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变发展的阶段划分及表现形态研究*

2020-04-15周建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团体操广播体操体操

方 奇,周建社

(1.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4;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3.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现阶段,学校艺术体育是学生参与程度很高,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单位推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确定为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主题,学校艺术体育作为完成“四育有机融合”任务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落实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切实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艺术素养的主要内容。从历史理论层面,理清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历史演变进程,是完善学校艺术体育的理论基础,切实发挥学校艺术体育融合实践作用的重要前提。

1 学校艺术体育基本内涵

所谓“学校艺术体育”是指校园场域环境下,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以形塑身体之美引发人们产生美感进而激发参与兴趣为直接目标的身体活动[1]。

具言之,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为实现发展学生身体能力和美感素质的教育目的,所进行的以视听构式编排手段、姿态动作展示为途径的具有一定鉴赏和审美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包含有体操、团体操、广播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街舞、排舞等众多的运动项目形式内容[2]。

2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历史演进阶段

2.1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历史演进阶段的划分依据

2.1.1 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变化边界来划分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时期的学校教育都必定会为适应当时社会统治阶级的服务需要而存在,以及发生改变。从西周“六艺”教育开始,我国的学堂体育教育形式便已出现,但直到20世纪的清末时期,仿照西方教育的现代学校形式才得以建立;就“体育”一词而言,作为舶来品,其引入也在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历史虽可追溯久远,但真正确立并使用“学校体育”称谓,严格地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才算起步。

基于此,我国学校体育演进脉络的阐述从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时间起点,到1911年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算作第一时间节段;从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华民国时期算作第二时间节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迎来改革开发大发展之前(包括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算作为第三时间节段;从改革开发大发展初期到20世纪末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算作第四时间节段;从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今算作第五时间节段。

2.1.2 基于学校艺术体育各项目形式的引入及兴起来划分

表1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项目传入、兴起或流行的时间

通过统计学校艺术体育项目从产生或引入我国,到在我国学校开始兴起或流行的时间节点,能一定程度上预知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生的时间规律(见表1)。

2.2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历史演进阶段的确定

综合两种划分依据,可制作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的时间图谱(见图1)。分析这一时间图谱,发现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阶段大致分为五个主要的发展时期,分别是孕育期(1840—1911年)、生成期(1912—1948年)、形成期(1949—1976年)、外生式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

图1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的时间图谱

3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不同历史演进阶段的表现形态

3.1 孕育期(1840—1911年):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

1840年开始,受鸦片战争和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作用。西式体育(体操、团体操、技巧)和西方体育意识受到知识先进派的推崇,一度取代中国传统的学校体育形式成为优势资源。体操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西式编练的新军(如曾国潘的湘军)中被引用,后逐步转向工业学堂和军事学堂(如1881年清洋务派创办了最早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中推行体操,再到后来成立起专门的体操学校(如1908年留日归国的徐一泳等成立第一所体操学校及汤建娥成立的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各学堂所授的徒手体操内容又为团体操和技巧运动奠定了基础,如宁垣学界(江南)第一次联合运动会表演的体操内容就具备了团体操的雏形。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套路内容,在当时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开始强调起样式的规范化和西方体育的竞赛模式。

这一时期,体操借“推崇体力、强种保国”的现实需要成为最早传入中国的学校体育项目,具有学校艺术体育初始形态的代表性。这时“体操”表达的是“体育”的大概念,体操内容也更多是兵式体操的军事范畴,对现代体操的本质要素把握还相当模糊。团体操和技巧在项目特点体现上还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个别表演虽有流露出样式的雏形和浮影,但自身整体架构的标准形态尚无法呈现。而武术套路还仅处于西方体育意识强化和竞赛模式规范化的初始阶段。孕育时期,以体操、团体操、武术套路为代表的学校艺术体育徘徊于先进思想与旧制习惯的双轨压力之下,还处在隐性转型的酝酿当中,整体上表现出一种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

3.2 生成期(1912—1948年):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制度后的中华民国时期,学校教育环境发生改变,教育思想不再强调传统的“忠君尊孔”,而是转向为“健全人格,来发展共和精神”。以杜威为代表的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在其弟子和众多留学归国精英的认同及助力下逐步渗透入当时教育管理及教育思维之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过分强调教师权威、尊严和等级,主张以儿童和学生为中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提倡学生个性,注重启发式教育。

