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20-04-14王彩柱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效率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小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起到了教师用语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思维;效率

新课标的课堂上,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在教学一年级教材“上下位置”一节中,教学时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学生觉得很新奇,注意力特别集中。这时教师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相处得很好。每到星期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树爷爷干活,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课件演示小鸟、小松鼠、小白兔)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问题:你们说一说三只小动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 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河里有8只鸭子在游泳,接着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又游来5只鸭子。此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让学生讨论鸭子数量的变化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还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在教学“用数学”时,上课伊始,我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美丽的画面、鸟儿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把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设计到郊游大森林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促成了学生认识活动的探索化、动态化和情感化。

三、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破点,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教材中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突破教学难点,直观生动的演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有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之感。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做基础,而课件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學中,设计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这样,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使数学课变得形象、易学巧妙地溶化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为学生架设了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 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显示技术及应用软件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这些更多地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例如学生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实验小学操场长80米,宽50米,为了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算一算。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这时,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与宽,形成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观地看出扩大的部分并不是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再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学习《吨的认识》以后,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是生活中见到的有关吨的信息,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多媒体的出现,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开放中学习数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简介:

王彩柱,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镇小堡里中心校。

猜你喜欢

效率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慢”过程 “高”效率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