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微课之微

2020-04-14王宇冉新杰

读天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微课视频数学教学兴趣

王宇 冉新杰

摘 要:通常而言,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微课视频,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的引入课堂,也随之给课堂教学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深受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开创了历史纪元。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形象的突破难点,点明重点。微课利用的好,应该是完善和促进教学艺术的发挥。这是微课教学的基础。现借助于实践感受说一说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处理。

一、 微课之“缩微”

缩微,即小。微课以某个知识点、某个具体教学内容为中心,以主题鲜明、针对性强为特点,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微课的时间不长,5分钟左右,也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这正是微课的缩微之处,即着眼于细小、细节。故此,微课不能代表整堂课,不能贯穿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它是课堂中的点拨和引领。所以我们说不宜喧宾夺主或一堂课只此一点,其他全无。这也是不科学的。即以课堂教学目标为纲,把微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反之,就对整体目标失之把握。包括以多个微课串联一堂课,也不可取。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练习的不够,同时微课的串联,有失对全堂课的整体联系,使课堂变得分散,会打破学生相对完整的逻辑思维。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注意力大部分付之于视觉,多个微课,学生就会出现疲于应付或走马观花的情况,这些很不利于学生严密数学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艺术上讲是有失调控艺术的。

二、 微课之“发微”

发微,阐发微妙之处。课堂微课的利用也要如此,就是要把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课堂艺术完美结合,让学生看了后,会结合课堂目标举一反三,甚或感受更深远的弦外之音,有所拓展。达到以无声(教师未提出要求)胜有声。

分析原因,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在此,就可以借助于微课,让微课以“形神兼备”的条件,启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播下探究的种子。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一课,关于直角画法,老师如果演示、讲解,比较忙乱,会顾着演示,忘了解说,也有可能动作与语言脱节,给部分学生理解上的困惑。我们播放微课《有趣直角画法》,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微课氛围中了解到,除了课本所述方法,还有很多策略可以帮助画出直角。如利用已知的横竖线、利用折紙、利用破损的三角尺等等。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侧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启迪了学生数学的拓展思维意识。

三、 微课之“析微”

析微,指分析精深细微的道理。微课在运用上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从形式上它是代替教师的讲的环节,微课自身是相对完整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微型课,放之于课堂,就要发挥它的最大时效性,启迪思维、引领思绪、拓展能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微课的课堂指向在哪里?

结合实践,归纳为入理和深远两点。课堂上的微课要入理,即要讲明道理,建立起思维链。让学生知道来之所来,去之所去。必要时教师要把这一点点拨到位。深远,即有延展性和启发性。学生看了想往下思考,所谓“开而弗达则思”。我们看一个实例:《画三角形的高》。教材中只涉及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内部高的画法。而实际情况是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高在三角形之外,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上的高是对应的直角边。三角形的高从本质属性看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由此通过借助课件演示,直观想象,帮助学生建构与实现转化,让学生认识到画三角形的高只要找到对应底边,再转化成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画作技巧就可以顺利完成作高。在课的推进中逐步完善认知,掌握方法。三角形高的知识在生活这的应用很广泛。微课以图景的方式展示了索拉桥、房梁等事物,引导学生从认到会到用,层层递进,抓住知识的本质,掌握内在规律。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引领学生通过转化思想的运用,对于提升数学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 微课之“入微”

这里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微课的制作或选择要着眼于此,这就更易发挥其实效性。关注学生内心,也是教学情感的要求之一。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势必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的,是要蕴含课堂教学情感的。如何做到“入微”?

其一,微课视频前期的衔接。衔接自然,目的明确,时机成熟。这里仍要提到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循循善诱,所谓“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在学生有所期待时,微课出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其二,视频内容的内在逻辑。层次要分明,不有意拔高,也不是对教师讲述的简单重复。能引起学生兴趣,更能带着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有所延伸。其三,与学生形成对话。这里的对话不是说问答,而是引起学生思考,是学生所需要的东西。让微课关注学生,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体现,是微课恰当与否的关键,我们在利用微课时要首先把握这一点。

以上说了关于微课的几点感受,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新的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是作为教师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准则。

作者简介:

王宇,冉新杰,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孟村小学。

猜你喜欢

微课视频数学教学兴趣
微课视频在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浅论如何使用Camtasia Studio编辑微课视频
交互技术在微课视频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例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