体操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转变十分明显。1911年《壬子学制》还以兵式体操为主,到1922年《壬戌学制》要求废除兵操而在各级学校推行普通体操(尤以留德归国的程登科先生在中央大学体育系中推行后,带动了其他学校争相模仿),学校体育体操课内容开始遵循项目的发展规律来进行;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将学校“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体操与体育的概念由此得到了明确的区分。而因普通体操的推行,徒手体操开始受到学校青睐,规格化的集体徒手体操成为“新颖”的舞台表演形式,这奠定了团体操的初步基础。更而因徒手体操的流行,还产生出有别于团体操和技巧之外的一种新运动形式——广播体操。

这一时期,辛亥革命带来的教育环境改变,特别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回归本位发挥了有利的作用。“体育成为‘历练筋骨’之正统、体操回归普通之本质”的变化使得体操这一学校艺术体育的项目原型真正生成;以普通体操徒手内容形成的团体操风靡发展,并矗立了良好口碑和影响力;广播体操的新形式开始产生。此外,还有腰鼓、秧歌被学生所认知,增加了学校艺术体育的整体轮廓的要素含量,加深了学校艺术体育中东西方不同风格项目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生成时期,学校艺术体育生成范式受到了较大地启迪和激发,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

3.3 形成期(1949—1976年):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

新中国成立和人民政权建立后,在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及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下,中央政府格外重视通过开展体育来团结和教育学生及社会青年群体的方法。

学校体操仍然十分活跃,从省、市、自治区到各地方学校均将体操列为体育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团体操“精神抖擞、团结聚心”的特点非常迎合当时政治表达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现需要,从各级政府到学校的一致推动下,团体操在学生中的流行程度非常之高。在《劳卫制》倡导下,“两课、两操(早操和课间操)、两活动”愈发流行起来,而早操和课间操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即为广播体操,从1955年开始全国统一性的广播体操,到1973年共推出有4套少年广播体操和5套儿童广播体操。此外,因苏联体操队的中国访问表演认识了艺术体操的魅力,跟随苏联步伐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使命感,使得当时认为苏联这一先进和优美的体育项目是值得学习的。

值得一提的是,从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受极左错误思想的干扰和群众专政的影响,我国社会秩序、政治思想、经济建设均受到严重破坏,在文化大革命开展最盛的一段时间,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几乎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除团体操、广播体操等少数几项作为有利于鼓动学生及群众参与“文革斗争”的工具还有所开展外(如《毛主席语录操》),体操、艺术体操等其他艺术体育内容都被认为或是“西方资本主义复辟”、或是“学术权威、封建遗老遗少”的毒瘤而受到限制。

这一时期,在努力保护新中国胜利果实、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制度化国家改造、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的主流背景下,学校艺术体育肩负着较为明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化目的。学校艺术体育中的体操、团体操和广播体操等项目积极接纳社会主义的文化浸染和熏陶,体现有加固身体能力和凝聚精神斗志的作用,注重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呼应、补充。像强调“强健革命身体之本”的体操;表现“精神抖擞、团结聚心”的团体操;象征“学习和生活必修课”的广播体操;由“苏联印象”而引入的艺术体操等都表现出向社会主义文化特质的变迁和融合,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如此。形成时期,学校艺术体育受国家政治性的导向和支配较为深刻,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

3.4 外生式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演进形态

由于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工作方针,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思想解放运动”使得中国社会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亦或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学校艺术体育项目逐步得到了恢复并延续改良,许多国外最新且时尚的学校艺术体育项目被国内教育人士认知而引入中国,学校体育领域由此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学校艺术体育时尚项目的热潮。

随着学校体育课业秩序的恢复,体操依旧作为主要内容被加以重视,且逐步偏向强调竞技性的要求。团体操在各级学校中依然展现着积极的一面,但由于现代舞台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学校艺术体育新项目的不断引入而受到一定影响。学校广播体操延续颁布。艺术体操在中苏分歧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双重影响下,在引入国内后不久就陷入了较长时间的停滞,同时也错过了项目发展的黄金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之时,艺术体操才迎来复苏和崛起。

