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味户外

2020-04-14宗祖慈

户外探险 2020年4期
关键词:冻干米饭口味

宗祖慈

户外活动前,食物准备上考虑哪几点因素?

有着不同户外经验、兴趣导向的人给出了可谓博杂的关键词:季节、路线、地形、重量、能量、口味、腐败、简朴、折衷主义……

我们讨论户外都吃些什么时,户外的主题不再高山仰止般宏大,而关乎着微小、琐碎的日常。当视线投注到山野之中的一餐一食,户外,则更像是另一个版本的生活。

“山间便利店”特供

山屋

山屋像便利店供应的熟食。撕开包装袋口,注入两杯沸水,搅拌,封紧封条,闷一刻钟。再度打开,异域香料的气味溢散出来。意式牛排饭口味的。明显可见豪放的蔬菜与肉粒,料满,量多。

西式料理擅长的酸甜,意大利炖饭特有的浓郁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米粒颗颗分明,彩椒尚饱富水分,没有过重的味精调味,每一勺都能舀到配料,颇有咀嚼感的肉块满足了肉食动物的需求,恰似食了一整块牛排的分量。

然而便利店是什么?就是有点期待,又没那么期待。但即便是冻干食品,对许多户外爱好者来说,一包134克的山屋可供两人或分两次食用,总摄入热量超过1000卡。轻便易携之余,能量上实现了最大化。另外,保质期长达30年,不必担心变质问题。

作为逾45年之久的美国户外食品品牌,从早晨的培根煎蛋、鸡排土豆泥,到下午茶的芝士蛋糕、冰激凌等系列甜点,从美式、欧陆口味,再到线上出售一空的日式照烧味……山屋大有承包五湖四海肠胃之势。

金厨银厨不如本地厨

山之厨

相较山屋,这位“本土大厨”价格上仅前者的一半。口味迎合国人需求,肉末茄子、麻辣鸡肉、虾仁什锦……海陆空一网打尽。

一致好评的是咖喱牛肉饭,咖喱粉融在米饭里,土豆和胡萝卜丁软糯。牛肉粒虽小颗,但能咀嚼到一丝筋性。只是米饭呈半泡饭状,整体口感过咸,让人心里冒出个冷笑话,咸阳产的嘛,真咸!

不过长时间涉足户外,酣畅流汗后,确需补足流失的盐分,另外,倘若酷暑天气,重口味可唤醒麻木的味蕾。

口味需谨慎购买。比如番茄炒蛋饭,索性可以唤之“烂番茄搅蛋”。有些食物吃到最后,回过头不知道自己吃了些什么,这个就是。无论是番茄的甜和酸,都不在这袋饭里。唯一加分的是青椒碎,补充了一些微乎其微的辛辣感。

即使不能与现出炉的中餐相提并论,但到了几千米海拔以上,也可将就。毕竟提供了国人熟悉的口味,且能做到几天正餐均不重样。每袋125克的分量标注一人食,包装呈真空压缩状,有助于节省背包内空间。

保质期仅5年,在同类冻干食品中不算长,是因为如包装上所显示“不添加防腐剂”,还是冻干技术并不过硬?

米面,是谁的不治之症

脱水制品

一天吃不到米,就像这天什么也没吃。

不止一个人发过此类牢骚。行走户外,用餐上一时难以脱离平日惯性,于是,除上述两种专业级户外食品外,有些户外人士擅长私人定制。

在缺少电饭煲的情况下,煮米便是一项技术活,而倘若高海拔地域,高压锅便必不可少。为避免多余负重,资深徒步爱好者孤月早期徒步时,会常备干石谷牌免蒸米饭。这种方便米饭加水后,10分钟即可泡熟食用。缺点是没有口感,他总能吃出一种合成米的浆糊感,并伴随着一股子塑料味。

往后,他会在出行前蒸一些米,再加以烘干,做成自制的免蒸米饭,密封后带上路。讲究起来,则会带上些东北大米,以解长线徒步中的米饭之思。

面食是国人的另一种牵肠挂肚。喜好露营的何通,晨起后拉开帐篷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煮一碗热乎乎的汤面。汤底是一款苏伯牌脱水蔬菜速食汤,在里面下一把细幼易熟的挂面,连汤带面哧溜吸入腹中,野外清冷的早晨便漸渐暖和了起来。

