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与途径初探
2020-04-17王能军
●王能军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有的企业依托数字化应运而生,有的企业依托数字化技术转型发展,有的企业在激烈的数字化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离不开大量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那么,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企业数字化流程与数字化应用型人才需求之间有何联系,通过哪些途径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等,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高校和企业培养符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急需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化及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概念与内涵
1.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目前,人们对“数字化”这个概念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将现实社会中的各类信息转化成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的一系列二进制代码的过程。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将现实社会在计算机世界里全面重建。这个概念表现出的“数字化”的内涵较丰富,包括:第一,数字化是以依赖高网速(4G/5G)、低网费、高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网络条件。第二,数字化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云端高计算能力、低计算费用、低存储费用)、大数据技术、AI 技术、支付技术为技术条件。第三,数字化依赖于多种技术的融合,即依赖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AI 技术、通信技术、云技术的高度融合。第四,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企业的资产。数据化时代会给企业带来商业范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重组与优化,会给企业带来全局性、战略性的影响。
2.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概念与内涵。关于“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这个概念的表述,较为一致的表述是指拥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理念、相关知识技术,能推动企业数字化创新和业务进程的应用型人才。这个概念所表现的内涵:第一,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在数字化企业主要承担数字化平台建设规划、运营管理等业务。第二,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属于业务领域的人才,借助于数字化工具平台开展工作。第三,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是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既懂业务,也懂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第四,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是创新型应用人才,即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特别关注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业务的融合应用,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第五,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是执行层面的人才,即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在企业中主要承担数字化任务的执行。
二、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
1.现代数字技术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改变。目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现代供应链等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已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现代数字技术正在引起一场产业的巨大转变,各类企业正在开启新的技术进步征程,正在推动着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数字化会引起商业价值体系发生改变。数字化驱动的工业革命,会全方位改变现有产业链上的价值体系,从而引起传统的产业链主体的利益结构的改变;其次是客户需求会发生改变。新的商业技术和模式会更加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者体验,从而引起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营销渠道与工作场景体验的改变;其三是企业的竞争态势会发生改变。数字化时代,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与融合方式瞬息万变,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关联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从而引起企业资源整合方式、经营模式的改变;其四,整个产业格局会发生改变,因为数字化会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一系列改变,从而引起企业发展战略、营销战略、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改变。
2.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产业发展迎接巨大改变的关键。在我国传统产业企业发展迎接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改变中,需要大量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作支撑。可以说,没有培养出大批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就不可能实现我国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是因为:第一,对于已经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企业来说,需要大批能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他们一方面需要参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或持续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对数字化转型后各岗位员工进行培训,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了解和熟悉其岗位的数字化工具技术的应用,适应数字化工作环境的技能要求,从而适应数字化岗位的职责要求。第二,对于还没有启动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需要树立数字化应用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格局;需要配备参与企业数字化理念更新、经营模式改革、工艺流程重构、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第三,对于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懂企业数字化转型,熟悉数字化技术平台建设、工具运用、技术路线和运用方法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服务的企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但也面临数字化服务人才奇缺的严峻挑战。
3.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对数字化应用型人才产生了内在需求。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会深入到企业的每个流程,从而带来企业对每个流程上的人力资源配置的需要。无论是价值创造的业务流程,还是管理服务流程都涉及到使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工具时进行流程改造所需要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其次,在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会带来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重大改变,以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过去在装备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中,上一个流程与下一个流程的交接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而在数字化背景下,上一个流程与下一个流程的交接更多地变成了在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即数字化时代是机器替代人力的时代。机器替代人力的过程,会伴随着很多新岗位的产生,如监控机器运行的岗位,记录运行数据的岗位,进行数据分析的岗位、进行机器调试的岗位等。其三,在企业参与外部竞争中,每个企业更加重视打造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得每个企业的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的边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而迫使企业对内部的岗位设置进行重新调整,从而对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4. 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行业越来越多,人与设备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越来越需要重构。数字化技术在给我国数字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人与人、人与生产工具、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各种关系的变化。适应这些变化,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变革中,能形成更加灵活、更加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首先,在数字化工作场所,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从而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在企业数字化决策中,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可以通过运用监控,提高组织运营的绩效,了解组织效能、了解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情况。
