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误区及破解路径探析

2020-04-16陈梅霞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陈梅霞

摘 要:写作是小学语文的核心能力之一,小学中年级阶段的习作承接低年级的写话,引出高年段的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有:缺乏教学衔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深度挖掘等。针对这些问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误区的破解路径有注重教学衔接、进行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练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误区;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小学的写作分为写话、习作和作文三部分,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而言,已经从写话阶段进入习作练习。学生习作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习作的学生而言,教师的科学指导不仅能让他们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还会帮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习作指导,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需要。

一、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地位

第一,习作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形成共识的语文关键能力有:听、说、读、写。虽然在小学一、二年级有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但由写话上升到习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习作是写话和作文的中间阶段,是书面表达中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统编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强调了习作的重要性。统编教材强调“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第三,习作的重要性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习作教学的重要性,还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让习作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作教学要“顺学而导,让学生获得我存在的姿态、我经历的动态和我发展的状态,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习作教学的本真之境”。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习作、指导表达方式与内容、进行修改与评价方面提升习作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础与想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习作技能,還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一)缺乏教学衔接

习作教学的衔接主要是指内容的衔接,具体是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习作系统中与低年级写话和高年级作文的衔接。一方面,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指与语文基本能力中的听、说、读的衔接。写与听、说、读是语文的核心能力,这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对写作的教学离不开其他三个方面的教学的渗透与迁移。另一方面,习作是写作教学循序渐进过程中的一环,它应该与写话和作文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写话的基础上进行稍有难度的习作,在习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作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习作教学的衔接,虽然强调习作的重要性,但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教学,导致习作教学孤立,教学效果不佳。

例如,对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衔接,教师应“指导学生将阅读策略迁移至习作中,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实践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很多教师却不注重阅读对习作能力提升的作用,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引导学生将阅读素材运用到习作中。这样,学生在习作学习中多孤立地积累素材,不利于对素材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利于习作内容的丰富表达。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注重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多采用单一的训练法,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习作,不能积累更丰富的习作经验。笔者通过教学观摩发现,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采用讲授—训练法:即教师先就某一习作主题进行讲解,分析这一主题的意义、可能的写作方向、可用到的写作素材等;然后进行范文展示并让学生练习习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范文进行习作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找出优秀的句子和习作的不足之处,提醒学生注意习作的技巧。虽然讲授—训练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认识,对习作主题的理解,但是这一方法运用过多会让学生对习作提不起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更自主地发挥潜在的习作能力。

(三)没有深度挖掘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习作教材,“对习作教材的深度加工,可以有组合、分解、调整、拓展等多种形式”。对习作教材的挖掘,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增强习作的感知力。其次,教师要深度挖掘习作主题,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习作主题、解构习作主题、表演习作主题、将生活事件与习作主题联系起来等。最后,教师要深度挖掘习作内容,即对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给予学生更全面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价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少深度挖掘习作教材、习作主题、习作内容,多是参考教材备课、简单地讲解、选择性地评价,这样只会让学生陷入被动的写作循环中。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误区的破解路径

(一)注重教学衔接

如上文所述,习作教学的衔接主要是指习作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习作系统中低年级写话和高年级作文的衔接。教师注重教学衔接意味着站在系统的视角看待习作,从横向上将习作教学视作语文核心能力之一,在纵向上习作是从写话到作文的一个阶段。这样,才能将习作教学与其他教学联系起来,让语文教学的各方面联动起来,相互促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习作:写日记”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注重将其与学生的听、说、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自己听到、读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说出来、写出来。首先,向学生提问:“一天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今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可以说一说自己听到的、读到的以及亲身体验到的事情。”其次,让学生充分表达,讲一讲一天内自己印象深刻以及想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学生分组分享,每一个学生都讲出了自己想说的事情。最后,笔者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读过的深刻印象的故事,再试着写一写自己刚才讲的事情。在做好了所有的铺垫之后,学生有了足够的准备,他们开始习作,完成了许多丰富有趣的习作。

(二)进行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教学要求教师摆脱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更具创造性的习作活动。教师要及时掌握学情,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现代化教学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情境创设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教学“习作:这儿真美”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回忆、体验、感受美丽的景色,进而表达出来。在这节课之前,笔者制作了一些有关美景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观看,课堂上也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美景视频和照片,出示了一些有关美景的诗词和散文,尤其是一些简短的小学生写的有关美景的习作。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美景、欣赏美景,笔者建议学生周末到大自然中观察美丽的景色,感受美丽的景色带给自己的体验。在下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美景,学生可以用图画、表演、讲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景的感受。最后,学生在调动自己的感官和充分的思索之后开始习作,思维积极活跃,对习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

(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练习

在习作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练习是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作文的基础。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评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练习意味着练习与思考相关联,练习与语文核心能力相关联,练习与之前的学习和之后的学习相关联,尤其是练习能够引发更多的尝试与探索。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习作教学之后,能够引发学生对习作的意犹未尽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尝试新的习作,那么这节课就是具有深度的習作课。

例如,在教学“习作:国宝大熊猫”这一节内容时,笔者深入挖掘教材,发现这是一节写介绍的习作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习如何介绍一种动物,教材中的信息虽然简单,但是很好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形成写作思路。在给定教材的基础上笔者深入挖掘主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包括一些视频和图片,还有班级里学生拍的大熊猫照片和他们的描述,以及一些有关大熊猫的历史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对大熊猫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知道了介绍大熊猫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最好。笔者让学生在课下写一写其他的小动物、植物、物品的介绍,进行写作拓展,通过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再进行习作。学生将课堂上的习作方法迁移到了课外,与以前的印象联系起来,应用到生活中,这就是深度的习作练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军亮.百年中学语文核心能力要求的沿革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7(03).

[3]陈先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制的回顾与思考[J].小学语文,2019(Z2).

[4]李雪贞.习作教学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10).

[5]隋晶.关联阅读策略与习作的生态教学模式[J].中国教师,2020(06).

[6]刘志武.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尝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4).

[7]万丽.促进语文深度学习三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