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采血护士在无偿献血招募中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2020-04-17刘爱琴马兆玉徐慧敏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献血者发生率护士

刘爱琴 马兆玉 徐慧敏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江苏 盐城 22400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无偿献血人数每年均有上升;而在采血护士进行采血操作时,献血者会因操作技术、个人疼痛感知差异等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这一现象会影响到献血者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甚至是影响到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1]。基于此,采血护士在献血者开始献血时会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心理护理是近年护理工作中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该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被护理者的心理状态。为分析采血护士在无偿献血招募中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笔者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的88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的88名献血者纳入研究,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心理组,每组44名。本次将各项指标符合献血要求者纳入研究;已排除有血液疾病或家族遗传病史者。对照组男女比例23:21;年龄19~46 岁,平均(32.50±6.21)岁;职业:学生、白领、工人、军人的比例为 11:10:15:8。心理组男女比例 20:24;年龄 20~46 岁,平均(33.06±6.14)岁;职业:学生、白领、工人、军人的比例为 12:11:12:9。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过伦理中心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采血护士了解献血者基本资料后,嘱咐各种事项后按流程采血。

心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具体步骤为(1)首先,对采血护士进行统一培训,确保护士完全掌握好沟通技巧与护理方法后上岗;采血护士做好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调查、核对现有的信息,并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在献血者献血前,为其详细说明采血流程、献血知识以及准备事项,分发院内自制的无偿献血手册,让献血者对献血有基本的认知;鼓励献血者说出自己的困惑与想法等,同时同献血者分享已献血者的经历,放松其心情。(2)护士在采血时,指导献血者正确的手部动作。为献血者做好手臂清洗工作后,可主动与献血者沟通,沟通时注意语气轻柔、随和,面部表情和善,并再一次适当对患者进行献血知识宣讲;采血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变化等,并主动询问其舒适度,适当用肢体接触,如轻轻拍肩给予其鼓励;或说些轻松的话题、小笑话等转移患者紧张的心理。(3)完成采血后嘱咐献血者注意事项,如保护好局部伤口,24h内不能碰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耐受缺氧受到缺血的影响:经常运动者,告知其当天先暂停运功,休息一天左右,同时避免熬夜等;告知献血者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补充含蛋白质食物,如喝牛奶、多吃猪肉、羊肉、鸡肉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焦虑与满意评分。

不良反应:呕吐、头晕、面色苍白。焦虑: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评估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该表含有21个焦虑自评状态,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45则为焦虑阳性。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献血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含有采血护士态度、服务、动作是否轻柔的等十项问题,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本次数据,(%)、(±s)表示计数与计量资料,以 x2、t检验。P<0.05 表示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比较 心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再次献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比较[n(%)]

2.2 两组焦虑与满意评分对比 心理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与满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焦虑与满意评分对比(±s,分)

组别(n=44) 焦虑评分 满意评分心理组 12.01±1.06 8.74±0.37对照组 15.33±1.21 6.13±0.44 t 5.94 13.33 P<0.01 <0.01

3 讨论

据了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会导致迷走神经过度紧张,继而会增加身体感受的敏感度,在采血时穿刺部位的疼痛感觉会更加明显[3]。所以,在献血者献血过程中为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献血者的心理健康,并能提高其再次献血的积极性[4]。

在本次研究中,心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再次献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采血护士在献血前、献血中以及献血后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献血前了解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可助于护士与献血者进行良好的交流;护士在与献血者的沟通中,可分析其性格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的宣教,能让献血者更好的接受;此外,鼓励献血者并与其分享在采血中遇见的趣事,可有效放松献血者紧张的心情,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在采血过程中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可减轻献血者的疼痛感,并能够有效的引导其放松心情。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体内的迷走神经紧张度降低,其不良反应如呕吐、头晕等发生的机率也会下降,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提高献血积极性;所以心理护理能够降低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提高再次献血率。另外,研究得出,心理组焦虑评分低于参考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心理护理能够减轻献血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心理护理最主要的就是关注献血者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其情绪进行有效的护理;在献血者献血前,采血护士的知识宣教,可减轻献血者自身的焦虑;而后在献血过程护士再次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在转移其注意的同时还能行一步减轻焦虑心理;所以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采血完成后,护士再次告知献血者的注意事项,让献血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内心的舒适感受可会增加;此外,经护士护理让献血者的焦虑情绪消除,献血者会对护理工作作进一步的认可;所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并且还能满足献血者的心理期望。

综上,采血护士在无偿献血招募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帮助献血者减轻其焦虑心理,并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满足献血者的期望,提高其再次献血意愿。

猜你喜欢

献血者发生率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