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轨迹、热点及趋势*
——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2020-04-17何思源
何思源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8)
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总体要求与目标中指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然而,多年来,职业教育质量饱受诟病,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反映出学界对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以下通过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梳理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轨迹、热点及趋势,把握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以期促进今后的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
选择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词,时间年限选择“不限”,考虑到样本文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以CSSCI作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共检索文献835篇(检索时间2019年5月17日),剔除无关和非研究性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去重处理,最终获得有效的样本文献793篇。以Refworks文献格式导出并将其命名为“download_X”的 txt文本资料。
(二)数据处理
将下载成功的txt文本数据导入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使用版本为CiteSpace V.5.3R4。软件运行的各个参数采取以下设置:时间节点选择1,年份节层选择1s,阈值选择 Top 50 per slice,可视图为 Cluster View-Static(静态聚类)与Show Merged Network(合并网视图)。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作者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演进分析,关键词突变分析等项目。为使研究科学准确,绘制知识图谱的过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此类指代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处理。另外,研究还利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职业教育质量研究概况
(一)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对所获取的793篇高质量文献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提取与整理,进而绘制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折线图,如图1。这22年间的文献量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8年至2006年,总发文95篇,年均发文10.5篇,约占总文献量的12%,属于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2007年至2009年,总发文110篇,年均发文36.7篇,较前一阶段而言增速大幅加快,约占总文献量的14%,属于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积累期;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至2019年,总发文588篇,年均发文58.8篇,约占总文献量的74%,属于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快速增长期。2019年的发文量仅统计至5月17日。总体来看,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发文量在时间上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反映出一方面职业教育质量研究成果愈趋丰富,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质量日益受到学界重视。
图1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二)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期刊载文量分布
选取载文量10篇及以上的职业教育质量来源期刊绘制期刊载文量分布图,如图2。根据比利时情报学家埃格(L.Egghe)提出的布拉德福核心区期刊计算公式r0=2ln(eE·Y),其中r0代表核心数量,E代表欧拉系数0.5772,Y代表最大载文量期刊的载文量。[1]带入本文的相关数据到公式中r0=2ln(e0.5772×84),经计算可知r0约等于10,即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位于核心区域,它们分别是《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管理》《外国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此核心区的期刊载文量共计395篇,约占总文献量的50%,说明这些期刊特别是《教育发展研究》对职业教育质量尤为关注,同时也反映出职业教育质量研究成果分布较为集中。
图2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期刊载文量分布
(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作者分布
随着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职业教育质量研究队伍之中。利用CiteSpace绘制作者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其中各个圆形节点代表各位发文作者,圆形节点的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数量,颜色的深浅代表作者发文的时间跨度,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发文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周建松、石伟平、朱德全、吴雪萍发文均在10篇以上,形成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四足鼎立”之势,各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基本上也是分别围绕这四位学者展开的。总体来看,职业教育质量的合作研究较稀疏单薄,更多的学者分布零散,缺少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性关注,表现为职业教育质量研究领域的“科研游击队”。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跨地区、跨机构、跨学科的研究成为可能。学者们仍需加强对职业教育重大问题的科研合作,发挥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群体智慧,协同攻关进而提高研究效率和水平。
图3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轨迹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时区图(Timezone View)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展示知识演进的视图,能够显示共引网络中各个节点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关系。[1]其中,“十”字形节点所在位置代表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其大小代表出现频次的高低,并且关键词一旦出现,将固定于首次出现的年份中,之后出现的同一关键词均在首次出现的年份进行累加。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节点对应的关键词同时在一篇文献中出现。设置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关键词网络时区图(如图4),即能显示出在不同的时区中相关关键词的分布特点,进而获取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在时间分布中的知识演进特征。根据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知识演进过程,可知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1998—2004年为研究的萌芽期,2005年—2009年为研究的起步期,2010年至今为研究的发展期。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分期与前文关于发文量划分的三个阶段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演进的知识图谱在绘制过程中受到CiteSpace软件参数设置的影响,不同的参数设置会使得绘制的知识图谱不同,使得根据图谱划分的阶段亦存在差异。另外,两次划分除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时间跨度存在些许不同外,总体看来两次的阶段划分存在一致性,体现了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量与质的内在逻辑。
(一)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萌芽期(1998—2004年)
根据图4可知,1998年至2004年,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及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等方面。进一步查阅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发现研究者多从整体出发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基本围绕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与对策,启示与改革展开。其中,该时期的比较研究受到较高关注,雷正光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引介[2]、石伟平对美国职教改革的分析[3]以及陈幼德对德国师资的介绍[4]的相关文献被引频次均过百,加上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本身是舶来品,因此,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鲜明对比促进了该时期的相关研究。另外这一时期年均发文量在10篇以下,因而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数量上,相关研究还未真正触及职业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主题,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尚在孕育之中。
