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2020-04-14盛艳梅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盛艳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已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应用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疑难的教学工具,促使学生达成自主学习模式,并激发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教育模式也从传统的单纯授业解惑演变成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本文主要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们一些启示。

一、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升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均源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对知识认知深度决定着探究数学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属于平面静态化,一般通过教材例题、插图、习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但往往成效不高。信息技术的资源辅助则很好地契合小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呈现直观性、多变性、生动性,促使学生增强对数学教学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使得探究兴趣成为学习的主要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已成为较为推崇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资源进行适度整合,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减少枯燥、沉闷感,而变得生动、直观、形象,使得学生容易抓住教学重点,并针对教学疑难问题进行思维拓展,使得教学效率有所提升,课堂教学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三)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学内容预备多层次化的资源,使得小学教学可以做到与时俱进、丰富多元化,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高效拓展,使得教师可以节省课堂黑板板书的时间,并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节奏。这也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生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思维拓展能力可以完整体现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中。

二、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并不是传统强制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心欲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学、好知、好奇、好问、好试,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导入课堂时,适当组织信息技术资源,建立情境教学,使得学生兴趣得以激发,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比如“空间与图形”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导入课程,通过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各类物品,使得小学生进入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丰富性、游戏性。小学生容易接受这类教学模式,并乐于参与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等知识,并可利用动画组成七巧板引导学生加强对空间图形知识的认识,促使学生教学知识得到深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视觉、听觉通过感观进行多角度知识灌输,使得学生产生感观知识记忆。

(二)突出重点、降低难度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明确突出教学重点,使得教学难度大大降低,促使教学层面由抽象逻辑化转为形象具体化,信息技术的动静结合、声色兼备使得小学生感官同时调动,通过突出教学重难点,加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记忆与吸收,从而使得学生容易消化教学知识内容,并强化教学记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动态的,远比静态的教材例题、插图、推导概念效果来的显著,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契合小学生好学、好知、好奇、好问、好试的认知特点,促使学生自身参与情境学习,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拓展,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是契合了新课改新形势的目标。

(三)团体协作、自主探究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辅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意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当保有个性,加强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思维拓展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知识深度与广度,使得学生视野得到进一步开拓,从而学会在学习中观察、比较、探究出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强化与吸收。比如圆的面积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加强对圆面积知识的掌握与计算方法,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将圆划分为16等份,通过动画拼接使得近似长方形得以体现。学生通过动画演示来理解长方形面积与圆面积的等同条件,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维或小组合作去思索长方形与圆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可以说,信息技术辅助可以使得教学呈现动态立体化,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探究意识的发展。

(四)动静结合、即时反馈

应用信息及时可以体现动静结合、即时信息反馈。教学本身属于较为复杂的交流活动,信息技术可以产生及时反馈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迅速、及时回馈,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回馈了解自身不足,并有意识予以补充。教师结合信息回馈可适度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教学重难点更为突出,促使学生完成自我激励性学习,促进学业的提升,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达成高效化目标。比如教师可针对学生基础特质进行层次化习题,将一些判断、选择、计算题型按照基础型、拓展性、思维型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资源,或学生之间共同小组探讨,做对了答案则有提示“你太聪明了!”“你真棒”,做错了则提示“再努力想想”等诸如此类的激励话语,使得小学生通过信息反馈乐于探究数学习题,并产生创新意识,从而达成学业的进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使教学趋向于生动、直观、有趣模式延展,使得信息技术得以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发挥优势,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元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洪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8):68.

[2]张玉照.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J].学周刊,2018(3):67-68.

[3]王丹.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78.

作者简介:

盛艷梅,重庆市,火炉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