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的OCT图像分析

2020-04-16张俊娜卢红郭东煜柳孟云杜持新

浙江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最高点脉络膜中心点

张俊娜 卢红 郭东煜 柳孟云 杜持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以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伴或不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为特征的眼底常见疾病,其病变通常局限于黄斑,好发于青年和中年人,多单眼发病,病情具有自限性,但易复发、病程长,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视物扭曲变形、色觉异常、对比敏感度降低、中心暗点等视功能障碍。目前认为CS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继发于异常脉络膜循环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损害和渗漏[1],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感冒、A型性格、烟酒刺激、骨髓或器官移植、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内源性和外源性皮质类固醇增多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能明确定位CSC的渗漏点;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无创伤、非接触、重复性好的特点,能清晰显示视网膜的细微结构和病理改变[2],其应用揭示了CSC发病机制中脉络膜的重要作用[3];两者均是CSC诊疗中的重要工具。但FFA是有创检查,且部分患者因对荧光素钠过敏、不宜散瞳或全身情况复杂,不能行FFA从而无法行进一步的激光治疗。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急性CSC患者FFA与OCT图像进行比较,分析FFA所示渗漏处在OCT图像中RPE层的表现特征,现报道如下。

图1 OCT上表现为单一PED的定量测量[a:FFA上渗漏点坐标(2 763,-516);b:OCT上PED的断层扫描图,其最高点坐标(3 033,-590)]

图2 OCT上表现为RPE层粗糙不规则的定量测量[a:FFA上渗漏点坐标(3732,381);b:OCT上RPE层病变区的断层扫描图,其中心点坐标(3 869,441)]

图3 FFA荧光素渗漏处的RPE层的OCT表现(a:PED;b:RPE层小隆起;c:RPE层粗糙不规则;d:RPE层无明显异常改变)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眼科门诊治疗的急性CSC患者46例46眼,其中男35例35 眼,女 11 例 11 眼;年龄 30~55(43.70±6.65)岁;病程2~180(28.80±4.71)d;右眼 27 例,左眼 19 例。所有患者均有视力下降或色觉异常等视觉功能障碍,病史<6个月,均为首次发病后即就诊于本院,未行任何治疗,经详细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散瞳后检眼镜、FFA及OCT检查确诊,FFA上显示为典型荧光渗漏且OCT上RPE层为单一病变或无明显异常。排除合并其他眼底疾病、屈光介质明显混浊、严重全身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Spectralis HRA型FFA系统(德国海德堡公司)、Spectralis OCT仪(德国海德堡公司)进行同期检查。OCT检查参数:扫描范围为6mm×6mm,扫面深度为1.9mm,扫描模式为512×193,轴向分辨率为3.9μm。对照FFA荧光素渗漏区域,初步观察OCT上对应的RPE层图像表现。

定量测量分析图像时,从46例患者中排除FFA或OCT图像视盘最颞侧点显示不清者,共计31例患者31眼入选,由2位熟练的医师分别对FFA和OCT定量测量。对于OCT上表现为PED或RPE层小隆起者选择其最高点定位,而对于粗糙不规则者则选其RPE层病变中心点定位。选取FFA早期荧光素渗漏点图像,以视盘最颞侧边界点为坐标原点,规定颞侧为正,测量渗漏点距离坐标原点的水平和垂直距离,用(X,Y)表示,见图1a(插页)、图2a(插页)。最高点测量:OCT上同样选取视盘最颞侧边界点为坐标原点,分别移动纵向和横向扫描线,于十字交点处在OCT近红外眼底照相定位PED的最高点,测量出其距坐标原点的水平和垂直距离,用(X,Y)表示,见图1b(插页);小隆起最高点测量方式同PED。中心点测量:用“十字交点”依次在OCT眼底照相标记出RPE层病变范围,后期用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 2010,美国Autodesk公司),截取病变范围内的所有像素点坐标,通过求平均的方法找出此病变范围的中心点,得到坐标原点距其的水平、垂直距离,用(X,Y)表示,见图2b(插页)。每个点均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并计算出渗漏点与最高点及中心点的距离。

2 结果

2.1 FFA定性检查结果 46例患者均为单一典型荧光素渗漏,其中16眼(34.78%)表现为炊烟喷出型渗漏,30眼(65.22%)表现为墨渍样弥散型渗漏。

2.2 OCT定性检查结果 患眼OCT图像上均可见黄斑部神经上皮脱离,FFA渗漏处的RPE层病变的OCT表现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1)PED 25眼(54.35%):RPE层光带局部隆起,其下为液性低反射暗区,见图3a(插页)。(2)RPE层小隆起17眼(36.96%):RPE层光带局部轻微隆起,但其下方无液性低反射暗区,见图3b(插页)。(3)RPE层粗糙不规则3眼(6.52%):RPE层粗糙紊乱、形态不规则,见图3c(插页)。(4)RPE层无明显异常1眼(2.17%),见图 3d(插页)。

