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经济分析
2020-04-14南鹏
南鹏
一、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实质
1994年,我国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我国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贸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性货币制度,人民币成为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概括的讲,我国外汇市场主要包括银企汇市和银行间汇市两类。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银企汇市实行结售汇制。一方面,企业不能持有现有账户,其外汇收入须结售给指定营业外汇业务的银行,显然,外汇供给具有强制性;另一方面,企业经常项目的贸易用汇须持有效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购汇,非贸易用汇受到较为严格的审批和控制,外汇需求受限。外汇.银行的市场准入受到限制,银行闻汇市相对封闭。其次,央行对外汇银行持汇实行额度管理且限额缺乏弹性,外汇.银行的超买或超实都须在市场上抛补,这使外汇银行必须比照央行的限额决定外汇交易数量。因此,外汇银行的交易缺乏自主性,难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并造成效率损失。再外汇银行的外汇,交易受制于额度控制,央行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央行买卖外汇的交易额儿的外汇市场中,乎占外汇交易总额的60%。自2001年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8.27-8.282?范围内波动。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封闭性、可见,管制性强、交易品种单--和波幅较小的特征,人民币汇率难以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较大程度上体现央行的政策偏好。IMF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界定为“其他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将其视为固定汇率制度。
二、固定汇率制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
阐述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指出,在短期和中期内,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难以兼顾,政府如果只追求外部均衡而置国内通胀和失业不顾,那么即使国际收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国内压力仍然很大:反之,如果只考虑用货币政策控制国内产出,则可能会扩大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进而破环掉保持汇率不变的承诺。固定汇率以及对固定汇率的维护限制了国家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拥有国际收支赤字,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国家最终将不得不减少货币供给;如果一国拥有国际收支盈余,则国家必须增加货币供给;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为平衡状态,那么货币政策及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外部失衡,为维护固定汇率而进行的官方F预将纠正这种失衡。
三、我国货币政策受到现行汇率制度的制约的经济分析
(1)出更高挑战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封闭,资本流动存在许多障碍。笔者以为,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首先,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理现状并不像外界所说的“严格管制”,很多所谓的管制实际上是真实性审核,如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外资企业对外借款,境内金融机构购买境外证券等。可以说,资本项目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其次,对居民开放B?股使境内居民与非居民可以直接进行资本交易。
(2)此举对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管理影响深远。再次,入世后外资银行逐步享受业务上的“国民待遇”,资本流动的障碍进一一步减少,对利率、汇:率信号异常敏感的跨境资金的流动规模和频利率都会增加。在国际资本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由于人民币汇率的非均衡是必然的和经常的,不能形成市场均衡汇率。
(3)在难度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的增减是国际收支的结果和残差项。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央行大量持有外汇储备的同时也集中了所有的汇率风险。我国的外汇储备以持有美元资产为主。最近的官方数据指出,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大约占60%。实际上,从近儿年我国对外汇资产的运用情况可知,我国的外汇运用仍然以购买美元债券为主,其中1997年至2001年我国净增购买的美国债券达796亿美元,占其外汇.运用总额的64%。在美元可能持缕贬值,主要国家货币汇率波动日益动荡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格外值得关注。
(4)结构的变化外汇占款直接流向有外汇收入的企业,资金流向由过去以内向型企业转向以涉外企业为主,导致了内向型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资金缺乏,这种变化给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从宏观机制上看,基础货币投放量是在某一既次,定规模存在外汇一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准备金的转换过程。但对企业来说,银行存款存在收益,银行贷款存在成本,资金充裕和资金匮乏企业并不能在相同的成本收益水平下使用资金,这客观上造成了社会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问题。总之,在进一步开放中,如果继续保持钉住制不变,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紧缩被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左右,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且会进一步加深。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不应成为而应同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样是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操作工具和传导机制。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魏巍贤.人民币汇市的稳定机制及其动态过程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8).
[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课题组.中国货币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1999,(3).