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04-15马福英
马福英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素质教育指导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实践和综合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年级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识记能力,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加强自身语文学习的拓展环境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深刻探究了中年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
1课外阅读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字面上的意思是指阅读课本以外的知识,深度剖析其内涵,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方面从其指导意义来看,课外阅读由于是课本以外的知识,其更容易激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利用课外阅读中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课外阅读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学素养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年级小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的教学和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文学修养,帮助小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学基础和教育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和语文写作的兴趣性,对于提高中年级小学生语文成绩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另一方面,课外阅读材料自身所具备的文学价值是培养小学生文学修养和语文能力基础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促进小学生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升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课外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所描绘和表达的思想和价值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性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总之,课外阅读对于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价值和教育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化指导,促进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和参与性,帮助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于培育小学生的人生方向和发展目标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2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课外阅读意识不强。从哲学角度讲,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作用的。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对于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和他们对于阅读行为的实践,二者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学生在阅读行为的基础上对阅读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学生只有将此种实践行为继续下去,才会发展对于阅读重要性的理解。其次,学生能否将课外阅读当做生活或生命的一部分加以实践,则需要学生对于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来指导和推动。因此,学生只有将课外阅读的意识与其自觉阅读的行为相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并推动其阅读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导致学生阅读意识不强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课业繁复,学业压力过大。在我国长期被应试教育统领的背景之下,虽然素质教育早已在我国提出并实施,并且一直有国家与相关机关的大力扶持,但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中,现下的弱者或者说是处于下风的仍然是素质教育。高考定终生的命题,不仅仅出现在高中教育阶段,在初中阶段有与之相关的中考,在小学阶段也有与之相关的小考。甚至在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每周都有不同类型的考试。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为了考试忙于学习各门各类不同的文化知识,还要为了素质教育在校的正常开展与进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与非艺术活动。在校外时间,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各种文化课作业,有的还需要参加不同类型的补习班,更有甚者还需参加一种或几种艺术特长班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引领之下,输掉的往往都是孩子们最本能、最感兴趣的的东西!
3改进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鼓励学生丰富课外生活
当下,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双基教育也是推行的重点。所谓双基教育,是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其中基本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尊重学习和愿意终身学习。最难的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是尊重学习和愿意终身学习的态度的养成。而养成这种尊重学习、愿意终身学习的态度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本身是一种乐趣而非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尊重学习,直至爱上学习。那么,让学生爱上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麻烦甚至痛苦。这里有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是改变教学方法策略。但能否真正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利用儿童文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者汤锐指出,促使儿童去阅读“文学作品的是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不是要从作品中看到他们自己,而是把文学作为一次愉快的历险,从文学中‘体验生活——这种体验包括角色体验、冒险体验、情感体验以及对个体生存状态的体认和确证。”现在学校的教育为理至上,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基层教师都在向学生传输一种思想精神,那就是求真、务实、求实、求是,但我认为这些只是学生在求知、做人路途上的一部分,只是“真善美”的三分之一。那么,其余的三分之二则是善和美,是与“真”所代表的理性世界并存的情感世界,但却往往被忽略、被忽视。学生在儿童文学中,恰恰能够找到那些被遗失、被忽略掉的善和美。在儿童文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于美的敏感和学生对于情感交流的需求都能够找到对应物。儿童文学的个体价值包括提供阅读乐趣、拓展想象空间、补偿儿童心理、发展叙述思维及批判思维能力,提供间接经验,丰富个体经历,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增长文化知识,扩大认知视野。由此可见,儿童文学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特效药。
3.3利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美国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也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那么,孩子对于阅读的看法也得从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并在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塑造他们的性格,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在阅读前,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使自己迷失。明确的阅读目标就犹如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就不会使我们迷失方向。胡继武在《现代阅读学》中提到,明确的阅读目标会使阅读范围和内容具体,同时会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增加阅读灵敏度,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在自我监控能力的调节下,根据已经明确的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就不会失去方向,反而会越来越明确,直至实现目标。
- 注重课堂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培养迁移能力。不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还是美学角度来讲,学生的生活经验都十分重要。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是否能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我们为学生所塑造的世界与学生自身的真实世界相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应用知识。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65.41%的学生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只关注到了课本本身的内容,而忽略了课本与学生间的距离和关系,没能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因此,我们要以学生的眼睛去看,用学生的耳朵去听,用学生的心灵去体会。立足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其在旧经验与新经验的互动改造中改造学生经验。不限制学生思考方向,培养质疑能力。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不久前,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我们进学校之前是问号,进了学校慢慢变成了句号”。不是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了极为丰富的知识,而是应为学校的教育方式使我们丧失了质疑的能力或兴趣。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就是限制了学生的人生宽度。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培利诺德曼曾说过,“我们越是相信孩子在各方面受到限制,就越会剥夺掉可以使他们较不受限的经验。 孩子若被剥夺掉任何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的微乎其微之经验以外的一切,他们往往学到的就是不知变通、受不了复杂与非传统。”就像培利诺德曼所说,如果我们将学生的能力、思维等预先限制,那学生就只会在我们所划定的圈圈内思考和办事,而对于圈圈外的广阔世界只能是不适应和逃避。所以,身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还要将学生的思考方向打开。只有翱翔于天空的鸟儿才是自由的鸟儿,关在笼子里的,永远不会体会到牢。
(作者单位:和政县新营大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