2.3 渗漏点与RPE层病变最高点及中心点距离的关系31例患者OCT图像上RPE层表现为PED 16眼,RPE层小隆起12眼,RPE层粗糙不规则3眼。其PED或RPE层小隆起的最高点及粗糙不规则病变中心点和FFA 图像中渗漏点平均距离为(213.52±92.20)μm(95%CI:179.70~247.33μm)。其中 OCT 图像中 PED 最高点与FFA图像中渗漏点距离为(211.63±75.67)μm;RPE层小隆起最高点与渗漏点的距离为(212.75±114.24)μm;而OCT上表现为粗糙不规则者,其RPE层病变中心点与渗漏点的距离为(226.67±111.73)μm。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FFA发现患眼渗漏区域,初步观察OCT上对应的RPE层表现,其中PED 25眼,RPE层小隆起17眼,RPE层粗糙不规则3眼,无明显异常改变1眼。本研究发现PED是患眼FFA所示渗漏处在OCT上最常见的RPE层异常,这与以往研究一致。王广慧等[4]发现40.4%的急性CSC患眼FFA所示渗漏处在OCT上表现为PED,36.2%为RPE层小隆起;张静琳等[5]的研究中则有70.4%表现为PED;Mitarai等[6]同样发现在FFA渗漏区域对应处96%的OCT上存在RPE层异常,其中63%为PED。目前,对于CSC患者RPE层病变尚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在Hirami等[7]和Yang等[8]的研究中发现脉络膜血管扩张和增厚的异常区域常常合并PED,他们认为PED与脉络膜病变紧密相关,是由脉络膜通透性增加后静水压增高进而推动RPE层向前形成。而对于RPE层隆起和粗糙,认为可能是CSC患者不同时期的RPE层病变,反映了RPE层通透性的改变。Mitarai等[6]认为RPE层隆起可能是微小的PED或伴RPE层下少量渗出液的PED。

纪惠谦[9]利用3D OCT彩色眼底图的定位模式,观察到RPE层最高脱离区顶点与FFA显示的荧光渗漏点位置相一致。为此,本研究利用海德堡系统自带软件以坐标点精确定位,得到PED最高点与FFA图像中渗漏点距离为(211.63±75.67)μm,RPE层小隆起最高点与渗漏点的距离为(212.75±114.24)μm。而OCT上表现为粗糙不规则者,无法定位其最高点,本研究通过定位病变中心点,得到其中心点与渗漏点的距离为(226.67±111.73)μm。有研究认为OCT上PED处的断裂点为FFA上的渗漏点[10-11],但本研究未观察到PED处的RPE层断裂,考虑可能与疾病病程有关。此外考虑到OCT仅是某个切面的影像,当没有扫描到断裂部位时,可能导致漏诊,进一步研究中可加强扫描的强度和频率或可得到更加清晰的RPE层图像。虽然本研究并不能通过PED或小隆起最高点及中心点完全精确定位CSC患者渗漏点,但可为进一步的激光治疗的范围值提供参考。

虽然CSC具有自限性,但长期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CSC患者可能发生感光细胞的变性和RPE层的萎缩,导致视功能的永久性损害[12],而及早有效的激光光凝可以改善视敏度和其他视觉症状,从而缩短症状持续时间[13]。张伟等[14]和赵洪超等[15]在患者未行FFA下用传统激光作用在OCT上RPE层病变区域治疗CSC,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改善,神经上皮下积液被吸收,体现了OCT定位渗漏点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出现的微脉冲激光使用的是一系列短促高频的重复脉冲激光,由于其曝光时间不连续,产生的热能主要局限在RPE层细胞,向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播散可以限制到最小,对邻近组织损伤小[16],并且多个临床研究证实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CSC有效且安全[17-19]。本研究选取的为急性CSC患者,97.8%(45/46)的患眼FFA渗漏处在OCT上对应RPE层病变,因此,对于临床上因造影剂过敏或全身状态差等原因无法行FFA且OCT上病变较单一局限而又迫切希望干预治疗的急性CSC患者,应用OCT上RPE层病变区域引导定位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可在最小损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改善RPE层功能,缩短病程。但对于慢性CSC,由于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不愈,RPE层弥漫性改变且形态多样,FFA仍是金标准。

本研究通过坐标点定量分析了渗漏点在OCT上位置关系,但存在一定不足:(1)本研究虽然通过系统自带软件定量分析,但在测量过程中仍可能存在一定测量误差;且由于OCT扫描线间有一定间隙,并非真正意义上全面扫描,可能会漏诊一部分RPE层微小病变,同时对最高点的位置判断有一定误差;(2)本研究仅是单个时点的研究,并未对CSC患者进行连续观察分析,因此针对不同病程时CSC患者的RPE层形态学改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3)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图像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急性CSC FFA所示渗漏处在OCT上的RPE层病变可表现为PED、小隆起、粗糙不规则,其中PED是最常见的RPE层异常,渗漏点与PED或隆起的最高点及粗糙不规则病变中心点不完全一致,但在179.70~247.33μm内。虽然OCT不能取代FFA在CSC中的地位,但对于临床上不能行FFA检查且OCT上的RPE层改变单一而又迫切希望干预的急性CSC患者引导激光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最高点脉络膜中心点
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基于标准差的K-medoids聚类算法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杨鹤鸣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巧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寻找视觉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