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开窗微创手术与侧路椎间孔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04-16王彦鹏
王彦鹏
(陕西省中医医院骨二科,西安市 710003)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退行性脱出或突出,或者外伤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的髓核膨出,压迫椎间神经根、脊髓,导致放射性神经痛、神经功能障碍等,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腰腿痛疾病[1]。疾病严重时,患者需要承受剧烈的疼痛甚至不能坐立或者行走,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2]。椎间盘突出症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很多治疗手段,如椎间盘摘除术、全椎板或半椎板微创手术等[3]。小切口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一种现代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效果更理想[4]。但是,对于L5/S1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何选择手术方案,是临床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5]。本文以10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小开窗微创手术与侧路椎间孔镜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开窗微创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59(48.50±5.00)岁,病程1~7(4.00±1.50)年;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31~62(48.55±5.50)岁,病程1~9(4.05±1.80)年。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近半年内无外科手术史;(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无药物或麻醉过敏史;(4)经CT或MRI检查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病程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先天性椎间畸形;(2)合并严重心、胸、脑器官疾患;(3)合并多种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等。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本研究。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小开窗微创手术。患者取俯卧位,腰桥架起,悬空腹部,X线设备透视下确定椎间盘L5/S1位,铺巾,标记术区位置,以病变的间隙棘突为核心,在腰背中央做3~4 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至棘突组织,分离软组织,将病变的椎板暴露在外,至关节窦位置,确定病变,拉开肌肉,暴露椎板间隙,将软组织彻底清除。咬除上位椎板下部及椎板上缘骨质,切除黄韧带,将硬脊膜和神经根分离、牵拉,如若发现椎管或神经根狭窄,可减压处理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止血,清点器械及纱布,放置引流,最后关闭切口。
1.2.2 对照组 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患者俯卧于U型枕头上,悬空腹部,用0.5%利多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X线正侧位透视下确定进针点,使用克氏针标记平行于椎间隙的横线,标注关节突背侧缘,并沿腹侧画纵线,视为穿刺的安全警戒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棘突旁8~15 cm范围内,水平形成5°~15°夹角,自患侧安全三角区中的椎间孔水平进针,缓慢推入穿刺针,抵达椎间盘纤维环后,于四周注射0.5%利多卡因持续麻醉,继续穿刺至中央位置,拔除针芯,注入9 ∶1比例的碘海醇和亚甲蓝混合液,进行造影检查。以导针为中心,做0.7 cm的切口,依次沿导针位置扩张套管组织扩张器,在保护神经根的前提下,研磨小关节突,套管置入椎间孔,液体冲洗。使用椎间孔镜,若发现蓝染色髓核,使用取物钳抓取椎间盘组织,清除病变的髓核,暴露神经根,探查神经根是否松弛或者压迫,使用射频热纤维环成型,止血后移除椎间孔镜套管,逐层缝合,放置引流管,术毕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为0~10分,0~3分表示轻度或者无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7分以上表示疼痛难以忍受,需要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6]。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x±s)
2.2 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术后 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x±s,分)
3 讨 论
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下肢或者腰椎疼痛,常引起患者下肢感觉障碍甚至是反射异常,使患者的活动严重受限[7]。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这可能与人们越来越不规律的工作模式和作息模式有关。久坐不运动、熬夜等,都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引起腰椎疼痛、下肢感觉障碍等[8]。目前,该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研究表明[9],腰椎后路开放内固定融合手术效果理想。但是,随着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开放内固定融合术因无法满足需求逐渐被现代微创手术所取代。为L5/S1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一种微创小开窗手术方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对脊柱解剖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不断改进和完善,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甚至可以用于椎间盘源性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上也不断得到认可,并且被大力推广[10-11]。椎间孔镜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方法,节约了大量的费用,且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人们认可度高[12]。但是,目前椎间孔镜侧路入路手术应用于L5/S1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操作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13]。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过高,髓核头端游离操作时,难度非常大,如果控制不好侧路入路的角度,将无法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甚至会增加术后并发症。而小开窗微创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后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14-15],更适合L5/S1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小开窗微创手术治疗后,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切口小,整体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小开窗微创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较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更加理想,手术出血量少、切口小、疼痛轻,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