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零售的本质

2020-04-16曲阿波

时代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细分零售业零售商

曲阿波

关于零售的本质,传统看法多认为就是“商品和服务”,早年的商学院教材里面多有此提法。随着零售实践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高科技、全渠道对零售创新的不断探索与加持,业界对零售本质的讨论与概括,亦从未停止。“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八个字才是零售的本质”,这是有“百货女王”之称的资深零售从业者厉玲的观点;“零售的本质是三心:产品匠心、场景动心,服务爱心”,这是全联商业地产研究会王永平会长的观点;“无界零售”的打造者京东则认为,零售没有新旧之分,其本质是“成本、效率与体验”:强大的IT高科技、便捷的物流到家、打破传统零售的线上无限货架模式与线下全渠道模式的新组合,正在全力将零售推送进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购物体验、降低运营商成本并由此降低顾客购物成本的快车道,对零售本质注入了新的解释。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述个人或企业的观点,其实是立足于不同角度或不同阶段,或采用不同的考量颗粒度,对零售本质做的多维度解读。其核心观点是趋同的。笔者对上述观点,均深以为然。然而,若从学术术语来考量,“本质”一词,原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与“现象”一词相区别的。论及本质,似应尽量扩其概念之外延,略其内涵之详述,提炼出来去具象化的最根本内涵。本着这一逻辑,笔者认为,零售的本质,或可再有新解。

一、零售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求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商品与服务为谁而生?效率与体验为谁而设?心思为谁而动?当然是消费者。没了消费者,整个零售行业便不复存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零售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观点,早已成为广大零售人公约数最大的共识。了解消费者需求,也已成为零售业的基本功。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如何了解消费者需求这个课题上,高科技大数据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动轨迹分析、购物频次分析、购物篮分析、店内不同货架滞留时间分析、甚至进店后顾客表情系数捕捉分析等大数据、高科技手段,与传统的顾客问卷、顾客访谈、会员恳谈会等形式相结合,顾客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业界现在有一种提法,愿意将顾客需求进一步细分描述为“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如果把消费者想都没想到的、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需求定义为“潜在需求”,似有不妥。因为任何未转化为现实需求的需求,都是无效需求,在消费者一侧,是不会有销售的。臆想顾客的潜在需求,容易把行业前瞻性研究与此混淆。站在零售商的角度,顾客需求只有表露出来的和未表露出来的两种,但这些需求都是客观的现实存在,即所谓“你看没看到,它都在那里”,所以,“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不如描述为“显性的和隐性的需求”更准确一些。

二、消费者一定是“目标消费者”,对零售商才有意义。

消费者这个群体太大了。全球有75亿多消费者,中国有14亿消费者,一个零售商,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任何一个零售企业,都需要将消费者细分。没有消费者细分意识的零售,不是现代零售。传统零售业“大门向南开,来的都是客”的粗放做法,恰恰是不尊重消费者,导致经营亏损的祸根。将市场细分,然后确定目标消费者,是零售行业的另一项基本功。按收入、按年龄、按性别、按职业、按时间、按购物行为偏好、按文化品位、按居住地远近等等,都可以做为细分的依据,在不同中找趋同。因为细分的分类可选择性非常大,也因此细分消费群体可以大有作为,由此带来的业态创新方兴未艾。仅以超市为例,京东7fresh将旗下超市细分为七鲜超市、七鲜生活、七范儿;盒马有盒马先生、盒马市集、盒马MINI;苏宁旗下的家乐福、苏宁小店、苏先生,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同的目标消费者,对应有不同的商品、不同的服务、不同的零售方式,这也是零售业态不断创新裂变的理论基础,给零售业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操作空间。

三、零售业能做到引领消费者吗?

这使笔者想起行业外的一个案例。大约是2018年初,电影《芳华》上映后,市场表现一炮走红。某电视台记者采访该片导演冯小刚,在被问及该片为什么能能获得成功时,冯导一字一句地回答道,没别的,就是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情感需求,他们爱看。当被问及您的作品是否能经常引领观众审美导向时,荧屏上的冯导沉默一会儿,予以了否定,大意是说,这好像不妥。观众是上帝啊,我们引领上帝,有些托大了……

零售业同样要对消费者慎言“引领”二字,尤其在当下先进科技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背景下。先进科技工具不能与先进零售业态混为一谈,一个新的零售业态是否先进,依然取决于是否真的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而不是取决于工具有多先进。比如一直广受争议的无人超市,它是高科技的产物,它可能也有一部分市场需求,但那要精心做目标消费者调研分析,只能投放在有需求的市场。是否成功,需要市场的检验。把它先宣称为能引领消费者导向,舆论造势在先,大力布局在后,就可能是鲁莽的自嗨式行为了,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也偏离了零售的本质,换来的只能是短暂的热闹,到最后还是要面对门可罗雀的尴尬市场反应。有需求就会有消费,无需求就一定不会有消费,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零售商可以发明新工具、新业态,但他们不能发明消费者需求,他们只能是消费者需求的发现者而已。消费者是上帝,我们确实不能引领上帝。在满足消费者的态度上,我们只有四个字:“老老实实”。

“老老实实满足目标消费者显性和隐性的需求”,这是笔者心目中对零售本质的完整表述。

完美践行这一零售本质的市场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曾经的市场热点日本马桶盖,仅因为有点小温暖,就引得中国消费者趋之若鹜。原因何在?无他,消费者的屁股有被温暖的需求。在日本制造商和零售商眼里,它就是消费者的显性需求。当时中国的零售商看不到,就只能是隐性需求,坐失商机。最近,日本和中国的马桶盖都在开发新的功能,坐上去可以量血压,测心跳,儿童马桶盖又有针对儿童的设计,线下可体验,线上可下单……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无不根源于最核心的消费者需求。

疫情期间,在特殊的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急剧变化。围绕需求,零售人也做出了快速反应:消费者出不了门,就线上配送;配送员进不了小区,就在小区门口设立分发点;配送小哥人手不够,社区集单应运而生;做饭太复杂,各类半加工好的“中食”快速上架;线上电商专门推出了“防疫洗消礼包”、“免疫力提高礼包”,线下卖场,一进门,首先就是各类洗消及衍生品组成的防疫岛……当然,也有零售商看不到的隐性需求:如疫情期间,很多家庭的阿姨没有回来,打扫卫生落到了家庭男女主人公身上。笔者听到很多朋友抱怨,拖把太脏早就该扔了,扫帚是坏的,洁厕灵早就过期了,玻璃清洁剂找不到说明书等等。这些清洁工具的使用人换了,需求也由此有了变化。到店里去重新购买,一件一件找非常麻烦,也容易增加滞留感染风险。能不能也有个“家务卫生岛”,将这些东西集中售卖呢?笔者走了多家北京的超市,还真没有发现一家有这样的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看来真的永远在路上。零售业能否敏锐发现捕捉消费者的隐性需求,能否快速调配资源响应这一需求,这才是零售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找到了零售的本质,就是找到了零售的初心。不忘满足消费者的初心,牢记服务消费者的使命,眼中心中都是消费者,中国的零售业,就一定会扎扎实实开创出更加灿烂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细分零售业零售商
六大趋势引领扫地机器人细分市场蓬勃发展
赵波涛:发挥工匠精神 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完形填空两篇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引领“销售大热”的中国电商直播成为零售业的新动力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Retail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