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2020-04-16王颖
王颖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早期常表现为骨髓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分化成熟障碍等,而中期常表现为恶性克隆性原始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并呈现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的特点〔1,2〕。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贫血、头晕、乏力等,发病较为隐匿,常导致临床出现漏诊及误诊,错失治疗时间,增加急性白血病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预后〔3,4〕。老年患者因年龄较大,常合并多种疾病,机体免疫力较低下,导致老年人群为该疾病多发群体,而病情严重者可致死亡,预后情况较差。因此,临床中分析影响老年MDS预后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但目前临床中针对老年MDS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较少〔5,6〕。本研究选取103例老年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8~24个月跟踪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进一步分析MDS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MDS患者103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8年)》〔7〕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继发性MDS者;②合并血液疾病及其他肿瘤疾病者;③入组前接受过输血治疗者;④精神障碍无认知能力,无法配合后期随访者。
1.2分组情况及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为期8~24个月的跟踪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将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57例,将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46例。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详细记录患者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并发症等);临床症状(贫血、头晕恶心、乏力、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GB)水平〕;WHO分型及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等相关数据。①血常规检测方法:抽取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静脉血6 ml进行血常规检查,取其中3 ml置入抗凝管中,采用显微镜技术法检测WBC及PLT水平;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GB水平;②2016年分型标准进行MDS分型〔8〕:难治性贫血(RA)、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RS)、RA伴原始细胞过多Ⅰ型(RARBⅠ)、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Ⅱ型(RARBⅡ);③核型分析(危险分层):取患者入院新鲜骨髓血液,采用直接法或24 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法染色R带或G带进行分析,染色体具体异常评价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国际命名体制(ISNN)》〔9〕中相关诊断标准,并根据最终IPSS积分系统分为低危(0分)、中危Ⅰ(0.5~1.0分)、中危Ⅱ(1.5~2.0分)及高危4组(≥2.5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贫血、头晕、恶心、乏力、出血、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比例及WBC、RBC、HG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WBC、PLT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HGB、并发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WBC、PLT、WHO分型及IPSS危险分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n(%)〕
表2 老年MDS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2.3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70岁、WBC<4×109/L、PLT<100×109/L、WHO分型及IPSS危险分层均可能是影响老年MDS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老年MDS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MDS是以骨髓造血细胞发生病态或异常造血为主要特点的恶性血液疾病,约90%患者在确诊时骨髓呈现增生性活跃状态,并伴随外周血细胞水平的降低,临床中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无效造血,因此一旦发生MDS,将会严重危及生命健康〔10〕。目前临床中对MDS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多根据患者具体发病机制、病情、发展阶段等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其中以诱导分化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最为广泛,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病情不断恶化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最终导致死亡〔11,12〕。因此,临床中及时掌握MDS发病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及预防,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老年患者因长期合并多种疾病,而这些疾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将MDS发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掩盖,导致MDS发病隐匿,出现漏诊及误诊。故准确掌握MDS临床特征,并进行早期诊疗意义重大〔13〕。贫血是MDS发病主要特征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MDS患者极易发生贫血,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患者发病后,机体内发生无效造血,导致机体血液供应不足,出现严重缺血状态,导致机体出现贫血症状,而贫血会继发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患者多呈现出PLT水平降低特征,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加程度及病态造血累及范围不同相关,死亡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因此骨髓巨核细胞增加程度及造血累及范围更大,导致外周血水平降低更加严重,继而导致PLT水平降低更加显著〔14〕。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WBC、PLT、WHO分型及IPSS危险分层均可能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①高龄。高龄患者机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导致机体内多功能干细胞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MDS病情发展更为严重。加之高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年限较长,在疾病长期作用下,易干扰多功能干细胞;此外,高龄患者为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长期服用活血化瘀中草药及西药,增加对干细胞的干扰,继而增加高龄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导致患者预后较差〔15,16〕。②WBC及PLT水平。外周血降低是MDS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而WBC及PLT均为外周血指标,其水平越低则表明患者骨髓异常造血更加严重,导致机体出现严重无效的造血特征,使机体出现血液供应异常,减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呼吸衰竭及急性白血病发生的风险,继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缩短生命周期〔17〕。③WHO分型及IPSS危险分层。临床中常将WHO分型与IPSS联合应用,更加客观地评价预后情况。高危患者病情发展严重,骨髓造血细胞凋亡严重,且均为不可逆凋亡,导致患者最终因造血衰竭,而出现严重感染、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死亡风险〔18〕。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如样本较少,且未对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常规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日后需增加研究样本量,进行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数据截取,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数据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