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模式

2020-04-14罗嘉恩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新时代教学模式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信息接收能力与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變化。而把握时代的发展,清晰了解学生群体的变化,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从而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一名高校教师的工作与职责所在。要培育更多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学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新时代

一、 时代变革,学生群体的转变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早已不再是那个通信要靠人工收寄信的时代了,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网络大面积覆盖,只要按下按键,便可远程视频聊天,随时随地可与身处异地的朋友亲人见面。这个时代里的大学生(即“90后”,现已逐渐进入“00后”)成长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环境下,这些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率和占有率明显较高,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甚至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从小接触多媒体设备,通过网络无时无刻接收着大量的信息和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这使他们的眼界变得无比开阔,也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旧时代无可比拟的。当然,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性,手机如鸦片般让他们沉迷。

二、 教学的现状

时代早已千变万化,老师的教学模式却还是一成不变。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提倡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因材施教,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少教师仍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授课,通常是大段大段的理论横冲直灌,听的学生两眼发昏。或是用上多媒体时,是照着ppt配上僵化的表达把它一字不差的念上一遍。要知道如今的大学生由于长期接触网络较多,而对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接触极少,导致他们的思维早已形象化、碎片化。显然,这样的教育模式对当代的大学生已是不合时宜。有些老师其实已经了解到学生群体的这种变化,但却不愿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适应他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学校园内有着两种言论,一是:老师在办公室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或者太过愚笨。二是:学生私底下交流说到这个老师怎么这么不会教书。要想改善这样的局面,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教育上的创新已是箭在弦上,这也应该是如今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三、 教师职责与教师风气

2018年5月2日,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指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也做出了新的指示,要求北大作为高校“标杆”需交出满意答卷。由此可见,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习总书记高瞻远瞩,早已预见了未来教育发展需要一个新走向,他深谋远虑并以其殷切的关怀指导着国家教育的创新发展。

斯大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陶行知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啊,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和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大学教师本应心系学子,热爱教学,忠于教学,将教学视为自己的重任。这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学目标,了解受教育群体的变化,教学前精心创设教学方法,丰富教案,教学后反思优化教学效果,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培育一代代的桃李中奉献自我,最终得到人生价值的升华。

然而如今在大学教育的各方面无不渗透着唯学术、唯科研的潜意识和潜规则,高校教师追名逐利,竟成为一种风尚。他们整日专注于“搞科研,搞创新”,却忘了自己的首要职责应是教书育人。大学教师的教学职责被弱化,可怜莘莘学子被丢到一边,学校“名誉”上的科研实力,教师的晋升机会,似乎都压在了这上面,科研成了大学的“命脉”。于是,真正的教育创新没搞出来,教师所谓的“科研论文、专利”充斥着校园这片圣地,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固然,大学教师要担当科研创新的责任,但大学毕竟不是专门的科研机构,大学教师更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自然而然,大学教师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如果这点都做不好,又何谈能力与实力?又何谈搞科研呢?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的那样:“要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从这两句话不难看出陈部长察觉到如今高校和教师有剑走偏锋的现象,入木三分地阐述了教师最根本的初心与使命所在,也包含了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与重要嘱托。

四、 教学模式创新

那么要如何设计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大数据下的网络教学互动模式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代青年的心已是被智能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牢牢抓住了。既然他们离不开这些电子设备,那么就该利用这一特点让他们养成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的习惯,达到跟上时代发展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小程序进行。有些学生比较内向,有哪里不懂也不好意思提出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小程序上发送弹幕告诉教师他们哪个知识点还不理解,或是哪个知识点比较容易可以少花点篇幅去教学,甚至可以给教师提建议,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形式的创新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帮助。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在小程序发送题目限时给学生做。这样更能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单口相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听课的专注度。课后,教师可以在小程序中发布作业设定限时完成。平时可以在上面发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新闻与热点,这样既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可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网络时代的“糖衣炮弹”式案例教学

如上文所言,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的思维早已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他们以感性思维为主,不习惯阅读大篇幅文字(有些学生甚至看到大段文字就烦躁不安),习惯也喜欢类似于朋友圈、微博这种精简短小的文字信息,喜欢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图像信息。当然,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都注意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案例教学需要投入比平时更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工作量,加之他们自身已是十分忙碌,这使得他们不愿意也没时间去做这样的工作。要知道如果没有新鲜的教学案例,教师纯粹照本宣科,对理论不加以阐释,最终结果将会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无精打采,导致老师认为学生不爱学,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教。因此,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搜寻相关的热点案例,把它引用到课堂,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身为一个优秀教师应做的事。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就非常重视案例教学,他认为“案例是‘糖衣,理论是‘炮弹”。因此,教师如果能结合好这两者进行教学,课堂将会变得活泼生动,也就不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了。

(三)建立深厚且有活力的校园文化

文化底蕴对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华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与之相似,校园文化是准确反映高校精神面貌和文化传统的主要方面,也将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力引导着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走向,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加深教学理念,故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成为高校教育模式的改进内容之一。有深度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给师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并且师生在参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高校应建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五、 结语

总的来说,过去那一套纯讲师式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了。马克思主义也清楚地讲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在新的时代,方方面面都应该加入一些有益的新元素,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至于被潮流所抛弃。教师教学模式若是故步自封只会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这将会与新一代的学生格格不入,最终导致教育危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高校与教师对于教育管理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已是箭在弦上。高校教师只有响应时代发展的诉求,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8-02-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2]教育部.高校教师不管荣誉多高 上课是第一责任[EB/OL].[2018-02-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811/t20181106_353734.html

[3]刘前红.信息时代大学教育的因材施教.教育傳媒研究,2017(2).DOI:10.19400/j.cnki.cn10-1407/g2.2017.02.010.

[4]饶溪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A].智库时代,2019(1):182-183.

作者简介:

罗嘉恩,广东省茂名市,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新时代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