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利弊
2020-04-15李萍
李萍
摘 要:混龄教育类似于复式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了幼儿同龄交往的限制,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但是,利弊相趋,幼儿混龄教育自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探究幼儿混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分析幼儿混龄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幼儿混龄教育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混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混龄教育;问题;对策
一、什么是幼儿园混龄教育
幼儿混龄教育,就是在研究和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按照教育计划,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按比例编班,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共同教育活动。混龄教育既有因为师资和教学场所短缺而安排的形式,也有为了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形式,混龄教育有利也有弊,既可促进幼儿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将分层进行探讨。
二、混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在实施幼儿混龄教育时,首先就是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不同龄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培养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创新幼儿交流方式。不同龄幼儿在一起接受教育,大龄幼儿往往会自觉成为小龄幼儿的小老师,小龄幼儿会不自觉地向大龄幼儿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增进幼儿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社会情感
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各年龄段的幼儿之间会相互学习,各年龄段的幼儿都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各年龄段的幼儿往往会相互帮助,且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这对幼儿将是一种不一样的行为刺激与行为强化,有利于幼儿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需,并能主动帮助别人,增强幼儿之间情感,尤其是在当下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幼儿之间逐渐自私自利的背景下,幼儿混龄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之间的手足之情。
(三)促进心智健康发展,更好培养儿童社会化
开展和实施幼儿混龄教育,将不同年龄的幼儿集中在一起,让不同年龄的幼儿相互交往,这无形中就增加了群体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实施混龄教育,给幼儿的交往增加了心理体验和沟通方挑战,给幼儿老师的保育工作也带来了挑战。但是,这些挑战也恰恰是促进幼儿不断成长,促进幼儿社会化特点形成的有利条件。开展混龄教育,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扮演年龄较小幼儿的引导者和学习者身份,年龄较小的幼儿得到年龄较大幼儿的帮助和关爱,既扩大了年龄较小幼儿的接触面,也促进了其心智的健康发展,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促进不同龄的幼儿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力,培养幼儿形成相互关心、分享合作的意识,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成长。
三、幼儿混龄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老师的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由于我们缺乏混龄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支持,这对开展幼儿混龄教育是一大障碍。大多数家长认为,同龄幼儿相互交往学习,才是合适的交流行为。甚至有人错误地将幼儿园混龄教育看作是贵族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看起来为孩子着想,不愿让孩子受到非年龄阶段的其他影响,但却没有看到幼儿的心理需求和交往需要,没有看到混龄幼儿教育中幼儿交往的价值追求,没有发现幼儿对人际交往能力也有自己的提高需求。
(二)幼儿混龄教育的课程资源比较缺乏
实施幼儿混龄教育,另一大的障碍就是课程资源的问题。不同龄的幼儿放在一起,教什么,怎么教,最大的障碍。调查发现,老师任一致认为,无论是混龄活动设计及课程,还是混龄课堂管理制度,这些问题老师既无都理论支撑,更无人进行指导的实践,也没有课程开设方式方案,一切均需要创新发展,这是一大难题。
(三)幼儿混龄教育的教师资源比较匮乏
同样的问题是,在幼儿园开设混龄教育,这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而要求更高。实施混龄教育,幼兒教师既要掌握班内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的能力,更需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而且当下幼儿园的师生比例较高,面对大班额教学活动,教师很难观察到掌控住每个幼儿。
四、幼儿混龄教育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索
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首先需要取得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并能积极鼓励教育而教师进行相关的探索。从关注儿童的视角看,混龄教育的确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快速发展。但要让全社会认识到幼儿混龄教育绝非易事,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宣传,并且能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开展丰富多样的混龄教育模式探索活动。
(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学习和吸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非一人之力能为。幼儿园之间,各地区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各学校应该引进优秀的混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探索,学校也可以邀请专家进校,为教师们解决在开展混龄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可以开展各校的交流、观摩与合作,共同解决各种问题。
(三)探索理论,培训师资
每个幼儿园应该及时收集、整理和归纳本园在实施幼儿混龄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开展教师混龄教育专业培训研修,全面提高混龄师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以促进幼儿园混龄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 (03):117 -120.
[2]邬娟.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08):29 -29.
[3]刘英.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J].现代教育科学:普考研究, 2013, (02):52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