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草书创作的节奏因素

2020-04-17艾绍鸿

书法赏评 2020年6期
关键词:点画墨色节奏感

艾绍鸿

节奏在艺术上可解释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排列组合,以形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通常在人们印象中,觉得节奏是来自音乐概念,也多用于形容音乐的起伏变化,而且还比较直观。其实在视觉艺术中也有节奏,这种节奏是通过线条、色彩、形体、方向等因素形成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使人们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如绘画、雕塑、书法、舞蹈等都有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感,特别是书法艺术,被公认为“无声的音乐”“凝固的音乐”。

在书法的历史形成过程中,草书的实用价值远远低于艺术价值,因此也较早完成了其相对的艺术独立性。在书法各种书体中,草书的艺术含量最高,书家在创作时表现和发挥的空间丰富、自由,同时创作难度也比其他书体大的多。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林语堂《中国人》)节奏赋予某种有趣味的情调便产生韵律,而韵律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在艺术审美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节奏和韵律伴随在一起出现,有了韵律,节奏才会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反过来节奏的个性化和趣味性逾加丰富多变,就逾能产生美妙的韵律,因此朱光潜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那么,节奏在草书创作中会起到哪些灵魂作用呢?

首先,掌握了笔墨的节奏变化,能使草书创作在点线质量上得到保证。所谓笔墨节奏包括用笔上的点画、使转产生的线和墨色的千变万化。点画与线在草书创作中本是有生命的东西,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物性的存在,关于这一点古人有精辟的论述。孙过庭《书谱》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种在行笔过程中点线的力度和提按、使转变化,正体现了书家在草书创作中的心理变化,它是书家的心迹流露,同时也是点画线条的生命律动,把人的情感完全体验在书写点画与线条上。一点一画,变化无穷,圆润坚实,直中见曲,粗细轻重,刚柔适中,这种用笔自然会凸显出强烈的节奏感。当然,这里所说的用笔节奏,不单单是我们在草书作品上所看到线条的视觉节奏,它包含了整个创作过程中每一个点画用笔和行笔节奏,以及创作者的心理变化节奏。

墨色变化的节奏,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在这一点上,现代书家远没有古人对墨色那么敏感。因为,古人所用墨汁是自己亲手磨出来的,自然能分出墨的五色来;而今人用的墨汁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因此也就对墨分五色的概念有些模糊。其实,墨色的节奏变化对草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明代董其昌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色的轻重、浓淡、干湿、厚薄等变化能够强化和丰富点画与线条表现力,使其产生有趣味的生命活力,同时,墨色的韵味通过点线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正因为有了笔墨的节奏,才能使草书创作在点画和线条上产生行云流水般的韵律,也能使草书创作点画的运行、线条的使转以及墨色的变化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从而保证草书的创作质量。

把握好结字和章法布局的节奏使草书创作趋于完美。我们知道,字的结体安排,是书法节奏感产生的重要手段。从古代到今天,产生那么多草书大师,如张芝、“二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林散之等等,他们的作品面目各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结字各不相同,也就是字的结体安排在节奏上不同。孙过庭《书谱》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排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实,在每个人心目中对字的结体安排,都有自己书写节奏的处理方法。上下、左右、长短、宽窄、轻重、疏密、曲直、方圆、欹正以及取法的不同,使字的形态多姿多彩,极富于节奏感。

在草书创作中能够真正体现出节奏感来的还是章法布局。草书的章法布局就像音乐的谱曲,所不同的是音乐家借助不同音符,再加以轻重音搭配、音节、节拍等艺术手法,使曲调产生起伏跌宕,委婉动听的音乐旋律;而书法家在草书创作时,将笔下的点画与线条按草法在很短时间内快速组合成字,同时要在笔的快慢运行中,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使草书作品产生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变化有节,趣味无穷的艺术韵律。当然,音乐旋律和书法韵律的产生都需要艺术家情感的投入,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在艺术上是相通的,因为它们的节奏感是相同的。相较于真、行、隶、篆等书体,草书在章法布局上的节奏感就像音乐一样更加流美。因此,草书的章法布局也不同于其它书体,从节奏感来讲,更具创造性和表现自由。

只要我们牢牢掌握草书创作中笔墨、结构与章法布局的节奏规律,就能够在草书创作时顺利解决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苦练基本功的临摹学习过程。但是,仅有这些,对于草书创作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能给草书作品以艺术生命的是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真实情感。

情感的节奏变化对草书创作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草书创作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就不可能产生完美的艺术节奏和韵律,因此有人说: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最根本来源。书法的艺术情感主要包括情绪、感觉以及创作心理等因素,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有:“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张芝则有“匆匆不暇草书”的感叹。这充分说明了草书创作受情绪、感觉、创作环境和创作心理等情感因素影响较大。古人的总结不无道理,我们在草书创作时也时常能体验到这种感受。虽然这与书家自身的性格、心理和心态有密切关系,但笔者认为除以上因素外,还有时代气息、环境感染和文化氛围等影响。前面说过草书创作较其它书体,艺术素质高而难度大,这就要求书家通过学习,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质,把握住草书创作冲动的情感节奏,对草书的笔墨、结字和章法布局节奏感应运能胸有成竹,使笔下千变万化,姿态百媚,若行若藏,从而达到心手双畅的艺术境界。

总之,节奏感是草书创作的灵魂。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节奏变化,感染和牵动欣赏者的心绪节奏变化,从而产生美的共鸣,使本来没有生命特征的笔墨点画产生艺术趣味和生命意义,这一点在古人草书法帖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如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等,其笔墨运行过程的提按顿挫、使转引带以及墨色轻重变化,使作品中的笔墨线条产生行云流水、奔腾豪迈、飞动流畅、变化无穷的视觉效果;字体结构的夸张变形与章法布白的顾盼呼应,使作品产生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的艺术魅力。“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清.刘熙载《艺概》)这种产生于欣赏者感官上奇妙的节奏变化,当然来源于作者书写时情感的投入。

如果没有行笔的节奏、墨色变化的节奏、章法布局时整体调控的节奏以及创作者自身素养和情感变化节奏,就不能唤起欣赏者情绪节奏的起伏,没有了书写者与欣赏者之间心灵上的交流与共鸣,也就失去了草书的艺术生命。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在形质和神采方面,草书更注重于神采的体现,神采又反映了作品的情趣与韵味。因此,书家通过对草书的系统学习,创作时充分调动各种书写与情感变化节奏,使作品具有点线精彩、意气飞扬的艺术境界。诚然草书的学习途径有很多种,但是草书艺术的灵魂只有一个,那就是草书创作中处处存在节奏感。

猜你喜欢

点画墨色节奏感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书签
观音送子图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七绝·春雪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