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融入城乡幼儿园美术活动研究
2020-04-16林婉妮林丽怡
林婉妮 林丽怡
摘要:将区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一直是许多幼儿园关注的问题,而在幼儿喜爱的美术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资源分享性、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较弱,许多教师无法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美术活动。本文将从这种现象和问题出发,通过对城乡区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化 区域 美术活动 幼儿园 城乡
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的人民根据当地特有的地貌和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的历史洗礼所创造出来的文明,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是一种带有特色的“活化石”,也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根源。教育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将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区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手工、绘画、欣赏等形式开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对区域文化的继承。但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幼儿的教育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根据当地情况让幼儿在气息浓郁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课题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城乡幼儿园关于区域文化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现状,以期帮助幼儿园改善并营造出良好的区域文化氛围。
一、城乡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的现状
为了解城乡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的实际差异,本课题选择了韶关市两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A园为市区幼儿园,B园为乡村幼儿园,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通过对这两所幼儿园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城乡硬件设备差异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城乡幼儿园在硬件设备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市区幼儿园A园拥有较大的活动场地,幼儿有专门的活动室,如美工坊、图书室、舞蹈室等。A园以“原生态”作为自己独特的办园特色,环境布置以自然、淡雅为主,整体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乡村幼儿园B园则是一间仅有一个楼层的幼儿园,幼儿的活动场地基本是室内,极少有户外活动。B园的环境布置色彩丰富,充满童趣,但与A园一样都缺乏区域文化气息。据了解,B园的教学材料是对外购买的,幼儿园的教具缺失较为严重。B园的园长及教师均表示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
(二)师资差异
在市区A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均持有教师资格证。在幼儿园的艺术类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各自擅长的方面分配教学工作,如美术、音乐、舞蹈等。据笔者了解,教师在教学前会探讨、研究课题,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本园的特色决定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幼儿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而在乡村的B幼儿园中,较多教师并未持有教师资格证,且大多数教师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不足。B园的教师大多是根据购买的教材进行教学,而没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城乡幼儿园在师资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
(三)对区域文化了解程度的差異
A、B两所幼儿园的教师均对区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持赞成态度,认为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但A园的教师对本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仅仅了解当地拥有这种文化,没有较为深入地了解文化的由来、发展过程等。而B园的教师对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较A园教师深。在交谈中,B园教师能举例说出较多的当地特色食物、风俗及特产等,且有一些资历较深的教师拥有一定的民间艺术技能。
(四)区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情况
在区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应用这个问题上,A、B两所幼儿园的教师均表示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得比较少。A幼儿园的教师表示在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上,教学内容大多是从较大的民族文化层面入手,如泼水节、中国茶文化,基本上没开展过将本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的教学中。而B园的情况也大致与A园相同,且B园的教师反映,B园开展文化传播的教学活动大多是从社会领域入手,很少在艺术领域开展。
由此可见,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区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现象还是较为少见的,其受到教育硬件资源、师资、政府扶持等方面的限制。但关于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却是许多教师所期待的,因此,关于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的课程开发还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
二、区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难点
根据笔者的调查及资料整理发现,幼儿教师认为开展区域文化美术教育活动的难点主要有课程开发、活动组织形式及家长配合三个方面。
(一)课程开发
在赵海燕、杨晓萍的《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儿童发展价值阐释》中提到,儿童生命和生活的整体性与民俗文化的整体性是一致的,儿童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构建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1]而民俗文化也是区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课程开发中,我们了解到大多幼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不强,且自身对区域文化的了解偏少。许多教师是参考网上的相关教材,再设计出符合本园幼儿的教学方案。有的教师表示,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将区域文化特色呈现出来,但难在如何以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来。有些幼儿园每周的美术活动开展次数少,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据了解,乡村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而城市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也极少涉及区域文化,种种原因使教师将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活动的课程开发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二)活动组织形式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区域角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是集体与区域角相结合,可以是集体与小组相结合,还可以是集体、小组、区域角相结合的方式。[2]但许多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集体教学的活动形式。有乡村教师反映,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很容易出现混乱的场面,所以教师在选择活动组织形式时大多会选择相对容易把控的集体教学法。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活动时间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因而在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也是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一大难题。
(三)家长配合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对文化课知识学习的关注重于对幼儿情感、精神等的培养,认为幼儿在幼儿园主要的任务是学会听、说、读、写,而对幼儿园的艺术类教学相对较为忽视,且有些家长是抱着幼儿的教学工作应是由幼儿教师负责的错误观念,而在家园合作中常常会出现与教师配合不当的情况,如收集美术材料、美术教学的活动延伸、亲子活动家长的配合等,这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阻力。
三、将区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活动的建议
民俗的多样性使它获得了多向延展的空间,而民俗的渗透性又使它可以衍生出主题不同、内容各异、多姿多彩的校本课程。[3]区域文化的丰富性为幼儿美术教学内容提供了不少素材,若能将幼儿熟悉的区域文化融入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则可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师自身区域美术教学能力的提升
将区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对区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课程有研发的能力。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当是一个学习者、研究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大大提升。教师可通过专业培训、拜访民间匠人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同事之间相互交流,课后进行反思与改进,以此丰富教学经验;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实践中不断研习,结合实际情况编写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
(二)幼儿园为教师与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幼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可利用园区创设出区域文化浓厚的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并感受区域文化的美。对于教师来说,幼儿园应多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根据本园特色,融合区域文化,有计划地展开培训,使教师的区域文化美术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区域文化美术课程得以较好地实施。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有利于教师汲取他人经验,拓寬教师的美术教育视野,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家长应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区域文化融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对幼儿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家长是幼儿最亲密、最依赖的人,也是教师最好的合作伙伴,在幼儿的教学工作中,家长的参与会使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所以,家长应配合教师完成相关的教学工作,在美术材料的收集、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亲子活动中,家长应积极给予支持,主动与教师交流幼儿的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实施城乡幼儿园互助政策,大力宣传区域文化
乡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比较缺乏,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幼儿园的帮扶力度,完善其设备及教具等硬件的不足。市区幼儿园虽拥有较多的资源,但市区教师对于区域文化的认识相对乡村教师来说很少。而乡村教师虽较了解当地文化,却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对此,政府可开展城乡幼儿园互助活动,组织城乡幼师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实现城乡互助,促进城乡幼儿园的共同发展。还应大力宣传区域文化,加深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方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杨晓萍.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儿童发展价值阐释[J].教育探索,2012(02).
[2]李桂芬.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以苏州市S幼儿园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柯玲.遗产保护根在教育——学校教育中民俗课程的设置与构想[J].民间文化论坛,200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区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57607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婉妮,女,本科在读,韶关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林丽怡,女,本科在读,韶关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