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临床实习生岗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2020-04-16覃少坤许尹丽姜健梅徐晓燕黄钰敏

微创医学 2020年1期

覃少坤 许尹丽 姜健梅 林 斌 徐晓燕 黄钰敏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1 科教科,2 急诊科,桂平市 537200)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临床一项最基本的操作,也是临床最重要的急救技能之一。突发心搏骤停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4~6 min后,其心、脑和其他重要器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第一个施救者往往是医护人员,能够给予及时、熟练、规范的CPR对挽回患者生命并得到康复至关重要[1]。大多数刚离开校园踏入临床工作岗位的实习生,存在CPR知识薄弱、操作不熟练、临床思维缺乏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临床实习生熟练掌握CPR操作尤为重要。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创立的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实用性思维工具。它由一个关键词或中心主题作为主干向周围发散多个分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繁杂的知识点串起来,突出重点,使知识层次清晰,帮助记忆理解[2]。这种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隐藏知识的可视化和显性化,便于老师和实习生对知识的分析思考、归纳总结、自觉探索,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因此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实习生岗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到我院参加临床实习的专科实习生,共111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55名和观察组56名,其中对照组男生28名、女生27名,年龄22~25岁;观察组男生27名、女生29名,年龄21~24岁。两组实习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式教学。运用《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培训课件,理论授课结合操作演示对实习生进行培训,示教结束后实习生用模拟人进行实践操作练习。

1.2.2 观察组 先由培训老师讲解思维导图的概念,根据《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内容及操作流程,以提问及引导思维的方式与实习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由培训老师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分析讲解,再进行CPR操作示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实习生在老师对CPR流程和要点介绍时以及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完成记忆,再利用模拟人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来完成整个CPR培训的学习课程。两组使用相同的教材内容和操作流程评分表。

1.3 思维导图的设计 利用亿图图示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制作CPR操作培训的思维导图。以《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依据,用CPR这个关键词为主干,辐射出6个1级大分支,分别是操作前评估、时间、胸外按压(C-circulation)、打开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操作后评估,再由1级分支辐射出2级分支、3级分支(见图1)。用辐射线把各知识点相互连接,用不同颜色区别每个分支或关键词,使整体层次更清晰,重点突出,帮助记忆。

图1 CPR思维导图

1.4 效果评价 (1)主观评价:岗前培训结束后,培训老师给实习生发放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培训老师专业水平、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培训的收获共5个内容,实习生按照“满意”“欠满意”进行综合评价。共发出111份评价表,实收回111份有效评价表。(2)客观评价:岗前培训结束后,由培训老师使用统一的理论试卷和CPR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对两组实习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总分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成绩、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培训后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成绩、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CPR虽然不是一项很复杂的急救操作技术,但是学生没能掌握好CPR知识要点也很难达到培训效果。传统培训中,老师照着PPT “填鸭式”地向学生灌注知识,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或者用手机拍照,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有研究表明[4],学习只是单纯的听,没有去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很难将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显得零散不系统,培训效果自然欠佳。本研究在观察组培训中引入思维导图,使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利用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突出的重点、鲜明的色彩、形象的符号,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表现出来[5],呈现出“可视化”的信息刺激视觉感观,从而发挥大脑潜能,增强记忆,加深对CPR知识点和操作流程的认识,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PR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可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CPR培训提高了实习生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培训中,实习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授课时学生与老师基本没有互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培训,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教学互动。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时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制图过程中培训老师以提问与引导思维的方式完成绘图,实习生发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去查阅资料,或通过与培训老师探讨、分析来解决问题和掌握知识。将思维导图应用在CPR培训的这种方式,一改传统教学中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提问与引导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师生互动和增强学习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培训老师专业水平、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培训的收获共5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CPR培训提高了实习生对培训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CPR培训中应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教学,既让学生学习到一种新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对医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自觉探索,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