三、企业数字化流程与数字化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关系
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企业管理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流程的改造与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战略决定其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决定企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决定每个岗位与职责,岗位与职责决定人员的数量与业务能力。
1.企业管理服务流程一般来说,分为HR 服务流程,数字化财务流程、供应链服务流程、风险管控流程、经营决策流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这些流程要顺利实现,离不开大量的相关人才,包括数字化HR 人才、数字化财务人才、数字化供应链人才、数字化服务人才、大数据分析人才。
2.企业价值创造流程包括:企业业务流程和为价值创造提供数字化服务的流程。其中企业业务流程包括:产品研发和过程研发流程、产品营销流程与生产交付流程、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与企业业务流程和为价值创造提供数字化服务的流程相对应的,需要大量的数字化研发人才、数字化生产人才、数字化服务人才、数字化营销人才(见企业数字化流程与数字化应用型人才需求关系图)。
3.在企业数字化经营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内容和经营理念不同,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考虑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因素、人力资本配置的成本效益因素等,从而引起企业管理模式、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数量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在同一行业内,由于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是围绕产品研发与过程研究流程、产品营销与生产交互流程、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流程等来开展业务的,都是按照相同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开展工作的,都需要相应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
企业数字化流程与数字化应用型人才需求关系图
四、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在企业数字化运营中,作为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既要具备数字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文化休养、创新意识等),又要具备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应有的数字化规划能力、实施能力、运营能力等。应通过探索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战略、搭建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构建系统化的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等途径来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
1.实施“产教融合”战略,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实施产教融合战略是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提出建立“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概念,强调要利用市场机制和产业分工,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协同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在产教融合培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战略中,参与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有四类,即开展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企业数字化服务企业、数字化产业企业。这四类主体要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出符合企业所需要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需要各自具备一定的条件并要相互衔接。从高校人才培养看,要坚持“产业导向”原则,即依据产业发展对企业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与企业一道制订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数字化企业要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深入课堂进行授课(专题讲座或案例教学);要积极探索与实施产教融合的新机制与新模式,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要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要构建一支优秀的适应数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长期应用价值和行业适应能力。从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看,该组织应将数字化服务与数字化的产业企业有效联结起来,具有长期服务经营的理念和资源,应具备数字化教育研究能力和与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课程创新的能力。从企业数字化服务企业看,该企业应是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数字化服务平台应具有市场先进性、代表性和行业影响力,有预测未来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从而具有较强的为数字化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能力。从数字化产业企业看,该企业应是本行业的骨干企业,在其数字化产业实践中应具备市场先进性。
2.搭建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搭建教学支撑平台。这个平台包括高校内部校级、院(系)级教学支撑平台和参与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主体之间互为关系的教学支撑平台。教学支撑平台要与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工作平台相连接,形成协同育人的环境。二是课程教学平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在校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而是能力的学习,包括技能和素养的学习。因此,在搭建课程教学平台中,需要构建先进的企业数字化创新场景,需要提供案例教学条件,需要为教师提供开展教育创新的条件。同时,课程教学平台要与教学支撑平台相连接。三是教学管理平台。这个平台采用数字化技术而构建,用于实现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它与课程教学平台相连接,承担着传播企业数字化理念、强化数字化认知的责任。
以上三个平台的质量决定着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如果高校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没有连接企业数字化平台的教学条件,那么高校的教学就只能是纯理论性的教学或缺乏场景感的案例教学,也就无法支撑数字化技能与素养的人才培养。
3.构建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要素,包括:(1)培养目标;(2)培养规格;(3)课程体系;(4)教学组织与监督管理;(5)教学方法;(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条件;(7)教学评价;(8)师资队伍建设等。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在培养数字化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就是说,在确定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时,要根据数字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就业定位;根据学生就业定位,确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确定数字化人才培养规格,从而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而这些能力指标要通过能力课程落实到课程体系(包括实践体系)中。因此,所有课程应对培养规格的达成承担责任。基于这种责任,授课老师对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教学管理部门,搞好课程建设标准的制定、教学质量的督导与评价、教学条件建设等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只有构建一个系统化的企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满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