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式护理的应用对减少痛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的价值分析
2020-04-17赵欢
赵 欢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因素与消化性溃疡、消化性肿瘤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多种疾病有关。非甾体消炎药在痛风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1]。此种治疗方式可能会给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胃肠粘膜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质子泵抑制剂开始应用于痛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现阶段追踪式护理模式在痛风患者护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开始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追踪式护理对减少痛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6名痛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研究期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3名患者,组成实验组,其余33名患者编入对照组。纳入标准(1)痛风发作前未服用PPI者。(2)有痛风病史者。(3)临床资料完整,且符合痛风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者。(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退出标准:治疗后随访期间失访者。实验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在3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6.1)岁。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在3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6.2)岁。本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段。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以后给予饮食指导,根据医嘱制定给药方案,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护理工作实施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追踪式护理为主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在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的同时,会为他们建立护理档案,并从饮食、生活、用药及运动等方面给予患者一定的指导。在患者出院以后,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关注,并利用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在患者出院以后,医护人员定期开展专题健康讲座,并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在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家属传授家庭护理技巧。
1.3 观察指标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与出院后1年内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以计数分析为主。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行x2检验。实验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为P<0.05。
2 结果
2.1 疼痛VAS评分 实验组的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为(2.3±0.2)分,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为(4.3±0.3)分,两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
2.2 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 实验组2名患者失访,其余30名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7.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的消化道出血复发率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领域,痛风可以被看作是由体内嘌呤、尿酸代谢障碍所导致疾病。此种疾病可导致患者体内血尿酸含量有所增加,并会导致肾衰竭等并发症。在急性痛风治疗方面,秋水仙碱、激素等药物是较为常用的治疗药物。根据痛风的治疗情况,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既有的研究结果证实,此种症状与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情况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非甾体消炎药为非处方药,患者及患者家属可在药店自行购买此种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的情况下,一些患者存在不遵医嘱擅自服药的行为,这一行为所引发的胃肠道反应,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2]。可以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反复发生,会严重影响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追踪式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痛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通过对追踪式护理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此种护理模式旨在构建家庭护理与患者院内护理相结合的护理体系。在应用于临床治疗以后,此种护理模式可表现出连续性、系统性及整体性等多种特点。疾病预后转归、用药指导与心理指导等内容的结合,可以让护理干预手段的针对性得到强化,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患者出院以后的追踪护理工作可以避免不良习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医院结合患者病情、受教育水平及经济水平等因素确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涉及到了消化道出血护理与痛风性关节炎护理等多个方面。具体化的护理措施包含有合理用药指导、健康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多种内容[3]。可以说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追踪式护理模式在痛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4]。
综上所述,追踪式护理模式具有降低痛风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