图4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关键词网络时区图
(二)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起步期(2005—2009年)
从2005年开始,“教育质量”在研究中有所呈现,随之出现的还有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公平、质量观等,表明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已开始进行相关探索,进入起步阶段。一方面,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这一现实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扩招使得高职暴露出教育资源短缺,师资队伍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加上国内“先本后专”的招生录取原则使得职业院校遭遇生源危机,给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冲击,进而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整体滑坡。另外,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亟需发挥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用,由此,这一期间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内容开始逐渐丰富,研究数量逐年增多,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方面。
(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发展期(2010年至今)
2010年至今,现代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质量保障与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成为学者们的学术兴趣点,教育现代化、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建设则是最近一两年的新兴热点问题,说明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开始向多元发展,所涉及的领域愈发广泛。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内容愈发丰富多样,除了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经费投入等的研究以外,研究也开始涉及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质量评估等教育质量的本体性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的颁布促进了该时期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展开的。
四、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主旨凝练与高度概括,能够简明有效地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5;将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信息栏中呈现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数据导出,从而绘制频次在5次及以上的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关键词数据表,如表1。其中的高频关键词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质量等。一般认为,节点中心性大于等于0.1时说明该节点较重要,是知识网络图谱中的关键点或转折点,值越高则代表该节点越具学术影响力。表1中关键词的中心性大于等于0.1的有4个,分别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去“职业教育”这一统摄性较高的关键词外,具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三方面。这些关键词在共现网络图谱中处于中心位置,对于拓展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5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表1可知,高等职业教育的频次和中心性分别为156和0.55,中等职业教育的频次和中心性为38和0.10,二者表现出较大的数量差异。在频次上,高等职业教育接近中等职业教育的4倍;在中心性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5.5倍。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查看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个关键词的时序分布,并绘制这二者的关键词时序分布图,如图6。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出现时间晚,年频次低,且增长缓慢。而高等职业教育从一开始便受到学界关注,特别是2007年之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增长使得与中等职业教育和前者的差距愈发显著。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离不开对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探讨,然而,职业教育质量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内部差异,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极大的不平衡性。
表1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关键词频次排序(5次及以上)
图6 关键词时序分布(“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为考察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的基础上,选择关键词聚类,采用LLR算法,共获得14个聚类,剔除聚类规模小于5的聚类,得到7个有效聚类,分别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德国、金融危机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可知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主要涉及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与路径、层次与重点以及国外经验的吸收与借鉴,如图7。
图7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热点分布
(一)目标与路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所期达到的重要目标。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型质量观,是对职业教育在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在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两方面的期望与关注。[5]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各抒己见。总体而言,一方面,技能与技术的内涵、中职与高职的异同、职教与普教的地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厘清的三个基本问题。[6]另一方面,需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协调的、多功能的与社会共生的、具备高度成长性的体系,作为主体力量的高职院校在其中具有带头作用、主体作用和引领作用。[7]而实现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则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和基础。[8]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之一。加强校企合作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之后,推进职业教育量质并举的重要战略举措。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进行校企深度合作。[9]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一方面存在质量不高、深度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校企双方都有较大的合作意向。[10]针对这一矛盾,学者们纷纷从法律制度、德尔菲法、运行模式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但校企合作功能的实现,根本是要形成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这三者的利益共同体[11]。
(二)层次与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我国首批本科“职业大学”的出现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进一步丰富。作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层次,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走内涵式、质量型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关键在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转变。[12]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离不开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3]。除课程以外,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实现质量文化和评估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不同学科之间开展跨学科协同设计则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必然趋势。[14]