而从迪斯科这种当时风靡流行的社会化舞种开始,通过释放身体来表达自我,强调热情、健康和美感的展示,成为了“解放思想”的一种典型代表,正是由于有了人们对迪斯科的前期认识和感受,才引得学校艺术体育的时尚项目受到关注,学校中的健美操热、体育舞蹈热、瑜伽热开始流行。

这一时期,得益于“解放思想”正确理念的指引和贯彻,全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步得到恢复并取得发展。由于个性需要的提高,学生们乏味了一层不变的身体活动方式,不再拘泥于身体的整齐划一,开始追求个性,放大身体的美感表达,期待美能给予人自尊和自信。体育工作者在出国访问和邀请入国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具有项目优势、美学特点且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校艺术体育项目,像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一批世界前沿且流行的学校艺术体育项目得以被引入国内各级学校普及传播并扎根发展。正是这些切实而富有成效的“引进”行动使得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项目内容愈发的丰富、开展氛围愈发热烈、后续发展愈发繁盛。

当然,此时我国学校艺术体育还单纯地注重着以项目数量增加、受众扩大、规模拓展为主的发展方式,对于这些新型项目的实质内容、核心技术、内涵价值的把握还不够透彻,因此这一时期也成为各新型项目应征优劣考验、形成时间积淀的必要过程。外生式发展时期,学校艺术体育领域率先打破了历史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以系列具体化的“引进行动”来践行“解放思想”理念的正确方向,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演进形态。

3.5 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

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外生式发展方式逐渐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过渡,“优化课程结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品质、增强教育实效优势”的目标成为学校艺术体育的生存理念。坚持把学生需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要求成为学校艺术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社会“独子独女”现象,孩童成长孤寂事实迫切需要寻求沟通、交流的群体活动机会;孩童运动的安全性考虑现实也激发更具安全保障、伤害性小、非对抗性的学校艺术体育受到青睐;家长们对子女的培养热潮也进一步涌现。

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在国家大力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青少年儿童徳、智、体、美多方面素质的要求下,学校广播体操延续着发展的繁荣势头。迈入新世纪,国家对于学生“德智体美”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使得学校健美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成熟期。广播体操和健美操等学校艺术体育项目在积极适应时代转型,迎合学生特点变化中,不断丰富着各自项目的内容元素,完善其自身的生态发展系统。此外,啦啦操、排舞等具备现代时尚、青春、活力元素特征,门槛低,特别适合青少年学生(男女均适)的项目很快成为体育课、课间操、课余体育锻炼和学校庆典表演的重要内容。啦啦操、排舞等新型项目孕育而生,激发活力,顺势开启学校艺术体育又一段高潮化的发展过程。

这一时期,新的时代使命促成社会发展发生多种自身内在需求。在宏观层面,学校艺术体育从以往片面强调“数量规模、空间增长”的外在扩张,向注重“结构优化、质量增强”的内在建设方式转变,“外生过渡内涵、量变引起质变”的实质性跨越发展成为主旋律。在微观层面,学校艺术体育需适应学校教育的整体要求,将“以生为本”教育核心理念贯穿到学校艺术体育之中,从学生的本体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使学生更为主动、个性、全面,可持续地学习。但需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体操受到片面人本保护主义及社会、人为环境干扰影响,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过渡保护”使得体操曾一度有剔离出学校体育课的趋势,团体操也曾被有所遗忘。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体育学术界研究不断深入,这些错误的观念正已逐步得到纠正。内涵式发展时期,学校艺术体育一方面以达成“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理念为着力点,一方面以提升自身内涵化建设的具体形式而为之跨越式发展,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

4 结语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历史上从古至今、由简入兴,从原生、启蒙型成式到次生、行动、成熟型发展,得益于其遵循的“成长态”发展规律的优势经验。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研究是了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整体发展全貌,促进艺术体育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加快艺术体育“术科”向“学科”建设步伐迈进的理性探索之举。这种积极寻求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历史起点、发展过程、逻辑关联相统一的研究方式,有利于发挥研究在追溯中定位、诠释中生成、思辨中深化的理论作用。

猜你喜欢

团体操广播体操体操
中学开展团体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广播体操:全民健身的时代记忆
做了这么多年广播体操,真的有用吗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论校园团体操的创编研究
我国广播体操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头脑体操
让美感在团体操中绽放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