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2020-04-14张利勇

各界·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改革探索就业导向高校体育

张利勇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思想,不论是对院校教育改革,还是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高校在体育教育革新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此来从不同层面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做出恰当调整,以此来促进体育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体育;改革探索

在就业导向下,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广大高职体育教师应重视、完善授课内容与学生就业发展的有机整合,以此来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好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充分满足工作岗位提出的各项要求,取得理想发展前景。为此,在实际授课中,其教师应基于传统授课模式,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积极探索更科学、有效且新颖的教学改革措施方法。

一、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首先,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但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是不容忽视的,且在就业导向下,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其教师应充分利用理论知识教学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来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知识学习与锻炼的重要性。这样既可以为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也能够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为此,针对理论知识的选取,应对学生专业岗位需求做出充分考虑,通过尽可能多的融入一些与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相关的体育知识来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锻炼意识[1]。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注重轻松愉快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一些新颖、多样化小游戏的组织,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授课环节。同时,还应注重各类体育项目特点的充分利用,对学生心理状况做出综合考虑,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如,基于田径运动来培养、提升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基于球类运动来优化学生竞争意识培养等。最后,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这一需求的考虑,应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恰当融入,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经常会面对与其他人的接触,而要想促进其工作质量、效率的显著提升,往往都离不开良好沟通交流、合作能力的有力支持。因此,在今后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其教师应基于不同体育项目来帮助学生不断改善人际交往问题,为学生良好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目标

针对高职体育教学来讲,要想体现出积极有效性,及时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重要前提。高职院校通常都比较重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一些基础学科教育,其着重突显的是各专业的职业特性,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应重视体育教学内容、实际职业的有机整合,围绕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传授更具针对性的身体锻炼方式。但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基于普通高校的教育培养规划来进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难以实现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协调统一。对此,各院校应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准确把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围绕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对授课内容做出恰当调整,选择更科学、适合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为学生终身锻炼体育意识、素养的形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整体上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三、重视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育改革,广大高职体育教师除了要对授课内容、模式的革新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特点做出充分考虑之外,还要围绕劳动可能给身心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设计出具有一定预防性、针对性,以及保健性的教学内容,这也对高职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更高挑战。对此,为了全面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育教学需求,各院校应充分重视、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及交叉学科的教学水平,以此来全面适应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需求。

四、优化告知体育教学内容合理改革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通常都具有较为显著的职业定向性。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上,应着重突显对学生就业能力的科学培养,将体育教学给学生思想、能力上带来的积极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体育教学内容做出更深层次的革新探索,应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视为重要基本点,然后结合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多类型,且职业特点、价值较高的体育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例如:针对策划、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在教育培养中,可以适当增设攀岩、街舞等新颖、多样化的户外体育项目,以此来为学生积极开朗品质素养的培养,以及腰腿力量训练提供有利条件;针对医学影像等专业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太极拳、活动手腕等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神经敏感度的显著提升。总之,要想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革新发展,就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现阶段,以及未来就业发展需求来对体育教学内容做出恰当调整,以此来促进高职生就业竞争实力的显著增强。

五、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就业导向下,为了充分满足各阶段教育发展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也要做出相应改革、调整。对此,在实际授课中,其教师应突破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局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性质,以及身体条件、优势特点来对体育课程内容的灵活选择。然后,在课程具体设计中,应给予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来,适当减少必修课节数,同时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以此来全面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另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引进也要给予充分重视,通过这种形式来促使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课程教学向休闲、娱乐,以及锻炼等方向合理转变。以此来确保学生不论在哪一阶段、任何时间或是地点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锻炼活动当中,从而为其良好运动、生活习惯的形成发展创造有利條件。除了学生在校时间外,各高职院校还可以对参加实习的学生,定期进行体育运动情况的跟踪调查。在实习期间,学生通常都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通过进一步完善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引导,既有助于增加体育运动、实际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体育技能合理转变成工作需求。另外,针对高职院校大多都存在忽视理论知识讲解这一情景,各院校应给予有效改善,通过资讯平台的合理构建,或者是定期开展讲座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体育知识,以及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技巧,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这样学生即使毕业,走入岗位之后,也能够坚持锻炼,保持良好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各项变化。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就业导向来进行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创新探索,不仅是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希望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高职院校着重为社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促进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各高职院校及其体育教师应将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视为改革目标之一,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林芸.基于"就业"为导向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152+155.

[2]石晓晨,侯景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创新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0):8-9.

[3]赵礼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4):58-60.

[4]沈廷萍,张红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构建[J].中国职工教育,2018(24):179.

猜你喜欢

改革探索就业导向高校体育
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漫谈
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