路餐储备计划

能量棒

户外常以路餐代替正餐,节省时间、气罐等能源消耗。能量棒是路餐首选。

一位登山者攀登高海拔雪山时,往往一天需补充7~8次路餐,吃掉10多根能量棒,平均一个小时消耗一根。从早到晚约10个钟头的攀爬或徒步,身体持续消耗脂肪和糖原储备,一旦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则很可能完不成当天任务,或在对抗困境时败下阵来。

压缩饼干被公认为口感不佳,但又往往会放进背包的食品。形如砖头,味如嚼纸,干涩到难以下咽,却以最小的体积提供了最大的安全感。一小块正方形的压缩饼干,便有1000~2000卡的热量,这种超高的能量、重量比,使它成为户外人心里“最熟悉的陌生人”——它就在背包最底部,但不到关键时刻,坚决不拿来食用。

在户外,这样的应急粮是对可能遇到的危机进行防范,一旦迷路、被困、失联等紧急情况发生,那一块“压箱底”的压缩饼干,能维系起码两日的生计。

不过,倘若晚间露营时大家有分享食物的环节,就不必将那吃不掉又懒得背回去的压缩饼干拿出来啦——缺乏品位,亦没有诚意。

妙趣横生

烤棉花糖

改变某一食材的分子结构,会使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味。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或自然或人为的干涉,将食物转化为另一道值得玩味的“珍馐”。如果有一样食物在户外能给人这种转化的乐趣,那么非烤棉花糖莫属。

或许国内还不常见,将大如手心的棉花糖串在木枝尖,放在篝火上烤来食用,是北美地区露营时的一项保留节目。烤过的棉花糖,不复其绵软弹牙的口感,瞬间成了另一样食物——外皮略脆,内馅熔化的焦糖布蕾。

这尤其在孩童和学生族群中广受欢迎,通常以饭后甜点的姿态出场,学生们亦会将烤后的棉花糖夹在两片饼干中间,自制甜甜的夹心饼干S'mores。创意、趣味、美妙的记忆,传说中的露营就是这样的。

途中的小确幸

或许,没有人能框定户外食物的范围、必备的元素。每个户外人,都享有自己独一份的,微小而确切的味觉幸福。

攀岩者小付常常带一盒丹麦曲奇作为饭后甜点。浓郁的黄油味起酥带来极大的滿足感。他的一位户外的友人可乐,每次必带一瓶可乐,只会在最累最困难的时刻打开,犹如仪式一般。

何通和朋友在营地时,喜欢围着篝火,丢一些生栗子到火堆里,听着火苗将栗子烤熟、炸开的噼里啪啦声,用树枝捡出来食用。那是他最能感受到户外氛围的一个时刻。

孤月自2017年前往藏地徒步,每每徒步前,都去到位于拉萨布达拉宫附近的一家酱牛肉店铺买牛肉,并在头几日的路程中尽快吃掉。今年再去,发现老板换了,滋味已不复以往。

轻户外爱好者孙志勇学生时期尝遍了苦行僧的滋味,往事不堪回首,进入社会后,便开启了一阵“报复性腐败”。

选个近郊野营地,带上酒、品着茗,煮顿火锅,炒几样菜,换个场景生活,把户外过成另一个家。他不大去考虑负重、搭配,贯彻“吃是最孤高的自由”:背一个西瓜爬山,翻过山去,只待坐下来切掉西瓜的那一刻;带上一碗一瓢,同新结识的朋友蹭些吃食,顺道聊上几句。

户外对他来说,并非远离社群,反而多了人间烟火气。或许如今的他仍会想起当年那些乏味的户外食品支撑他走过的路,但远方的定义,在他心里已些许有了不同。

猜你喜欢

冻干米饭口味
内需、外需共同推动冻干食品健康发展
冻干食品:锁住营养 不失风味
冻干水果能代替新鲜水果吗
脸上种米饭
多种口味
称称米饭再吃饭
口味换不停
口味重
新奇的冻干食品 出口内销都赚钱
主题公园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