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童话特点 落实语文要素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上第三单元为例

2020-04-16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30期
关键词:童话小女孩要素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曹 燕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明确了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统编版教材中,童话故事的编排体现着螺旋上升,逐步递进的特点。第一学段,童话故事在内容上比较简单,教学时重在让学生理解童话内容,能简单讲讲这个童话故事等。到了第二学段,由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升,童话故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不仅将童话故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安排,并且在单元导语页中明确指出:“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同时也明确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前一个要素指向阅读,后一个要素指向表达。那么,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这单元的语文要素,引领学生学习童话呢?

一、立足单元,合理分解,细化语文要素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由《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组成。其中,《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是略读课文。每一个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教师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研读、分析,准确把握好每个语文要素内部的序列性,根据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进行阶梯式分解,找到单元内每篇课文在相应的语文要素上的培养目标,从而着眼语文要素的高效达成。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篇幅较长,我们要运用长文短教的策略,抓住语文要素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依据课后习题“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而课后习题“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指向童话中的想象,学生大多交流的是每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的景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小女孩只有在擦燃火柴后才能得到快乐、温暖和爱,而每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这是想象带给读者的震撼。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初步感受到了童话中丰富的想象。

《那一定会很好》是略读课文,从文章主人公来看,已经由《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变成了非人的事物,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但是它和人一样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所作所为,想象比《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深一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还要关注略读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不仅指向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指向丰富的想象,正是由于这样丰富的想象,让种子经历了神奇的历程,最后变成了木地板。学完这一篇童话,学生明白了在童话中,植物、动物和人一样会有想法。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普童话,这篇童话中蕴藏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四个胃,会反刍。这个童话特点可以借助文后习题“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来教学。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把科学知识编在了童话故事中,让同学们乐于接受。其次,画旅行路线图,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主人公一般都会有奇特的经历。再次,根据课后习题:“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可以让学生不仅了解故事情节,更能掌握童话中动物也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最后,学完本篇课文以后,还可以让学生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神奇,让学生再从整体入手,进一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一块奶酪》也是略读课文,略读提示为:“默读课文,想象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根据这个提示,我们引导孩子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我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读着这个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故事,你仿佛想到了生活中的谁呢?学生会想到蚂蚁队长就好像我们身边的班长或者小组长,他们和蚂蚁队长一样会遵守纪律,爱护弱小,组员就好像小蚂蚁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把喜爱蚂蚁队长的理由表达了出来。教师总结:把发生在我们小朋友身上的事,通过想象放在动物或者植物身上,就可以写成一篇童话。 有时,童话故事还会告诉我们一些启示。

从上面对于四篇课文的分析来看,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作如下的分解和细化:

表一

二、立足拓展,广泛阅读,巩固阅读要素

在本单元的最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同时提出了两条阅读贴士:“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带着这样的小贴士,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童话故事。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教师还可以推荐更多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在进行阅读分享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以下问题: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它的哪些经历让你觉得很神奇?哪里让你感受到童话故事中有丰富的想象?读完以后,你有没有得到一些启示?这样,从课内到课外,学生的阅读始终围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进行。这样,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就在一篇篇的童话阅读中得到了巩固。

三、立足表达,细化评价,运用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来编童话”,教材给了三组词:国王,黄昏,厨房;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童话故事。教师必须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习作。分析这三组词,主人公有人、动物和植物。根据语文要素的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让动物和植物变成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让它们有奇特的经历,如果还能给读者一些启示,那就更好啦!因而学生在习作时,会写:啄木鸟由于羡慕别人穿美丽的衣服,冬天去森林超市买衣服,先后买了棉袄、毛衣等,后来由于棉袄太重不利于飞行,毛衣飞起来毛絮进鼻孔会打喷嚏而放弃爱美,最终明白不必羡慕别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会有学生写:玫瑰花长在小河边,因为周围的花都开了,而它一直不开放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但它不放弃,依然汲取营养,低着头默默生长。直到有一个星期天,孩子们都要到小河边来玩耍,看到一朵七彩的玫瑰花,都忍不住惊叹起来。这朵玫瑰花从小河的倒影里发现自己居然开出了世界上最美的七色花,高兴地在风中舞蹈,此时它也明白了,面对嘲笑,不放弃,默默努力,就会迎来自己的春天。从学生的习作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能根据课堂上对语文要素的合理分解:“变成人,会说话——和人一样有感情——情节奇特有意思——想象丰富有启示”来构思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作文,语文要素在学生的实践与运用中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立足学段,勾连前后,提升语文要素

从单元角度细化分解语文要素,可以使教师在备课时从主题单元出发,加强文本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单元整体解读中要“勾连前后”,明确“这个”语文要素与前后册次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明确单元的教学定位,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适切点。

统编版教材中童话单元和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罗列如下:

表二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就“想象”这一能力,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二年级的想象,只为读故事时能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三上的想象,侧重于想象的丰富,可以天马行空;到三下,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示,在提示的情境下营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到四年级,想象中的人物带有了真善美的特点,要求就更高了。抓住了语文要素的内部序列,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有序提升语文要素。

综上所述,关于童话的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要根据单元编排合理分解、有效落实,要依托广泛阅读逐步巩固,要结合习作逐步内化,要勾连前后、逐步提升,它是一个逐步推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结合单元教学,主动渗透要素训练,做到在理解中巩固,在巩固中掌握,在掌握中提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猜你喜欢

童话小女孩要素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