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2020-04-14邱慧慧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整本书课外阅读

邱慧慧

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18個学习任务群分布在高中三年中修习,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本书阅读”要求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一本书的阅读,指导者以接近生活阅读的学习情境来组织阅读活动、完成学习要求,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针对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怎样将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融入当下的语文课程体系之中,使得语文课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上的有限投入能产生足够明显的效益,我们一线老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探索和努力。

一、阅读方法多样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做一些积极探索。从实践经验来看,我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

第一,师生共读一本书,课内课外阅读,课内交流。

如果是阅读长篇小说,可以采用这样的阅读流程:1.以通读建立总体印象;2.将长篇小说划分为若干部分,按照顺序阅读并撰写阅读报告;3.以学生问题为主逐章在课上讨论;4.印制延伸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小说;5.讨论完整部小说后撰写读后感或小论文;6.重读小说经典篇章,加强印象和理解深度。

如果阅读像《论语》这样的文化经典,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进行作家作品的简单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对其中经典篇章进行研读,从而起到阅读指导的作用。然后布置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任务之后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治学之道、从政之道、交友之道、教育理念、对弟子的不同态度等方面,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归纳,做好演示文稿进行展示交流。

在课外阅读期间,提倡学生写相关的阅读体会和读书笔记,可以集中印发优秀习作供学生相互欣赏、学习交流。这种师生共读的方式可以对一本书读得比较透彻,角度也全面,适用于对文化经典的阅读。

第二,学生精选一本书,课外自主阅读,课内推介。

学生自由选择一本感兴趣的书在课外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举办“我眼中的一本好书”读书推介活动,让学生用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向全班同学推介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努力让大家对自己推介的书感兴趣。这样的活动组织下来,虽然每个学生只阅读一本书,但是通过大家的交流,间接读了几十本书。

以前我们的阅读从阅读性质上称其为“课外阅读”,书目是学生推荐或者教师推荐,阅读时间是课外,而整本书阅读是“指定书目”。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除指定书目外,要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这是学生的“语文生活”的重要部分。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能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二、激趣方式多元化

整本书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但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阅读一样无法进行。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整本书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将整本书阅读和其它学习任务群融汇结合,使其一举多赢。

不同的阅读方式很多时候是相通的。整本书阅读可以和跨媒介阅读、思辨性阅读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论语》的研读,在介绍孔子之前给学生观看了电影《孔子》,还补充了经典影评,让学生对孔子一生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样的形式比较容易让学生走近孔子,走进作品。

另外,可在晚自习的时候抽出一部分时间播放读书类文化节目,如《朗读者》《见字如面》《一本好书》等,看完后让学生热烈地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看书的积极性。记得看《一本好书》第一期推介的《月亮与六便士》后,有位家长跟我说她孩子以前在家很少看书,居然在那个晚上回家后很兴奋地催着她在网上立即下单买书。在那周的读书笔记中,很多学生都谈到了对小说主人公斯特里的看法,谈到了面对“月亮”和“六便士”的矛盾该如何进行选择等。于是我顺势在评讲读书笔记时抛出大家争议的观点,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临时上演了一场小型辩论会。之后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继续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小文章。通过这样的形式,很自然地将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思辨性阅读融合了起来,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第二,将阅读内容与生动有趣的形式紧密相扣,让人意兴盎然。

我们通常采用知识竞赛、剧本改编表演、辩论会、演讲比赛、经典段落背诵比赛、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分享等促读手段,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时俱进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小活动或小问题,比如画思维导图、设计朋友圈、为人物写颁奖词等,可以结合作品的特点灵活运用。有个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如果让你在金陵十二钗中选择一位女子做女朋友,你会选择谁?2.你会选择贾宝玉或林黛玉做男朋友或女朋友吗?这样的问题使原本对《红楼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兴趣盎然地走进作品,走近红楼中人。

设计有趣的活动,形式多样化,避免单一枯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将阅读成果通过有效平台反馈展示,以供示范引领。

布置的阅读任务我们往往需要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成果来完成,对学生阅读成果进行反馈、交流和展示,不仅是对其阅读进行评价,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而这种肯定和鼓励则会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和动力。

如阅读余华的《活着》完成读后感的任务,学生交上来的阅读感悟深深打动着我,还未成年的他们对人生、生命、生死的理解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如:1.那个年代像福贵一样普通平凡的人多如牛毛,他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无法喘息,唯有坚强、隐忍。读完《活着》,我看见了人生悲苦,看见了底层人民的乐观与坚强,看见了生命的柔韧,看见了命运和岁月那不动声色的力量。2.对于福贵的活着,我们可以读得很悲观:人活着,便是活着。青山依旧在,万事转头空。活着而已。我们也可以读得很积极:历经世间磨难,尝遍人间悲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强大的毅力与不败的灵魂使生命屹立不倒!3.影片透过一个人一生的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无法掌握命运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时代牵引。《活着》具有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熔铸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以人物的悲欢离合隐隐透出一股悲悯情怀和时代的荒谬感,可以说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展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对作品对人生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阅读热情也被点燃了。

三、考查评价常规化

要让学生落实“读”,必须在“考”上有所体现和评价。只有那样考,学生才会那样读。这是现实,看不到这样的现实,整本书阅读就会落空。到底怎么考呢?在文学文化常识、语言运用、阅读题、小作文中都可以设置考题。整本书阅读在全国卷及地方卷的文学文化常识和阅读题命制上的体现大家有目共睹,我这里想特别提一下北京卷的小写作,北京卷2017、2018、2019连续三年都是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的形式,分别对《根河之恋》《平凡的世界》《红楼梦》《边城》《红岩》《呐喊》《老人与海》《论语》等名著作品进行了考查,或考查作品的情节,或考查人物形象,题目形式多样化,或叙述情节或点评人物,或运用修辞写句子或为人物设计雕像。北京卷有风向标的作用,它的考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只有在平时的训练、考试和高考题中有对整本书阅读考查,那我们的“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下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充满挑战,处理好整本书阅读与课本教学的关系、统一阅读和自由阅读的关系、浅层次与深层次阅读的关系、阅读与考试之间的关系,挑战将会变得充满乐趣。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整本书课外阅读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