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突破领域。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质量不高、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政府、市场、职业学校和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混乱和错位是重要原因之一。众多学者强调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来改善这一境况。比如,有学者认为应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引入职业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15]也有学者针对职业教育“城乡信息鸿沟”的现实困境,基于“三原则”“两系统”“三层面”提出了城乡统筹取向下的农村职业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理论模型[16],颇具新颖性。
(三)比较与借鉴
享誉世界的德国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借鉴对象。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得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涉及财政支持、校企合作、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如王直节等指出德国在引导企业资金投入、优化重点项目设计、完善经费预算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17]吴忠魁认为德国作为“工匠王国”,成功的法宝就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8]而不论是财政支持、校企合作还是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德国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为国际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树立了典范,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也有其他学者将目光转向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通过考察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期借鉴其成功经验。如英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19]和 BTEC职业教育[20],美国职业教育质量观的构建[21]及其职业教育问责制[22],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3]等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除了对某一国家的职业教育质量进行探析以外,也有学者对多个国家的职业教育质量进行比较研究。
五、职业教育质量研究趋势
根据以上对职业教育研究轨迹和研究热点的分析,结合对已有文献的批判性阅读,提出以下职业教育质量研究趋势。
(一)职业教育质量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
当下职业教育质量研究领域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教育现代化、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重要领域。首先,党的十九大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随之颁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为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对职业教育的一大挑战,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则是应对关键。其次,作为精准扶贫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研究已呈现多样化发展,涉及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扶贫策略、扶贫机理、扶贫困境以及职业教育反贫困等。最后,“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在国际职业教育中打造本土特色的“中国职业教育模式”问题,以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打造职教共同体。总之,职业教育质量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正在逐步拓宽。
(二)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内涵的不断深化
随着职业教育质量宏观层面研究的逐渐深入,以质量生成、质量保障、质量治理、质量监测与质量评估等职业教育质量重要构成环节为对象的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前文分析可知,围绕职业教育质量展开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涉及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与路径、层次与重点、比较与借鉴三个主要方面。可以说,以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研究在外部领域已经相对成熟,未来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将更加关注职业教育质量本身的构成环节,特别是质量治理、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深度研究。质量治理是针对职业教育质量系统存在的弊病而言的,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目标等问题仍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索。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内涵非常丰富,对象的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取向的发展性、方式的科学性、数据的完整性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突出特征和必然趋势。伴随《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国家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职业教育在政策红利的释放下将会进入提质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其质量研究也将步入深化阶段,迎来繁荣期,内涵将愈趋丰富。
(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不断加强
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促经济稳就业的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亦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然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割裂现象日益显现,包括培养目标的模糊、课程设置的脱节、招生方式的差异等,解决中高职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问题刻不容缓。纵观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相比却存在数量少、质量低、适切性弱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割裂问题,也反映出相关研究者更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而缺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包括优化教育结构,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省级统筹,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完善招生机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但如何优化教育结构?如何改善办学条件?如何加强省级统筹?如何配置职教资源?如何完善招生机制?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诸多问题摆在广大职教人面前,惟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中等职业教育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因此,今后的研究仍有待提高研究自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发挥好研究指导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六、结语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选择CNKI数据库中的CSSCI作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和Exce1软件对793篇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在介绍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职业教育质量研究的轨迹、热点及趋势。总的来说,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研究已开展了二十余年,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在高职大规模扩招一百万的背景下,如何在确保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摆在职教人面前的巨大现实挑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深层次、多元化、融合性研究将持续进行,而非浅尝辄止。学者们仍需给予职业教育质量持续性关注和研究,切实使研究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