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分析视角下提升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
2020-04-14万鸿湄
万鸿湄
[摘 要]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本文从一种领导力价值理性的5个维度的全新视角出发,分析战略思维在领导过程中的政治性、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创新性5个特性,从而提出要自信,增强战略定力;站得高,把握全局性;看得远,要有长远性;抓得准,把握根本性;善创新,把握创造性等5个方面提升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领导力;战略思维;能力提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055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2
0 引 言
一个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一刻也不能离开战略思维。战略问题是一个民族繁荣、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仅需要把握时代意志,而且需要树立战略思维,从而谋大事、谋大局、谋长远,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新性,从而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行,驶向光辉的彼岸。
1 领导力与战略思维的关系
战略这个概念最初产生于军事领域,指军事将领指挥作战的谋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远大目标的规划,后来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而成为一个宽泛的广义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可见,战略思维是社会发展的远程选择与宏观、长远、整体谋划,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领导是科学领域的概念,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是指领导者通过愿景、价值观及文化等为人们创造一种共识,从而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及热情,以此实现组织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力是领导者在与下属互动的领导活动中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个体素质、思维方式、领导手段、实践经验等内容。中科院课题组提出了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及控制力相辅相成的领导力模型(五力模型),其中的前瞻力就是领导者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性、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创新性的5个维度。由此可见,战略思维就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一种领导力,且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领导力。
2 战略思维在领导过程中的重要特性
战略思维的主要特性在领导过程中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即意味着,战略思维也是政治思维、全局思维、长远思维、根本思维和创新思维。
2.1 战略思维的政治性
古今中外世界大国的兴衰成败无不与战略有关。历史证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博弈最重要的资本是战略得当,实质就是战略上的竞争博弈。政治在本质上规定着战略的性质、方向、目标和任务,任何战略都是党和国家意志的集中反映,任何战略均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政治目标。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站在政治高度制定战略,必须从党和国家、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政治的高度出发进行谋略,认大势、识大局、想大事、出谋略。因此,战略思维就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思维能力。
2.2 战略思维的全局性
战略思维最基本的特点与基本要求就是全局性与整体性。领导干部要谋事业、想问题,首先要从战略的全局出发,这样有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和总体发展趋势。全局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的概念,因此领导干部要形成全局思维,必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握好总体与各阶段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站在新时代起点上,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大局出发,考虑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不要只把眼光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2.3 战略思维的长远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在时间与空间上无限蔓延的过程,因此事物的发展状态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必须从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的集合体中出发,关注纵横两方面的因素,将历史、现在、未来联系在一起考虑,更关键的是关注未来发展趋势和结果,根本就在于树立长远眼光,善于观察趋势,把握局势,掌握事物发展的态势。
2.4 战略思维的根本性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依据矛盾不平衡规律,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作用不同,且只有根本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和决定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把握事物的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战略思维解决大问题、根本性问题、关键性问题,抓中心和重点工作。
2.5 战略思维的创新性
战略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领导干部要培养创新的品质,勇于颠覆旧有体制、突破传统,打破既有平衡状态、建立代表事物前进方向体制的精神与勇气、敢于创新和变革,摆脱固有思维定式的束缚,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激发领导者智慧与才干,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掌握战略思维的科学方法,为人类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的路径
战略思维是领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战略思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呼吁领导战略思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领导战略思维。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敢于担当新使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3.1 要自信,增强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站在今日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涌现的各种思潮观点和矛盾,一旦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缺乏政治自信和政治意识,就容易在战略上摇摆不定、行动上犹豫不决,迷失方向,出现战略失误。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政治坚定、理论自信,敏锐洞察事物、清醒判断形势,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定不移,坚定和从容。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增强战略定力首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发挥领导才干,展现战略定力,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要保持自信,审时度势,内外兼顾创造条件与机遇,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3.2 站得高,把握全局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就要胸怀大局,把握全局,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领导干部要决策部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树立大局意识,要时刻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看问题、想问题,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正确对待利益格局,克服利益掣肘。领导干部要站在历史高位和价值高点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做到心中有全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因此,领导干部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放眼全局,谋一域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从全局角度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3.3 看得远,要有长远性
“智者见于未萌”。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是战略思维的核心要素,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看得远就是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和长远性,能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领导干部要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必然要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体现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准确把握事态发展变化的规律,科学看待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中衡量事物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4 抓得准,把握根本性
在战略应对和战略实施中抓住重大关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现的是战略思维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在精准扶贫上发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无不处处体现着党中央的战略思维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只有抓住了重大关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方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
3.5 善创新,把握创造性
战略思维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创新能力上,善于不断摸索与创新才能展现高层的战略决策力。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在创新业中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做出正确的反映与抉择,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纵横交错的关系,要善于从动态变化与矛盾中把握事物的辩证关系,分析学习系统,利用双向、逆向、发散、超前、网络、模糊、迂回等创新思维方式促进思维方法创新。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定力,以高昂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本领为世界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4 结 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在奋斗过程中所积累和形成的战略思维理论、经验和方法为党员干部提升领导力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在实践中磨炼和提升戰略思维能力,研究和分析党在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反复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树立不管问题大小都可以运用战略思维的理念,深入实际多层次、全方位调查研究,运用战略思维所包含的政治性、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和创新性等思维特性解决现实问题。在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定力,从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途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自觉磨炼,把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定力提高到新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秦艳平,马松超.论新时代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J].领导科学,2018(1):56-58.
[3]樊宪雷.习近平的战略思维观[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