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04-14李晶
摘 要: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两大车轮,让德育和法治从小植根于孩子心中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理解新教材的目标,准确把握教材功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精髓,努力践行新教材要达到的育人目标。
一、 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素质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需求下,初中教授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必须要更新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落实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首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果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纯地传递学生知识,忽略对其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地去处理教材,注重采取灵活多样、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此外,课堂教育要围绕人生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本的《合理利用网络》课时教学时,教师充分熟悉教材的同时认真备课,梳理和归纳课时知识点,突出重难点,并且对课文内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学习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让学生开动思维、各抒己见,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发言。总之,教师要把握学情,了解初中生的思想状况,提高他们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获得一定的技能与发展自身素养,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 创设多种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形象生动、丰富立体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烘托气氛、活泼课堂、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初中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时,采用了录音和视频的技术手段,开展“微德育”教育尝试,也许面对面不好意思表达的情感,在这个时候,通过技术手段用一段话,一段视频,家长在表达了满满爱意的前提下,学生感悟到了爱和生命的可贵,发自内心的感恩自己的父母。第二,运用生活实际问题。着重强调体验教学,我们可以开设课外拓展,校内外结合的体验式教育。全校普及与年段侧重相结合;校社合力法治育人机制与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学校法治育人与家庭法治教育相结合;掌握法律知识与践行“普法小卫士”相结合;法治教育普及与法治特色项目建设相结合。其实上述列举多种形式,都是旨在让初中生在生活实际的体验式教学中,或者说亲自参与或置身于某种情境中,通过感受与体验,来获得对某种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认识。例如:为了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同时使政治理论生活化,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教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观点的分辨是非,根据部编版《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课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提到香港与内陆就平等自由追求,以及推己及人到未成年人对这一理解,抒发自己观点,最后学生得出结论。
三、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初中生由于自我認识还很不稳定,教学评价的功能尤其是老师的肯定评价对学生帮助很大。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或者学生的学习作出客观衡量和评判标准,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随着课程标准的变化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学生评价应全面、客观,把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既要考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在全程性开放的评价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个人的认识和行为,学生可以互评、自评、师生互评,小组自由讨论,可以采取集中,分散,再集中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价激励和赏识学生来提高学生自信心,让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来源于对生活感性的认识从而内化于心,不是一张考卷的分数能衡量的。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从初中生的需求出发,从日常点滴教学的及时评价纠正学生认知与言行,给予积极地鼓励、正面的评价,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摆脱传统“授-受”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想教育随着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做一个良好公民,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从而达到课程教育的有效性。
总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从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开始,认知学习新课标,善于钻研新教材,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优化教学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本期视点.新教材 新旅程:“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
[2]王俊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良好品质[J].发展导报,2017(5).
作者简介:
李晶,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