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

2020-04-14高爽

读天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文化课,不论是在学习其他学科,还是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学习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在激趣、激励、引导、训练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信息高度发达,人们的接受能力愈来愈强,我们如固守传统,不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必须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不以师自居,主动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既做他们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让严肃的师生关系变得宽松,鼓励他们与老师在平等的地位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敢于对老师的观点说“不”,营造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辩论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助于提高其综合思维和职业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的经验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就要给他们留下和蔼可亲、容易接近的印象,关心他们的生活,主动在课下和他们谈自己有趣的童年生活,曲折的成长历程,烦人的家庭琐事……课堂上目光总是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且充满希望和激励。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赢得了他们对我的信任、尊敬和亲近。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与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教师要与学生合作或协作,师生双方就必须在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上达成共识,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所以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要达成需要一致、认识一致、感情上共鸣的效果,教师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能够被学生接受并配合起来的方法步骤,包括教学过程的编排,教学手段的谋划,使之与听说读写或参观研讨的内容相吻合,千万不要生拉硬扯,为参与而参与,实际是两张皮,没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参与应该是思维的参与,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的一种默契。

三、 赏识每一位学生,激励他们共同成长

十五六岁的中职学生,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就是“爱面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发现其每一个闪光点去加以赞赏,给予鼓励。比如:我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开始尽量问一些简单易答的集体性问题,待他们回答后,再加上一句:“你们真聪明,老师很高兴!”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步加大问题难度,在学生回答时,除始终给予赞许的目光外,对回答基本正确的,我会说:“你真棒!”“你真行!”等表扬性语言,回答与答案差距较大的,我也不会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说:“你能从某某方面考虑这很好,但是不是更应该从什么什么方面理解呢?再思考一下,一定会有更好的答案。”这样一来,批评就变成了艺术,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如果说直接的否定是“堵”的话,这就是“疏”,效果明显不同。

四、 做好教学方法改革

因材施教,分组分层教学,即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分层分组,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层次组进行教学、示范和评价。通过分层分组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既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也能保证差的学生的学习要求,由于根据了同一层次分组的原则,在同一组内大家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当,所以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观察、互评,使学生充分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分层评价,即在课堂评价时也采用不同的評价标准,使每一位都学生都树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学生潜在能力。

五、 注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说到现在的学生应多表扬少批评,有的老师就会抱怨说,我整堂课都在表扬,可他们就是不学,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实际上这是对表扬的片面理解,一味的表扬不仅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适得其反。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因此,不仅要表扬,还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面下功夫。一个好的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这一点。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不能盲目教学,必须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要记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建立在教师有民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上,而不是简单的和尚念经似的知识传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通过“以文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质变,从而改变整个学习的面貌。

六、 及时做好教学反馈

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调节、保持和强化学习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包括学习进度的快慢、运用知识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误及考试成绩的好坏等。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位考试专家认为,没有评分,学生的学习就缺乏引导,而且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动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有关的实验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每天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果更佳。

进行教学反馈时,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在写评语时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不掺杂主观印象,既不过分夸大也不故意扭曲,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检验能力,通过自我搜寻反馈信息来自我激励。

作者简介:

高爽,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