学习类信息、教学管理类信息和综合类信息四类。通过质量信息分类,使全校师生及职能管理部门明确监控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使质量信息“活”起来、流动运转起来,从而达到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最终目的。如某高校经过任务分解、信息分类,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四层(即院部级—职能部门—质量监控与评估处—质控领导小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收集与反馈图,实现信息有所“汇”、有所“集”、有所“馈”,真正实现信息流动、质量提升的目的。

图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收集与反馈图

2.质量评价

学生中心教学质量评价重构要解决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重构评价过程。将学生“考生→在校生→毕业生→校友(毕业5年内)”整个学习周期全过程纳入评价范围,确保学生在该学习周期内有可参照的标准,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6][9]。对“入口关”考生,重在对生源质量评价,通过报考率变化、录取分数线变化等指标对考生生源质量做出合理分析与定位。对在校生,通过课堂教学、课程教学、教师教学、毕业设计、学习投入与效果等进行评价,确保课程目标、课程体系目标的达成。对毕业生,通过进行学习质量评价,收集学习质量、效果、满意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毕业要求的达成。对校友,通过毕业5年内跟踪调查,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二是重构评价方法及措施。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及时对监控点进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设立的质量标准进行对照和比较,总结达成预期目标的积极因素,分析偏离预期目标的深层原因,并积极采取纠偏措施[9],保障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重构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要将各类评价融合、形成“合力”,重拳出击,按“管—教—学”三级设置评价体系,共同推动质量提升。四是加强学生参与质量评价的主人翁意识。要突出“学生中心”理念,坚持成效导向,注重学生学习体验以及学生参与[10];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质量评价过程,获取更多有效意见反馈;提升学生在质量评估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多角度收集佐证证据,确保对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四)落实持续改进,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持续改进理念包含教学目标持续改进、过程持续改进和教学效果持续改进(图3给出了持续改进的示意图)。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新理念,务必紧紧抓牢课堂教学这一关键阵地,从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管理三个主要相关要素着手,突出“自评”“反思”“提高”,以课堂教学质量带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图3 持续改进示意图

学生通过“学习←→自我评估←→反思←→改进提高”实现学习成效的持续改进。顺应认证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明要求”“识自我”“知反思”“志提升”。“明要求”,是指当代大学生入学后要对大学期间的毕业要求(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理解;“识自我”,是指在明确学校的毕业要求后,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对照毕业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自身已有的个人素质,量体裁衣、自我衡量,既要扬长避短又要扬长补短,为自我提升奠定基础;“知反思”,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学习内容不断推敲和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知识积累和转化,实现个人修养素质与能力提升;“志提升”,是指学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最低毕业要求达标的前提下,立志提升个人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要围绕专业认证规定的毕业要求,在学院配合下,分年级、学期分解知识能力素质矩阵(除学校安排的考试等评估外),实施自我认知评估。通过自我反思,明确下一步提升目标和方向,实现学习成效的持续改进。

教师通过“教与学←→评估←→教学反思←→改进提高”实现教学成效的持续改进。一是“教与学”,围绕学生成人、成才和全面发展,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教育教学能力持续改进;二是“评估”,通过自我评估、同行评估、专家评估、学生反馈、师生座谈等监控方式,对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行广视角、多角度的科学把脉及评价,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三是“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要常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可通过记录教学日志、教学小结等方式及时记录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能力奠定基础;四是“改进提高”,不仅指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改进提高,更重要的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修正教学方式以纠偏或适应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如修订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目标等。

管理人员通过“制度(方案)设计(修订)←→实施←→反馈←→改进”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化程序,实现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七分教、三分管”,围绕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对学校相关教学管理制度重新审定和设计,对相关制度实施过程持续跟进并及时反馈实施效果,明确改进目标,持续修订相关制度。同时兼顾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及时反馈监控活动结果,并作为下一轮培养目标质量提升依据,实现质量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注定是质量竞争和大浪淘沙的时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高校质量提升奠定了明确的方向和基调。围绕专业认证新要求构建新时代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深入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理念,深入领会管办评分离和质量治理要义,重整质量治理组织机构,落实成果导向理念重塑质量目标与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平台解决质量信息管理瓶颈,助力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