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应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给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16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沈阳110013
沈阳市妇婴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13)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应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妊娠足月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1μg组(A组)、舒芬太尼1.5μg组(B组)及舒芬太尼2μg组(C组)、行L2-3腰硬联合穿刺,鞘内注射相应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腔置管。接PCEA泵。记录鞘内给药前、后产妇血压(BP)、心率(HR)、呼受频率(RR),观察镇痛起效时间,应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评估疼痛效果,采用MMT肌力分级标准评价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产妇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三组产妇鞘内给药起效时间、有效作用时间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移,B、C组首次PCEA给药时间延长(P<0.01);② 三组产妇鞘内给药后不同时点有效镇痛情况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鞘内给药后5~30min时有效镇痛率升高(P<0.05);③三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各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均为5分。A组无产妇发生不良反应,B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1例,C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8例。与A、B组比较,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A、B组(P<0.01)。结论:分娩镇痛采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剂量以1.5μg为宜。
近年来,临床出现一种新型的镇痛技术-药泵技术,即通过微电脑控制依据患者的情况设定镇痛泵上的各项参数,结合安全有效的阵痛药物,在患者出现疼痛时,按动镇痛泵按钮,药物即通过镇痛泵导管以匀量的速度输入体内,进而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及最佳的阵痛效果。舒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其特点为脂溶性高,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也强,因而镇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1,2]。分娩疼痛会导致产妇的心理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性情绪,导致影响产妇的分娩过程,导致母婴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给药对无痛分娩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探讨产妇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给药分娩镇痛的有效剂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分娩的无麻醉和产科禁忌症的足月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ASAI或Ⅱ级,年龄20~35岁,体质量50~70kg,身高150~163cm,妊娠37~42周。随机分成3组:舒芬太尼(批号211201,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μg组(A组)、1.5μg组(B组)和2μg组(C组),每组30例。A组产妇年龄21~34岁之间,身高152~162cm之间,孕周37~41周之间,体质量52~69kg;B组产妇年龄21~35岁之间,身高150~162cm之间,孕周38~42周之间,体质量50~68kg;C组产妇年龄20~34岁之间,身高151~163cm之间,孕周38~41周之间,体质量51~70kg。三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产妇规则宫缩痛,宫口开大3cm时,开始应用PCEA镇痛泵给药分娩镇痛(AP-PCEA型微电脑镇痛泵,美国百特公司)。镇痛前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宫缩强度等,开放上肢静脉。产妇取侧卧位,于L2-3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双盲法注入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cm退针固定后平卧,接PCEA镇痛泵(先关闭)设置流速为2mL/h均匀输入。若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后15min,宫缩痛未能有效缓解,产妇可自行启动PCEA镇痛泵。镇痛泵可每10min启动一次,在原有2mL/h流速基础上追加0.5mL。PCEA药物配方相同:0.08%罗哌卡因100mL混合各组舒芬太尼相应剂量,起始输注剂量2mL/h,追加剂量0.5mL,锁定时间10min。产妇宫口开大9-10厘米时,医生对产妇进行检查并指导产妇用力,胎头出现拔露时继续用药,直到胎儿出生后取下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连续监测产妇的BP、HR及RR。分别于鞘内给药后每5min测1次感觉阻滞平面,并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采用VAS评价疼痛效果[3,4],记录鞘内给药前、后5、10、30min时VAS评分,VAS评分0~3分为有效镇痛,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从鞘内给药至VAS评分0~3分)和首次PCEA给药时间(鞘内有效镇痛时间)。采用MMT肌力分级标准[5,6](徒手肌力检查):0(Zero,O),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①(Trace,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②(Poor,P),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③(Fair,F),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④(Good,G),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⑤(Normal,N),正常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记录镇期向发生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表1. 三组产妇鞘内给药起效时间、有效作用时间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比较(n=30,±s)
表1. 三组产妇鞘内给药起效时间、有效作用时间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比较(n=30,±s)
*与A组比较,P<0.01
组别 起效时间t/min 有效作用时间t/min 最高感觉阻滞平面A组 9.2±1.6 25±6 T11±0.5 B组 7.1±1.2* 81±8* T10±0.5 C组 6.3±1.1* 97±9* T9.5±0.5
2.结果
2.1 三组产妇鞘内给药起效时间、有效作用时间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比较
A组起效时间(9.2±1.6)t/min、有效作用时间(25±6)t/min、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11±0.5);B组起效时间(7.1±1.2)t/min、有效作用时间(81±8)t/min、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10±0.5);C组起效时间(6.3±1.1)t/min、有效作用时间(97±9)t/min、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9.5±0.5)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移,B、C组首次PCEA给药时间延长(P<0.01),见表1。
2.2 三组产妇鞘内给药后不同时点有效镇痛情况的比较
A组5min,10min,30min有效镇痛例数分别为10例,21例,25例;B组5min,10min,30min有效镇痛例数分别为25例,30例,30例;C组5min,10min,30min有效镇痛例数分别为27例,30例,30例。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鞘内给药后5~30min时有效镇痛率升高(P<0.05)。
2.3 三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各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均为5分。A组无产妇发生不良反应,B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1例,C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8例。与A、B组比较,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A、B组(P<0.01)。
3.讨论
PCEA镇痛泵具有产妇在感觉疼痛时可自行按压给药镇痛,达到操作简便,镇痛起效快,作用可靠的无痛分娩效果。PCEA镇痛泵自控效果可满足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镇痛的相关需求,有效避免了分娩疼痛对产妇造成的不良反应,促进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清醒状态,使产妇主动配合分娩,显著减低了产妇分娩的疼痛程度。而有效的舒芬太尼药物剂量对产妇镇痛是否起效快、持续时间长,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结果表明:与舒芬太尼1μg组比较,舒芬太尼1.5μg、2μg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首次PCEA时间延长,最高感觉平面上移,鞘内给药后5~30min时有镇痛率增加,提示鞘内注射1.5~2μg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本组所有产妇的MMT肌力分级标准均为5分,运动功能未受影响,实现了可行走分娩镇痛。本研究中鞘内给药后10、30min时有效镇痛率结果表明:最小量组(1μg)即可使83.3%产妇产生镇痛效应,1.5μg组和2μg组所有产妇产生镇痛效应,但鞘内注射舒芬太尼2μg时瘙痒发生率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分娩镇痛采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剂量以1.5μg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