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贫困资助生心理及学困问题探究

2020-04-14殷敏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

摘 要:贫困受资助的学生大多存在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常常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致使他们学习成绩一般,缺乏自信,而家长大多没有条件关心他们的学习,进而致使他们学习不主动,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状态极差。全面深入地研究从村贫困资助学生的心理及学困问题,找到其问题并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使得教师能够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困惑,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解除他们学习的困境。

关键词:贫困资助生;心理;心理问题;学困问题

贫困资助生由于经济条件差,从心理上总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缺一些,存在或轻或重的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学习,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境。对此,教师要多加关注,给学生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关爱,及时发掘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科学合理地辅导帮助,使他们走出自卑心理,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

一、 农村贫困资助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问题

由于家庭贫困,贫困生在校吃穿比不上其他同学,文具等学习用具相对破旧,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会更加严重。常见的贫困资助生心理有:①自卑而敏感型。这类学生通常寡言少语、作业按时完成但质量不高、不懂不问、与外界交流少。②麻木而慵懒型。这类学生本身智力不高,对功课还不感兴趣,缺乏求知欲,没有大的理想和追求。③偏狭而暴躁型。这类学生大多受不良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的影响,一有不满就发脾气,且不听劝阻,对人不够信任。④自卑、焦虑型。这类学生考虑事情较多,为了减轻父母经济上的负担,生活上是父母的“好帮手”,但急于减轻家庭开支,致使自己过于焦虑,学习上的精力也就容易不够。⑤恣睢刁蛮型。这类学生虽然比较少,但是这种心理却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致使他们仇视别人的富裕,仇视学习好的同学,对于一旦出现这种心理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沟通、妥善开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不管上述那种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是不健康的,如果受资助生这些心理出现苗头,教师就要及时帮助,疏通他们的心理,不是不健康心理影响学生正常发展。

二、 造成农村贫困资助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当前农村贫困家庭的致困原因大体有:①文化程度低,没有技术技能,观念落后,缺乏运气又没有必要的经济头脑,致使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②突遇天灾人祸,或因病致贫、或遭遇意外,致使家庭突然贫困。③家庭人口多,劳动力或有工作能力的人少,造成人均收入少,相对贫困。农村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不同,贫困资助生的心态往往也就不同。心理学家指出:贫困学生由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的生理条件和遗传特质,其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但总起来,贫困生大都存在着害怕现实、封闭自我、自认不公、怨天尤人、紧张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尤其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村贫困生会越来越因为经济状况而使自己沉重压力,心理落差极大,压迫感增加。面对经济压力,还会产生学习困境,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压力更大,而由于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没有条件去上高价的补习辅导班,他们学习上的困境难以走出,又加大了他们心理问题的产生概率。

三、 解决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

说到底,资助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其家庭经济困难引起的。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其经济困难,使其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进而逐步解决其学习困境。建立农村贫困资助生的学习保障体系。虽然国家和社会已经给予资助生一定的经济补助,但那都是最基本的,为了满足这些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经济帮助。如申请学校和相关部分设立助学金、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或缓缴书本费等。借助这些措施,进一步激励贫困资助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学习进步。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开展贫困资助生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家庭经济状况,正确对待自己的学生和生活,积极地看待当前的困难。教师尽量组织班里同学主动亲近贫困资助生,多与他们交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通过教师、同学、亲友的主动交流谈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让他们明白大家不会因为他家庭经济困难就看不起他,从而逐步解决资助生的心理问题。

四、 解决农村贫困资助生学困问题的办法

总的来讲,贫困资助生有着更强的上进追求和欲望,但是他们压力大,学习精力不够集中,而且学习条件相对差,所以,许多贫困资助生都存在着学习上的困难。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温暖贫困资助生,并从生活上积极帮助他们,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对于他们遇到的学习问题主动给他们讲解。发现他们作业出现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利用课下时间帮他们解决。资助生大多沒有足够的课外书,教师要发动全班同学主动借书给他们阅读,如此,不仅解决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还使他们更加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学习心态更好,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受资助生由于经济困难引发自卑焦虑等不健康心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其经济困难,使其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还要带领全面同学积极关心他们,帮他们解决学习困境,促使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鸽.农村贫困问题成因及简要策略[J].时代报告,2019(2):56-57.

[2]唐红梅.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J].新课程学习,2014(5).

作者简介:

殷敏,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车站镇付庄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