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2020-04-17邓春莲
邓春莲
(攀钢集团总医院密地院区妇产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3)
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9.4%,在孕妇死亡总数中占比约为12%,威胁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1]。妊娠期高血压具体发病机制复杂,与胎盘缺血缺氧、免疫、遗传、微量元素摄入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严重可发生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此外,一旦发生小动脉痉挛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甚至损伤多脏器,引发产后出血等。本文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应用产科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2)单胎妊娠。(3)妊娠 22周~41周。(4)未接触有毒、有害等物质。(5)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产妇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前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史患者。(2)合并子宫肌瘤、宫颈癌等疾病患者。(3)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9.29±4.54)岁,孕周 23~40 周,平均(37.14±1.83)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44例,年龄23~36 岁,平均年龄(29.44±4.67)岁,孕周 22~41周,平均(37.58±1.91)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14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常规饮食指导、病情监测、病房管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产科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提高疾病认知:评估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心理状况,结合患者的需求,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采取发放健康手册、组织健康讲座、多媒体教育等形式,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强调定期产检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孕期常见症状的方法。(2)产前辅导:指导患者进行憋气、深呼吸练习,鼓励患者适当慢走、散步,嘱咐患者充分卧床休息,每日保证8~12h为宜;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播放分娩视频,增强患者分娩信心,感受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产前 6 h,指导患者禁食禁水,做好分娩准备。(3)导乐陪伴分娩:产妇在分娩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应为患者安排安静、空气流通的单人产房,由助产士“导乐”陪伴,缓解产妇紧张情绪,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采取拉玛泽呼吸法,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在产房播放舒缓音乐;安排丈夫或家属陪同,给予患者鼓励及心理支持,增强分娩信心;密切监测脉搏、血压、宫缩变化,到第三产程,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必要时给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4)母乳喂养指导:耐心指导患者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按摩乳房、热敷乳房的方法,预防乳房肿胀及乳头皲裂;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变,适应与新生儿同步睡眠,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新生儿性别,避免因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家庭氛围。(5)病情护理:密切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等每 30~60min监测1次;病情稳定后,每6~8h监测1次;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膝反应;叮嘱患者尽早排尿,避免损害子宫收缩;保持导尿管畅通,观察尿色及尿量等指标;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间,避免发生二次伤害。(6)饮食及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及运动,产后当天忌饮水,产后 6h后可进行翻身活动,产后24h可食用流质食物,肠道排气后可食用半流质食物。(7)并发症护理:发现产后出血征象应立即使用子宫收缩药物,对宫颈或外阴裂伤患者及时缝合伤口;进行会阴清洁,2~3 次/d;产后 24h~10d 应预防子痫,监控患者子痫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对剖宫产患者,应预防急性左心衰竭。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及妊娠结局,包括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产后子痫、胎盘早剥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妊娠结局等计数资料以(%)表示,血压变化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x2或 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情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对比(n=44,±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对比(n=44,±s,mmHg)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154.22±9.98 113.64±8.07 98.52±4.56 81.53±4.98对照组 156.24±10.02 128.82±8.53 97.19±5.12 87.45±4.45 t -0.947 -8.575 1.287 -5.880 P >0.05 <0.05 >0.05 <0.05
2.2 妊娠结局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产后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n(%)]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发生于妊娠 20周后,主要临床症状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轻者可表现为轻度头晕,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眼花等症状,血压上升明显,蛋白尿显著增多[3]。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护理重点和难点,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依从性不佳。因此,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应注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预防产后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镇静、降压、解痉等方式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但研究发现,大部分孕产妇疾病认知水平较低,用药意识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常规护理仅为孕产妇提供基础饮食指导、病情监测及环境护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改善患者行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无法得到疏导。产科护理干预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具有积极效应的护理元素,将优质、有效的护理方案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完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妊娠结局[4]。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全程细化护理操作、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母婴生存质量[5]。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产后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产科护理干预的优越性。通过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信心,能够减轻患者分娩及剖宫产的应激反应,避免血压急剧波动,导致宫内窘迫等发生。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应用产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