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020-04-16朱大诚徐丽婷徐笑明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 朱大诚 徐丽婷 徐笑明(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黄药子(Tuber Dioscoreae Bulbiferae),别名红药子、苦药子、黄狗子、黄独根等,为山药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秋冬两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黄药子性寒,味苦,有毒,归肝、胃、心、肺经。对于其功效,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写道“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既能清泻肺肝实火、化痰软坚而散结消瘿,治痰火凝结的瘿瘤,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诸证及血热出血。同时,《开宝本草》中还写道“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近年来,学者们对黄药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越来越深入,从中分离出多类化学成分,同时在分析这些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其相关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更强的理论依据。本文就黄药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作用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及主要作用
1.1 茋类化合物 黄药子中含有较大量的芳香族类化合物,主要是茋类成分,即联苄类和菲类化学成分。此类化合物又被称为植物抗毒素,是黄药子中抗肿瘤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李来明等[1]对该类化合物进行研究,从黄药子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均为茋类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另有许多研究同样证明黄独中含有多种茋类化合物[2-5]。现将黄药子中茋类化合物归类,见表1。
表1 茋类化学成分
(续表)
1.2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氧杂环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研究证明黄药子中存在多种黄酮类成分,见表2。同时,实验研究还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突变、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6-10]。
表2 黄酮类成分
1.3 甾类化合物 甾类化合物,具有甾核,即环戊烷多氢菲碳骨架的化合物群的总称。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能生物合成甾类化合物,它是天然物质中最广泛出现的成分之一。山药属植物多富含皂苷及相关的甾体皂苷元,尤其是山药皂苷元,是合成口服避孕药及各种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目前有许多研究证实山药皂苷元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方式起到抗肿瘤的作用[16-17],同时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进而起到改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作用[18]。
我国学者在南京药材站售出的黄药子中检测其含有山药皂苷元、山药次苷甲、箭根薯皂苷、胡萝卜苷等。另有文献报道[12]产于墨西哥的黄独块茎山药皂苷元含量很高,约为0.45%, 其次为雅姆皂苷元(yamogenin)0.02%,克里托皂苷元(krypto genin)0.03%。巴西产黄独的株芽中山药皂苷元可达5.77%。国内亦有文献报道[19],产于我国云南师宗的黄独,其山药皂苷元含量约为1.69%。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均对黄独块茎醇提物中的甾体类成分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黄药子中种类较多的甾类化合物成分,见表3。
表3 甾类化合物
1.4 二萜内酯类化合物 目前,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了黄药子中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存在,具体名称及分子式见表4。实验研究表明,黄药子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可能为其所含的二萜内酯类成分[27],二萜内酯类是其发挥抗肿瘤、抗炎、抗菌生物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其诱导肝毒性的主要毒性成分。其中,Shriram等[28]证明从黄药子中分离得到的8-表黄独素E-乙酸酯对多药耐药菌有明显抑制效果。李春峰等[33]将从黄药子中提取的黄独乙素通过体外实验作用于MGC803、BGC823和SGC7901这3种人胃癌细胞株时发现,黄独乙素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另外,谭兴起等[34]通过让患有角叉菜胶性足跖肿和棉球肉芽肿的大鼠口服黄独乙素,证明了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1.5 其他化合物 有学者从黄药子中分离得到一些其他化合物,如有机酸、小分子糖或苷类衍生物等,见表5。其中部分成分,如壬二酸、原儿茶酸、香草酸、异香草酸、琥铂酸、莽草酸等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菌消炎作用,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另有实验证明部分糖类衍生物物如丁基-O-α-D-吡喃果糖苷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癌的促发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克隆原细胞集落的形成[13]。
2 展望
综上所述,黄药子中含有茋类、黄酮类、甾体、二萜内酯类以及其他等多种化合物,并且许多现代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甲状腺疾病、抗肿瘤、抗氧化性、抗病毒、抗菌消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尽管黄药子中化学成分众多,但是目前针对黄药子中具体某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集中在少数化合物中,如山药皂苷元、黄独素等,其余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黄药子的抗肿瘤研究目前主要限于实体肿瘤,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抑制作用的研究甚少,这是今后还需努力的方向。由于黄药子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对其深入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好治疗量与中毒剂量之间的界限,以便将来更好地指导应用于临床;还可考虑采用小剂量黄药子作为逆转剂,对多药耐药肿瘤的耐药性是否具有逆转作用,也应进行积极研究。此外,黄药子作为延用千年的传统中药,具有价格低廉,益于获取的特点,结合目前对其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热门研究,其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表4 二萜内酯类化合物
(续表)
表5 其他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